森林教育促进个人成长:“没有天花板和围墙”如何进行教育?

  “森林教育”(FEI,Forest Education Initiative)一词来源于西方,这是一种户外学习过程,是指在林地环境中,为儿童或青少年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1]。

  图源:pixabay.com

  尽管这一概念将森林教育的实施场所界定为林地、森林等被绿色植物环绕的自然环境,但对建立在城市中的学校来说,只要在校园内或者校园外拥有一片绿地,满足“森林和自然”的主题,森林教育就可以被实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灵活性,森林教育在国外被誉为最灵活有效的教育形式[2]。

  森林教育的起源

  ——从森林幼儿园到森林学校

  森林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的丹麦。并且,尽管这一教育的理念在现在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与贯彻,但在最初,较早践行和落实森林教育这一教育方式的教学场所其实是幼儿园。

  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丹麦,一位名叫艾拉·法拉陶(Ella Flatau)的全职妈妈每天都会带着她的两个学龄前子女到森林里散步。他们有时独自散步,有时与邻居一同散步。渐渐地,艾拉·法拉陶和她的邻居们发现,这些每天都会在户外进行运动的孩子不仅在体能上表现较佳,在人际关系上的表现也较为优秀,他们不仅经常与其他孩子互动、交流,还很少发生争执,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身心平衡。在这样的发现下,艾拉·法拉陶与她的邻居们共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

  图源:pixabay.com

  20世纪90年代中期,源自丹麦的森林幼儿园模式思想传入英国。此后,森林教育开始在英国、日本、德国迅速发展:

  2006年,英国政府为鼓励小学生走出课堂,发布了《课外学习宣言》,为森林教育在英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截至2006年,英格兰大约已有100所森林学校,苏格兰和威尔士则各有20多所;

  1996年,以文部省提出“关于充实青少年野外教育”为契机,日本开始广泛使用并大力推广“野外教育”这一概念。20世纪80年代,日本长野县创立了第一所森林幼儿园——“森林探险队”;

  早在1881年,德国就提出了建立森林学校。为辅导和帮助长期疗养的“病童”提高学业,德国提出了建立森林学校,并在1904年建立了第一所森林学校。[2]

  森林教育的育人意义

  ——个人成长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森林教育”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个人成长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的思考。

  在西方,一些学者认为,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和发展孩子的基本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而不是让孩子们一味地承受学业带来的压力。美国著名科学家、课程理论家、教育学家约瑟夫·施瓦布(Joseph Schwab)认为,教育的四个构成元素是:教师、教材、学生、环境[2]。森林教育正是以环境为中心,与另外三个元素建立基于环境的联系,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加入自然环境的影响,用自然环境的影响推动孩子的个人成长。

  除了理念层面,在实践层面,也有很多将个人成长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旨在践行森林教育的例子。在印度,为改善浦那市的环境质量,建筑公司Nudes提交了一所环保学校的设计方案:这是一所“森林学校”,是一个可以清洁和净化周围空气的垂直花园。在“森林学校”的顶上有一条无尽的自行车道,学生们可以在这里进行锻炼。根据Nudes的说法,该设计根据“成长”、“学习”、“再利用”、“植物”和“玩耍”的概念,探索了密集城市住区中自然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这样一所“森林学校”里生活和学习,时刻沐浴在植物、环保、再利用等元素的气氛中,在学习和玩耍中接受森林教育的熏陶,收获更好的成长。

  正无穷的符号象征着“成长”和“再利用”

  图源:建筑联盟

  校园中的森林教育

  在国内,国际化学校由于在理念与思想上吸收了西方教育的精髓,已经对源自西方的森林教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引进和落实——在物理意义上,制造聚焦自由和天性的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和成长;在课程上,实施森林课程等聚焦体验和感受的课程,向学生提供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融合课程。

  “没有围墙和天花板”:

  在聚焦自由与天性的环境中教学

  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意味着教学发生于教室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器材是书本,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具有便于教师管理学生的优势,但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自由与天性,将学生的发展局限在教室有限的空间中。

  森林教育的其中一个侧重点是基于户外环境等向学生提供教育,这样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在有助于发展自由和天性的环境中学习。他们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大到树木等自然资源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野生动植物的复杂生态系统等,小到对具体动植物的基本认知。

  菲园幼儿园在当代德国幼教之父菲纳克思教授的带领下,在教学中寄托五大愿景:培养健康坚强的儿童;培养有正确价值取向的儿童;培养有语言交流与数字媒介素养的儿童;培养好学、乐于探究和发现的儿童;培养富有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才能的儿童。在这样的寄托下,菲园幼儿园的三个班级活动室合围形成的环境空间里包含一个独特的“村落广场”,孩子们可以开展形式更加自由、更加丰富的学习活动。

  图源:菲园幼儿园官网

  除了幼儿园,在更高年级学生的教学中,森林教育“聚焦自由与天性的环境”这一理念也被广泛应用。

  Ignite: Switzerland项目是上海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浦西)面向九年级学生展开的项目,该项目为期12周,让学生在风景秀丽的瑞士阿尔卑斯山区开展一学期的学习。该项目曾在毗邻阿尔卑斯山南部和瑞士国家公园的Hochalpines Institut Ftan AG(HIF)国际寄宿学校进行。在这里,学生们体验不同寻常的室内外学习,探索自我,坐拥周边美丽环境,并探索当地野生动物、山脉、森林、牧场和河流。

  图源:

  上海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浦西)官方公众号

  深圳前海哈罗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曾组织学生前往惠州罗浮山,进行为期一周的户外探索之旅。学生们置身森林深处,没有网络信号,每个小组仅凭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一个户外指北针和一部手机计算时间和里程。在这里,通过克服迷路、蚊虫叮咬、降雨导致的山泥陡坡和水路等问题,学生们锻炼团队合作能力,无论是自信心、自尊心还是身心平衡,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图源:深圳前海哈罗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官方公众号

  融合课程: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传统课程往往对于学科知识有着过重的关注,导致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发展。而在森林教育中,学生与课程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森林教育将学生的发展置于课程中心,关注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知的基础上整合学科知识,最终内化为属于他们自己的智慧。[2]

  北京德闳幼儿园高度重视引导孩子走进大自然,并积极创建亲近大自然的条件,让自然空间成为蕴藏着无穷知识与秘密的大教室。北京德闳幼儿园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块以植被、河流、池塘、田地等自然场地充当的森林学校课程教学场所,这意味着在“森林学校”课程中,孩子们可以以大自然为课堂,以动植物为教具,在体验和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让孩子们接触到生动的生命之美,并学会观察与专注;

  看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让孩子们掌握了基础的生物知识,并理解循环与变化;

  与同学一起喂鸟种树,让孩子们参与到生物的成长过程,并锻炼实践与协作……

  图源:北京德闳学校官网

  理德斯森林幼儿园提倡“让孩子回归自然,让教育自然发生”。这所幼儿园毗邻千亩林地——兴隆公园,孩子们每星期都可以在大自然中“野”一整天,爬树、踩水坑、抓鱼、搭鸟窝、露营、抓昆虫、骑马……通过这种定期的户外森林活动,孩子们在探索和冒险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信心”和“自尊”,在认识和了解自然科学的同时,培养野外生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图源:理德斯幼儿园森林幼儿园官网

  课程的施展场所除了自然界,还有教室中。嘉德蒙台梭利幼儿园北京顺义校区在实施符合国家标准的蒙台梭利课程的同时,根据园区所在地的特点和孩子们的需求,辅以音乐、舞蹈、美术、体能、厨艺料理等特色课程,旨在培养专注、独立、自主、自律、交往有度、友善助人、有合作意识的儿童。

  图源:

  嘉德蒙台梭利幼儿园北京顺义校区官网

  结语

  在森林教育理念中,自然环境与学生的个人成长息息相关,自然环境不仅为学生锻炼自信心、自尊心和其他能力提供环境条件,还通过与教材和课程的结合,为学生提供在体验和感知的基础上学习的机会。相信在森林教育理念等理念的融合与促进支持下,学校能够培养出更多有实力站在世界舞台上的学子。

  参考资料:

  [1] Liz O'Brien. Learning outdoors: the Forest School approach[J]. Education 3-13, 2009, 37(1): 45-60.

  [2] 陈勇, 万瑾. 森林教育: 构成、经验与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 2013(6): 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