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状元”袁钧瑛:公派留美后拒不回来,年老却想落叶归根

  

  当今,是科技化现代化智能化的时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力量有着很大的贡献。中国青年,势如破竹,在以前贫穷落后的旧社会中扮演着先锋的角色,挑起了民族复兴的大任,做黑夜路上的启明星。

  一批又一批的中国青年,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只为有朝一日让中国的科学事业也强大起来。

  在如今,出国留学已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为了方便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并积累自己的经验,中国青年决定走出去看看,多学习,多实践。而在以前,中国的经济和实力较为落后,中国青年只是在寻找着振兴中国的道路。

  图片来自网络

  袁钧瑛,出生于1958年,从小在上海长大。她的家庭可以说是别人梦寐以求的,家里经济条件十分雄厚,她的外祖父是法国文学翻译家李青崖,祖父是有机化学家袁开基,父母都是上海第一医学院的医学教授,是顶级的书香门第,从小就有着优渥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学习教育。

  袁钧瑛受到家里浓厚的学习氛围的影响,对读书有着极大的兴趣和超高的天赋。从她刚刚认字的时候起,就已经展现出她的学习能力了。她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的东西通常是过目不忘的,学习能力也是十分的强。成绩优异,无忧无虑的袁钧瑛有着一个幸福的童年。

  可是,世事难料,在袁钧瑛十岁的那年,家里突然发生了变故。

  图片来自网络

  袁钧瑛的祖父袁开基惨遭批判,她的父亲被强制要求上台发言,父亲本来身体不好,再加上重重的压力压在他的身上,当时就晕在台下了。

  袁钧瑛父亲被送到医院的时候,院长因为袁钧瑛的祖父问题,拒绝为她的父亲看病,而此时大部分医生都进了牛棚,毫无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护士们去给袁钧瑛父亲看病,导致最后误诊,不幸离开了人世。

  于是袁钧瑛就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已不复以前。但是袁钧瑛的母亲是知识分子,理念里就知道,应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生活过得苦没事,但是不能穷了教育。然后就想办法给袁钧瑛找最好的学校。袁钧瑛也不辜负母亲的期望,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图片来自网络

  袁钧瑛成绩十分优异,她想追随着外祖父的脚步,所以对生物学和化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她信心满满地准备考大学,继续研究和学习的时候,命运再一次分叉,国家取消高考了,她也被下放到工厂里当工人。

  

  当时厂里会给一些知识分子去大学学习的机会,但是袁钧瑛没有入选。于是袁钧瑛只能继续在厂子里面打工,但是这并没有磨灭掉袁钧瑛对知识的热爱,她依旧学习着知识。

  直到1977年,高考恢复了,袁钧瑛立马报考,有着深厚文化功底的她成功的考上了复旦大学。并在复旦大学努力学习知识,扩宽自己的眼界,增强自己的能力。

  当时的年代,中国的科学和医学都是不发达的,能提供给专业人士的条件很差,所以学生们也得不到很好的展现。于是袁钧瑛只能加紧读书,渴望从书里能学到更多知识,她还积极学习国外的科学知识,翻阅外文书籍,以此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和眼见。

  复旦大学

  袁钧瑛以十分优异的成绩从复旦大学毕业,考进了上海第一医院的研究生。

  当时的中国深知自己的科学还没有发展,于是就想派遣新兴人才去到国外留学,学习国外的专业知识,并把知识带回祖国,让祖国的科学事业也可以得到大发展。于是国家就有了公派留学,把一些优秀的、专业的人才公费送到国外去学习知识。

  袁钧瑛当时已经成为了“中美联合生物化学类研究生计划项目”的一员,于是就有了这次出国留学的机会,前往哈佛大学做研究。

  袁钧瑛与家人

  在即将离开祖国的土地踏上别国时,袁钧瑛是十分不舍的,当时的她对美国有着很大的偏见,而且袁钧瑛还是一个小女生,背井离乡对袁钧瑛来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面对着语言和环境的变化,袁钧瑛也有一些胆怯和退缩,但是袁钧瑛是有梦想有目标的,她来美国的初衷就是报效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所以她还是选择前进,特别是当她听到自己的导师是著名的教授罗伯特先生时,她真的非常激动,罗伯特教授已经在“细胞死亡”领域研究了几十年,在后来还获得过诺贝尔奖,是实打实的权威。她十分的欣喜,她期待着能从这位权威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大的进步。

  

  到了美国之后,袁钧瑛看着琳琅满目的书籍和各种精密仪器和专业器材,袁钧瑛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对这些爱不释手,恨不得天天和他们待在一起。

  也让袁钧瑛认识到自己的国家和美国的差距有多大,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所以袁钧瑛就暗暗发誓,要等自己真正学成之后,回到自己的国家报效祖国。

  袁钧瑛整日投身于学习之中,大量的学习着知识,但是袁钧瑛不是美国本土的人,而且自己的国家本身还是有点落后,所以不免遭到了美国学生的歧视。

  袁钧瑛

  再加上语言不通,那些仪器袁钧瑛没有见过,也没有使用过,书上的专业名词看不懂,不得不一直请教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这些专业名词的意思,这让袁钧瑛学习路上多了很多坎坷,学习的进度也和别人差下了一大截。

  为了追赶上这个进度,袁钧瑛不得不比别人付出成倍的努力,但是有压力反而会有动力,在努力学习,虚心请教的时间里,袁钧瑛不仅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突破,而且还结交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顺利的从哈佛大学毕业。

  1989年,袁钧瑛拿到了哈佛大学的神经学博士学位,这时她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回国发展,把这段时间在美国学到的知识带回祖国,另一个选择就是留在美国继续深造。

  袁钧瑛

  袁钧瑛的老师和家人都在期待着袁钧瑛能赶快回国,而且祖国派遣接学生的小组也来找她谈话。

  但是如果回国,那将不会有这么优越的科研环境,而且她的科研成果也会无疾而终。所以袁钧瑛感到十分的纠结。是留在美国享受最好的科研环境,还是回家与亲人团聚。

  袁钧瑛与学生们

  在不断的纠结之后,袁钧瑛还是选择了留在美国,继续搞科研。

  于是,袁钧瑛有继续在美国学习,并且在1977年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麻省理工学院想要聘请袁钧瑛当学校的终身教授,但是想要当教授,就必须成为美国国籍,所以在1989年,袁钧瑛成为两国美国国籍,拿到了美国绿卡。

  袁钧瑛

  在早些年前,袁钧瑛和她的导师罗伯特一起合作研究的时候,也取得过很好的成绩。在实验室里的时候,细胞死亡不是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所以当时只有袁钧瑛一个人在研究者方向,所以罗伯特就把袁钧瑛送去做报告了,袁钧瑛实力强,博士一毕业就拥有了自己的实验室。

  有了实验室之后,袁钧瑛并没有在原来的方向上继续,哺乳动物和线虫的细胞死亡研究在技术上差很远,但是袁钧瑛却进行了大胆的设想,于是他开始了对哺乳动物细胞死亡机理的研究。

  袁钧瑛

  袁钧瑛是一个做事果断的人,就算别人不理解为什么不应该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但是袁钧瑛只要心里有了想法,便一定会为之付出行动。

  袁钧瑛有了实验室后的两年,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第一篇是关于基因在人类和动物身上具有异体同型,另一篇是关于人体基因细胞诱导凋亡。

  论文发表成功后,袁钧瑛在接下来的很多年中陆续发表了140多篇论文,有三篇还被ISI列入当时引用最多的是按生物学论文。在2002年,袁钧瑛的导师罗伯特也成为诺贝尔奖项的获得者。

  袁钧瑛的科研事业风生水起,她成为了教授,在世界顶尖学府里研究教学。2005年,袁钧瑛研究证明了Nec-1可以调控细胞程序性的坏死。

  这个发现是医学领域上的一个重大进步,促进了临床医学对急性脑损伤、神经性衰退疾病、癌症等疾病的突破,成为了众多疾病患者的守护神,给患者们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

  图片来自网络

  袁钧瑛的爱情也是一帆风顺,在复旦大学的时候,袁钧瑛遇到了她的挚爱俞强。

  他们两个都是班上的班干部,平时打交道的机会多,互生情愫,并赶上了第一批的出国留学热潮,于是就双双出国了,两个人的感情也越来越好。俞强也成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副教授,两个人一起相伴走过求学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

  2002年,俞强因为科研能力强就被调回中国在中科院工作了,袁钧瑛表示同意。俞强在中国工作,所以袁钧瑛也就三天两头往中国跑,去到中科院的时候,只要有学生问问题,袁钧瑛就会给他们耐心地解答,甚至还会在中国定期开展讲座。

  图片来自网络

  2006年,袁钧瑛成为了中科院有机化学学科的教授,在中国教书育人,洒满知识的种子 ,但因为身份问题,大部分的讲课都是线上,但是她仍然不遗余力的帮助中国学子们,期待着中国的科研事业可以得到快速发展。

  2012年袁钧瑛在中国成立了生物学和有机化学的研究中心,为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美国被评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袁钧瑛参加讲座

  袁钧瑛的初心是想帮助中国发展,所以她想要回到中国,但是她仍然是美国国籍,很难回到祖国的怀抱。所以就引来了一些人的斥责,认为他当时选择放弃祖国选择加入美国国籍,这是背叛了祖国,不能再回来。

  但是爱国不分地点,只要一心想着祖国,在哪里都是爱国的。而且袁钧瑛已经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撒播在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或许这也算是推动世界的发展了。

  袁钧瑛参加讲座

  中国已经从贫穷落后的样子改变了,只能有这样的成绩,中国青年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做敢拼敢想敢做的中国青年,才能让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中国青年,势如破竹,乘风而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