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台建生态 让小科学家走出来

  孩子们的小脑袋里究竟有多少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蛇形灾后救援机器人、中药石斛的组织培养快繁及移栽技术研究、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智慧家居留言系统……如果不是在近日举行的第37届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上见到200余位入围的优秀选手,很难想象这些涉及领域新、创意程度高、实用性强的创新发明出自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之手。此次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的大赛自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市15个区的各类参赛项目962项,不仅为全市青少年搭建起了广阔的科技创新舞台,也为全国科技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支撑。

  现场,逐梦小选手们通过实物、影像、展板、现场演示等方式,在呈现创新创意的同时,还分享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所想所得。看着孩子们在强手如林的擂台上一决高下,市科协党组成员边守川介绍:“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目前全市中小学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活动之一,既是科技教育成果汇聚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和科技教育工作者展示交流的舞台,在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今年近千件参赛作品中,青少年创新成果项目占775项,科技辅导员教育创新成果项目166项,创新教育十佳校申报材料21项。”

  孩子们如此之多的创新梦想从何而来?和小选手们交流后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和观察了解的社会现象,通过不断尝试运用身边触手可及的工具和学到的知识,积极尝试解决问题,形成一个个令人惊喜的作品。“我发现交通拥堵情况日益严重,就设计了一套能解决城市道路堵塞、缓解公共交通拥挤问题的方案。其中涉及了超声波感应测距、蓝牙远程通信、LED智能补光、火情监测预警、数据实时传输、手机App交互等技术,具有采集数据准确、整体系统完善、用户操作便捷等特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杨惠婷颇为专业的介绍吸引了在场评审的目光。

  本次终评活动评审委员会由来自全市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近30名专家组成。评委会专家在封闭问辩环节对入围选手进行科技作品与研究成果考察,通过参赛项目作品的选题、研究过程、现场表现等考察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素养。对于中学组项目还增加创新素养和综合素质测评环节,以多对多小组面试的考察方式进行。天津科技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各类青少年大赛类型定位,进一步搭平台、建生态,积极探索青少年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科技强国建设汇聚力量。”(史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