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网”低龄化,谁之过?

  □熊丙奇

  平板电脑、手机玩得早、放不下,这成为许多学龄前儿童家庭共同的烦恼。调查显示,“触网”呈现明显低龄化趋势。70.4%的学龄前儿童已经开始接触并主动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在这七成已经使用移动终端的学龄前儿童中,最早接触移动终端的时间集中在3周岁,占到34.53%;4周岁开始接触并使用的,占到21.13%。(4月13日《光明日报》)

  有种观点认为,学龄前儿童“触网”低龄化不可避免,因为他们生于互联网时代,网络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许多学龄前儿童早早接触、使用或拥有了手机、平板电脑、儿童手表等移动终端,在享受愉悦便利的同时,更面临着视力下降、网络依赖与不良信息侵蚀等问题。

  学龄前儿童过早触网,首先与父母有关。虽然父母对孩子放不下平板、手机感到烦恼,但造成这种局面的恰恰是父母自身。有的父母每天花很长时间在上网打游戏、看视频之中,也就会带着孩子一起上网,用上网看动画来打发孩子。网上有一些育儿视频,内容就是孩子和父母一起躺在床上看视频,孩子专注的神情令不少网友说“可爱”。而如此育儿是错误的,不但严重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还会把孩子童年的生活局限在网络中。孩子这个年龄,更应该听父母讲故事,和父母一起阅读童书,一起去户外感受大自然,父母应该给孩子生活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与健康的兴趣。

  其次,与幼儿园、早教机构不科学、不合理地在儿童早期教育中使用电子产品有关。一些幼儿园、早教机构片面地认为,在幼儿教育中,利用电子产品,是幼儿教育的创新。这是幼儿园小学化所带来的问题。有的早教机构开发的APP就是对孩子进行小学知识教育,而家长也追捧此类APP。幼儿园、早教机构对孩子的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应该以游戏、活动来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我国在推进“双减”过程中,明确叫停面向6岁以下幼儿的APP,这是正本清源。

  因此,科学应对学龄前儿童“触网”低龄化,必须推进学前教育去小学化,幼儿园与早教机构要开发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与活动课程,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沐浴阳光,在运动场奔跑,而不是在网上消耗时光。父母则要履行监护人职责,以正确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我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