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真正成熟的人,都有这3种能力
你还记得自己八岁、十五岁、二十岁、二三岁那些年,分别经历过什么吗?
八岁那年,一场大火烧了他的全家,还带走了他父母、妹妹等所有至亲,从此,他就无依无靠,值此孤身一人;
十五岁那年,他为了安慰被老板娘辱骂想逃回老家的师兄,剖白自己曾在芳古堂偷钱买烤鳗鱼串的耻辱经历;
二十岁那年,他和师兄生平第一次去外面喝酒,那一年,他的技术能独当一面,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带师兄一起出去开店。
二三岁那年,他和师兄第一次独自去绵纹店换拉门的糊纸,工作进展到第五天,他莫名其妙地被老板放假,却没人告诉他原因,后来去了师兄的店他才知道,他被诬陷偷了老板的一块古金襕,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就是《三郎》故事中的主人公荣二,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他被冤枉后的他,可能有人会想到“冲动、莽夫、自暴自弃”,而我却仿佛看到了一个年少轻狂的“孤胆英雄”。
二十三岁之前,荣二是芳古堂最出色的学徒,也是一直照顾、关心三郎的好师兄,二十三岁被诬陷后,他被待了十年心中早已视为家的芳古堂抛弃,他深受打击一蹶不振,却想着独自一人替自己平反和复仇。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遭遇,仿佛暴风雨般,一下子改变了包括荣二在内,身边最关心他的两个人的人生轨迹。正是这场变故,他们每个人被迫成长,生命中真我的力量逐渐爆发出来。
本书作者是最擅长描写市井民间底层人物的山本周五郎,细腻的情感和真实的心路历程,在主人公遭遇的悲欢和苦难中逐渐铺陈开来。他笔下的人物,优点和弱点鲜明而真实,那些挫折和经历、那些逃不开的情绪,细细品味,仿佛读的就是自己,读的是千千万万个我们生活的原切面儿。
山本周五郎是唯一一个拒绝日本最高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家,一生不接受任何奖项,而把读者对故事的认同和赞赏当作最好的奖励,正因为如此,他用心对待每一个故事,多部作品被拍成电影,深受读者和观众喜欢。《三郎》在他毕生58部作品中销量第一。
接下来,我们走进他的《三郎》,他展现给我们的故事的主人公,又是如何从被迫成长,到走向成熟的故事呢?
作家苏岑曾说:
人,其实不需要有那么多过人之处,能扛事就是才华横溢。”
年少轻狂时,我们总梦想能征服世界,到一定年纪才发现,一个人的一生,并没有多少机会去征服星辰大海,却有多得数不清的小磨难。而真正阻碍我们的往往并非远处的高山,恰好是眼前的石子。
生而为人最了不起的地方,不在征服什么,而是承受什么。能扛事,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开端。
故事的开始,三郎因为一袋面粉被老板娘骂,回想自己在芳古堂学艺的三年,无数次被人辱骂和嫌弃,他无比委屈和冤枉,竟然想偷偷地逃往老家。
幸好最好的师兄荣二找到他,还一路开导他,最后成功把他劝回去。
这里作为读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软弱、怕事毫无担当的三郎,这一年,三郎和荣二都是十五岁,还是个孩子。
当然,三郎的性格并非天性如此,他出生的家庭,父母和家人并不喜欢他,可能因为他的长相不讨喜,性格软弱、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他记忆里连母亲都欺负他。
三郎回忆曾经和弟弟吵架挨了母亲一顿揍,当他跟母亲说自己是被冤枉的,却反被母亲的大道理教训得无话可说,母亲反问他“难道你从未做过该打的事儿吗?”。因此,他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可越是这样越容易被欺负,内心积攒太多的委屈,性格变得越来越软弱。
真正的转变是二十三岁那年,他和师兄荣二第一次单独去绵纹店换门纸,荣二被冤枉偷了老板的一块古金襕。
三郎看见一项潇洒豁达聪明的师兄,突然变得萎靡不振,满怀仇恨和厌世,甚至越来越孤僻,他一边悔恨和自责,一边工作之余还要照顾日日醉酒的师兄。
荣二醉酒在绵纹店闹事,要找老板理论和对峙,想以此洗刷自己的冤屈,奈何老板就是拒绝见他,最后被安保人员强行拉出去暴揍一顿,被关进收容所后,他拒绝透漏姓名等任何信息。
三郎工作之余,到处寻找打探,几乎找遍所有地方,包括荣二喜欢的姑娘阿末的老家,最终打探到荣二的下落,带着包裹和换洗衣物来看荣二,荣二却表现得极为冷漠,连话都不愿意跟三郎说。
即便如此,三郎还是冒着被开除的风险,每周固定时间来看荣二一次, 为此,三郎最终还是被芳古堂开除。可他对荣二隐瞒了自己所有的遭遇,从这以后,他只字不提自己的委屈。
莫泊桑曾经说过:
“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这在三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郎被芳古堂开除后,在外租了房子,不仅要打零工挣钱,还要替荣二照顾阿末,还要打点荣二每周的用度抽空送给他,等等,或许是劳累,他生病了,不得不回老家,说是修养,其实是继续受家人的欺凌和压迫。这些他对荣二只字未提,只是离开前告诉阿末部分真相,让阿末代替自己固定时间去收容所看荣二。
等他病好了又回去继续筹备未来,所以在荣二离开收容所后,三郎已经准备好婚房和整套的家具,荣二很快和阿末结婚,也和三郎一起开了自己的店。
白岩松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候,你的内心已经兵荒马乱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别人看来你只是比平时沉默了一点,没人会觉得奇怪。这种战争,注定单枪匹马。
荣二在收容所的日子,三郎的内心有多煎熬,我真的无法想象。但他不再逃避,而是学会了独自承担和面对困难,做成了一件件他自己从前或许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至此,三郎的形象逐渐在我们心中亲切起来。
通过这件事,学会承担的不仅只有三郎,还有荣二和阿末。
荣二在收容所呆了三年,学会了承受屈辱,最后决定放下绵纹店的事情。出了收容所,开始新的生活,不仅手艺生疏了,最主要的是接不到活儿,靠偶尔接点杂活为生。
现在的荣二不再心高气傲,而是脚踏实地接纳和承受糟糕的现状,一边接一些杂活为生,一边没日没夜地练习手艺,很快恢复了昔日的手艺。
阿末本身在绵纹店工作,因为喜欢荣二,在荣二被陷害后,她果断辞去工作,要去照顾荣二,可被荣二拒绝了,她不得不回老家等,但她选择了去做活筹备资金,为将来荣二从收容所出来的生活做准备。
荣二的手艺恢复了,却又面临无法维持生计的糟糕局面。三郎偷偷在外面打零工,阿末以帮助邻居为由做针线活贴补家用。
好在很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阿信工作的餐厅有个客户刚好需要工匠,因为距离偏远,很多工匠不愿意去,这对三郎和荣二来说,是一个大单,他们果断接下来,在他们动身去客户家前夜,故事结束了,而属于他们生活,似乎才刚刚开始。
生活本就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我、打破局限的过程,扛下去,熬出来,生活自会许越来越好。
据说秦岭淮河以南,生长着一种叫马尾松的神奇植物。
当伐木人砍去马尾松的枝条时,伤口处很快流出松脂包裹被砍的部位,来防止病菌的入侵,促进伤口快速修复。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必当拥有马尾松一样的“自愈力”。
很喜欢一句话:
“日子不是老盯着伤心事盯出来的,是昂首挺胸朝着朝阳一步步走出来的。”
这本书里我最欣赏的女子阿信,她拥有极强的“自愈力”。
阿信出生在穷苦家庭,父母愚钝,兄长不务正业,全家靠女儿挣钱维持生计。阿信的姐姐本在布吉餐厅工作,有喜欢的人,却因父母逼迫卖身挣钱,与喜欢的人一起殉情而死。
阿信看穿了父母和兄长的无情,却又不能完全撒手不管,而是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保护自己和妹妹不受伤害的同时,自己独立挣钱养活一大家人。
在家人逼迫幼小的妹妹通过不正当方式挣钱,她用自身性命威胁父母,父母终究是害怕她这个唯一经济来源断绝,不敢胡来。
在面对阿六地痞的纠缠,他对三郎和荣二讲起来,毫不畏惧,总是有自己的计谋和打算,不需要别人来操心。
后来,她工作的店里老板去世,老板娘苦于家业无人继承,看上她的聪明伶俐,想招她为干女儿,代价是让她嫁给对面的厨师阿德。
阿信既想留在那里工作,又不想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关键是据说阿德酒后还家暴,荣二和三郎都劝她辞掉工作。
可她却说,她对店里有感情,不想老板娘最失意和需要她的时候离开。最重要的是,她觉得,人生的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绝对不是逃避可以解决的。
所以,她没有辞掉工作,这件事看出,她不仅有情有义,还能迅速抓住事情的本质。最后,书中虽然没有写她具体做了什么,但老板娘和阿德好上了,两全其美,最终她保住了工作,老板娘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在姐姐被逼死的时候,面对关心她的荣二和三郎,她也只字不提,丝毫没有悲伤的迹象,而是迅速自立挣钱,担负起养活家人的责任。
在妹妹即将受到家人伤害的时候,她勇敢站出来保护妹妹。在面对混混阿六的骚扰,她总有办法摆脱,在面对老板娘的厚爱和无情的条件,她既没有放弃做人的底线,也没有逆来顺受,终于迎来两全其美的办法。
人生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生活压根没有留给她伤春悲秋的时间和机会,她生来与命运搏斗,靠自己的能力也能把一手烂牌打得风生水起。她始终相信,困难总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让我想起《时间的针脚》一书中一句话:
“活着就是要拼命,不能让悲伤的命运把我们拖入泥潭。”
像阿信这样的女子,真正能扛事的人,都能熬过黑暗,在自我疗愈中迎来柳暗花明。
很喜欢这么一句话:
“你我皆凡人,没有金手指,不可能点石成金一生顺遂,但生活终会逼着你自愈,逼着你前进,逼着你无所畏惧。”
习惯了悲伤的眼睛,看不到绝美的风景。生活能治愈的,从来都是那些能自愈的人。而我们终能学着把万千苦恼抛于身后,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值得的事情上,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古谚语里说,单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
年少轻狂,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以为单枪匹马,也能闯出属于自己的蓝天。可真正遇到困难,才发现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生活中有太多的事儿让你无能为力。
很喜欢一句话,“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人的相互照亮。”事实上,没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岛。人与人之间,总免不了深情与羁绊,而最难得的关系,往往在于彼此成就,交相辉映。
《三郎》中最情深的羁绊,是三郎与荣二这对师兄弟,荣二落难前,一直是三郎的主心骨和依靠,荣二落难后,一切重担都压在三郎身上。
其次,是阿末和荣二是相互爱慕的人。在得知荣二进收容所,阿末二话不说辞掉工作,主动要去照顾荣二。
可一开始,荣二不愿意接受三郎和阿末的好,这与他个人心性有关。
九岁那年,一场大火他失去所有,成为孤儿,后来在芳古堂学艺,聪明机灵的他学什么都很快,而且讨人喜欢,就连忍不住偷钱买肉串吃,也得到了尖酸刻薄的老板娘的原谅。
大概是这十几年过得顺风顺水,荣二的心性很高傲,他习惯了安慰三郎,还承诺三郎等他自立门户,一定找三郎帮忙调糨糊。
而对于阿末,荣二认为自己身为男子汉,要照顾和保护自己爱的女人,自己的境况,未来生死未卜,不值得阿末这样付出。
一旦被冤枉丢了工作和清白,荣二的内心瞬间就坍塌了,一方面出于不想拖累好友和爱人,另一方面或许他骨子里认为三郎和阿末帮不了什么,他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能搞定。
而在收容所的那些日子,他被真诚剖白自己的与平渐渐打开心扉。与平曾经杀妻未遂,在收容所里,他渐渐想通很多事,渐渐理解妻子和孩子,人也变得通透和理智。
“人的天性不同,所以对事务的看法和想法也各不相同。那时我只觉得自己可怜,却没有考虑过妻子和孩子的心情。”
这是与平对荣二的自白。
其实相比现在的荣二,不也是只考虑了自己的痛苦,没法顾及三郎和阿末的感受么?可懂得道理是一方面,要过内心的那个坎儿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历。
荣二打开心扉后,听了收容所吾一的故事,他因为一张不明来历的借条,被夺取了十八年辛苦劳作的土地和房子,几乎不可思议。或许,从这时候开始,他发现自己被冤枉的苦,其实也没那么痛了。
在收容所,他看到了各种不公平和不可思议,也见到阿信口中的混混阿六,因为暴雨搭救落水的老人溺水身亡。他自己也在那次暴雨中差点儿丢掉生命,而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他经历了恐惧和挣扎,听到大家为他哭喊、为他着急,他甚至无声呐喊三郎的救助,更看清了自己的内心。
受伤痊愈后,荣二第一次见了三郎,还真诚地向三郎道谢,这是他心性转变的最直接体现。紧接着,荣二开始练字,还是拿三郎的字为字帖,还开始像冈安那样,用心体会身体的感觉,然后改变了复仇的念头,打算暂且忘掉绵文的事情。
“我认为自己的人生被一块金襕搞得一塌糊涂,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一块金襕不可能毁掉人的一生”
这是荣二此时的心境剖白,至此,曾经那个智慧、聪明总是有办法的荣二似乎又回来了。
这其中,离不开三郎和阿末的不离不弃,离不开阿信的率真批评,离不开收容所那些对他打开心扉的人,尤其是冈本和与平,常常提醒荣二,他还有阿末和三郎,让他明白,要为真正在乎和爱自己的人而活。
改变心境后的三郎,想起了从前许多人的好,比如芳古堂老板曾经对他们的教诲:追求写一首好字是一种欺骗,字要表现出书写之人的本性,不欺骗自己、只管诚实去写。
可以说在收容所,荣二完成了从见他人、到见自己,再到见天地的转变,他发现收容所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各自所长,并开始拿自己的经历和见识,又开始劝三郎要更自信一些。
如果说在经历绵纹店事件之前,他对三郎的规劝,浮于表面,而此时此刻,他劝三郎自信,显得更加真诚而充满人生智慧,是历经世事后的肺腑之言。
毫无疑问,这场苦难,成全了荣二的心境的蜕变,而这其中,离不开三郎、阿末、阿信,更离不开他在收容所遇见的每个人。
正如本书首页的那句话“不管什么人,都无法独自生存。”
一个人,或许也可以走一段路,而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更好。成长,从来不是单枪匹马,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成全。
历经世事才发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去较劲。
只有小孩子,才会凡事争论输赢对错,而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会权衡利弊和形势,不把时间浪费在无畏的事情上,这其中,多了一半理解,一半是算了的人生智慧。
人生的路上处处布满荆棘,光是解决生活中各种小问题,已经让人应接不暇,对于一些无能为力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为难自己。
一个人变得成熟,始于能扛事儿;一个人成熟的人越来越强大,从遇到不幸能迅速自愈开始;而一个强大的人,最顶级的成长方式,是懂得相互成全,成为彼此的光互相照亮。
但愿我们,都能在经历中成长,在成长中变得强大,互为彼此的光,照亮未来的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