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自考散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自考结缘。正是这偶然,却成了我人生中最耀眼的音符。

  1995年7月,我怀揣理想和憧憬跨出了大学校门。不久,一纸派遣文件把我发落到了偏隅之地,走上了学非所用的工作岗位。初涉社会的新鲜感在短短几年内消失殆尽,我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持大专文凭者随处可见,本科学历者也日渐增多。虽说文凭不能完全反映真才实学,但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它仍是一种普遍认可并衡量一个人知识多寡的重要依据。

  2001年腊月的一个周末,我在某朋友家玩,无意中发现书架上搁置不少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书籍。当时顿生念想,自己何不自考以提升自身素质?随后几天,经过深思熟虑,我毅然选择了这条艰辛的自考路。

  老实说,我的初始专业是经贸英语,而今要转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况且我是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又称长线自考或大自考),不像报名参加定点应用型自学考试(又称短线自考或小自考)的学员那样有老师指点迷津,还能猜题押题,容易过关,于我来说,自学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付出的努力自然要多得多,当然,两者收取的费用有着天壤之别。不过,我没有挂靠任何一所高校参加辅导、培训、补习之类的,只是产生了报考每门课程的费用。起初,有不少同事对此很不理解,有的认为我是自讨苦吃,学那么多知识有啥用,有的则说我想出风头,卖弄学识,也有昔日同窗善意劝我:“自考可不是凭三分钟的热情,没有超人的毅力,是不可能坚持到最后的,何况目前从事的又不是什么清闲工作,不如多花点钱去拿个电大、党校、成人高考之类的本科文凭。”面对这一切,我只能淡然一笑。

  开弓哪有回头箭。为了信守心中那一份“承诺”,我毫不吝惜地付出。苦,自不待言;乐,也在其中。自考四年,丝毫没有因此而影响到我的本职工作,秘诀是充分利用早晚“金不换”的宝贵时间。无论严寒酷暑,执着只身面壁,与台灯孤影为伴,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我坚持着,拼搏着,没有被自考路上出现的暂时困难所吓倒,反而在困难中成长。

  春秋迭易,寒来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积累,我每报考一科都能顺利过关。2005年10月,终于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秋天,我如愿地啃完了本科段14门课程,并在次年顺利通过了论文答辩,领到了毕业证书。然而,我并未因此感到满足,2008年9月,我又参加了由省学位办组织的全省统一学位英语学科考试,也轻松过关,取得了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证书。尤其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虽然人是很苦很累,整个自考过程我投入的钞票不到四位数。

  近来,偶有同学相聚,便会不约而同地提及自考,谈到那段清贫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