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类人最容易得胃病
4月14日,太原市卫健委省城健康科普巡讲团走进太原市杏花岭区大东关派出所,针对“胃的问题”,太原市中医医院王保小大夫就“中医养胃”进行了分享。“喂(胃),你好吗?”王保小大夫一句风趣幽默的开场白引出了“胃的问题”。
全球每年新发胃病病例中,有42%来自中国。目前,我国胃病患者高达1.2亿。哪些人容易得胃病呢?王保小大夫指出,高压熬夜族,饮食不规律族,餐后剧烈运动族,小病隐忍族,喜吃辛辣、冰冷食物族最容易得胃病。
常见胃病
●胃食管反流疾病
症状有腹胀、反酸、嗳气、烧心、胸痛等。
●慢性胃炎
症状有中上腹部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
●胃溃疡
症状有节律性胃痛,一般发生在餐后1小时,1—2小时后逐渐缓解。
●十二指肠溃疡
症状有反复上腹痛,一般为空腹痛或餐前痛,通常两餐之间或半夜腹痛,进餐后缓解。
●胃痉挛
症状有突发的上腹剧烈疼痛,可有饮食不洁史,坐卧不安,可伴随腹泻,1—2小时后自行缓解。
●胃癌
早期多无症状。要留意上腹不舒服、胃胀、恶心、隐痛、不爱吃饭、黑便和体重下降等症状。
易患胃病人群
●高压熬夜族
压力大、精神紧张、经常加班熬夜,容易引起阴虚、气虚,还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部不适。要想养生,必须睡好“子午觉”,即晚上睡觉不能晚于11点,中午再睡半个小时,才有益于健康。
●饮食不规律族
脾胃喜欢规律的生活,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是保养脾胃的要诀。
中医讲“五谷为养”,如果不吃主食,脾胃会越来越虚弱。如果不吃早餐,胃分泌的胃酸没食物可消化,会损伤食管、胃肠黏膜,长此以往,不仅易导致溃疡,还可能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沉积,诱发胆结石。
睡前饱餐,胃内食物没来得及消化,很容易出现消化功能异常。过量饮食不仅会加重胃的负担,还会增加胰、胆等消化器官的压力。
此外,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边走边吃或吃饭中谈事,时间长了必然导致脾胃虚弱,容易患上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喜吃辛辣、冰冷食物族
如果本身有胃肠疾病又食辣过多,则会刺激胃肠黏膜,增加胃酸分泌,加重其充血、水肿;进食冰冷食物过多,同样刺激胃肠黏膜或者干扰胃肠的正常蠕动。建议吃冷饮的时候最好多在嘴里含一会儿,以减少对脾胃的刺激。
此外,重口味小吃是很多人的最爱。麻辣小龙虾、麻辣烫等吃得太多会刺激口腔、食道和胃的黏膜,容易引起胃火,长口疮,这时可喝点绿豆汤或吃点西瓜清火。
●餐后剧烈运动族
吃完饭去健身、跑步,可能导致内脏供血不足,影响消化功能。
●小病隐忍族
对胃部隐痛、腹胀等症状很不重视,能忍就忍、能拖就拖,实在不行就吃止痛药救急。
●穿衣露腰腹者
很多时尚女孩爱穿露脐装,赶时髦的代价是脾胃受伤。肚脐是个很重要的穴位,名为“神阙穴”,它的背后还有命门穴。裸露腰腹会让这两个穴位受到寒邪侵袭,不仅伤脾胃,还会伤肾、伤骨头。
对症治疗
●食积型胃病
食后嗳气,气味酸腐而臭,恶心呕吐,胃脘痞闷,大便臭秽不爽,舌苔厚腻,脉滑实。
食疗方:白萝卜一个,切碎,生姜适量,熬水喝、吃萝卜。
●虚寒型胃病
食后脘腹痞满,呕吐清水痰涎,四肢不温,舌淡红,苔白,脉沉。
食疗方:生姜、羊肉、花椒各适量,共煮,吃肉喝汤。
●湿热型胃病
胃脘部疼痛,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不欲饮,纳呆恶心,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食疗方:土茯苓、赤小豆、薏苡仁、芡实、山药各适量,粳米适量,共煮,吃米粥。
●脾胃虚弱型胃病
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食疗方:党参、茯苓、黄芪、山药、陈皮各适量,加生姜两片一起炖瘦肉,吃肉喝汤。
●胃阴虚有热型胃病
胃隐隐灼痛,或食后饱胀,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而干。
食疗方:沙参或西洋参、石斛、灵芝、枸杞、玉竹、麦冬各适量,加生姜两片一起炖瘦肉,吃肉喝汤。
养胃方法
1.养胃方
●生姜、陈皮、乌梅各12克,水煎服用,止胃痛止呕吐。
●酸奶、蜂蜜混合空腹饮用,治疗胃酸过多,胃痛。
●鲜猪肚1个、黑胡椒30粒、红枣10颗(劈开)、生姜6片煲汤,暖胃驱寒。
●鲜豆浆500克、白糖30克,加水煮沸5分钟后食用,清胃去火。
●大枣9个、红糖100克、生姜30克,水煎食用,止急性胃痛。
2.按摩方
●按摩胃脘部
两手相叠放在腹部,按顺、逆时针方向,分别按揉30—50次,经常做能提高胃肠动力以及免疫功能。每天早、晚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
●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是脾胃的保健要穴,主要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功能。按摩方式以拇指按压为主,力度以有酸胀痛感为宜。每次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
记者 高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