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当艺市成夜市

  因为大做文化夜市文章,方向对头,想法靠谱,艺市变夜市,文化能变现,旅游才值钱

  文 | 李广春

  “扬州,你早晚总得来一趟。”这是几年前一位外地游客畅游扬州后的肺腑之言,经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转发后,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扬州人闻言,喜不自禁,豪情满怀;外地人听后兴趣盎然,大有不到扬州非好汉的执拗。近来的游人如织、景点爆棚,似乎也印证了此说。

  到扬州玩自然是值得的,这座通史式的城市值得看值得玩值得品味的内容太多了。站在东关古渡,看着静静流淌的古运河,发思古之幽情,遥想二千五百年前,吴王夫差指挥千军万马,挖下中国大运河的第一锹,从此江淮沟通。站在隋炀帝陵前,钦佩他的雄才大略,巧夺天工,竟然由南向北将五大水系自然联通,从此中原与江南紧密相连,一统天下,气势恢宏。伫立大运河畔,思绪畅飞。漕运彰显了扬州的地位,乾隆“六下江南”正史有案可稽,传说无奇不有,盐商故事曲折传奇,大运河上漂来的紫禁城,扬州功不可没。在扬州,走街串巷,领略文化之美,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脚下走过的路都是历史。驼岭巷的千年古树见证“南柯一梦”;仁丰里文选楼的《昭明文选》成为中国第一部雅文学大全;广陵路的绿杨旅社见证了现代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几个热血青年弃暗投明,飞到延安去,让我党有了第一架飞机。传世佳作耳熟能详,“烟花三月下扬州”,为扬州免费代言千年,成为城市形象宣传难以逾越的高峰。“京口瓜洲一水间”的瓜洲,不仅有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而且还有“一词压两宋”的《满江红》。“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史公祠的楹联成为激发中华儿女爱国热情的精神力量。至于烟雨朦胧中的“湖上园林”瘦西湖,以“四季假山”闻名的个园,镜花水月的片石山房,“远山来与此堂平”的平山堂,脍炙人口的淮扬美食,顽强生长的非遗家族,等等,精明好奇的游客一定不会放过。

  逛园林,尝美食,饱了眼福口福,也累坏了双腿,晚上总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喝杯茶也好,来壶酒也罢,听个小戏,看个表演,好好放松一下。只可惜扬州的夜生活曾不尽如人意,不少游客抱憾而归。形成夜市,丰富旅游业态,拉长产业链,提升竞争力,扩大影响力,加快转型发展,既是人所皆知的共识,也是破茧而出的探索,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抉择。

  夜市走什么路线?作为美食之都,吃喝自然不会缺席,而且一直表现不俗,这是有口皆碑的,但开发玩乐项目对扬州人就是考验了。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游客!业界的探索无疑是艰辛而有价值的。真金白银的投入,如果市场不买账,就会打了水漂,事业因投资失误而夭折,个人也许就此一蹶不振。可是,如果没有这些第一个吃螃蟹的去闯,也就不会积累经验教训,更不会有今天渐入佳境的曙光。

  近来的扬州夜市确实火了。这种夜市不仅是大排档的烟火气,而且还是很时尚的文艺范。如果说过去个园的“千秋粉黛”小打小闹不成气候,瘦西湖的“春江花月夜”自说自话未能成活,那么现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新夜市,确实有着不俗的表现。这些夜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打文化牌,走创意路,发旅游财,抓住了文旅融合的麻筋,成为名副其实的艺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有效又有益。

  扬州的夜市应该与别的地方不同,也能够做到不同。传承千年的文脉是扬州最宝贵的资源,光华四射的文采是扬州最强大的底气,服气不服输的韧性是扬州最可靠的保障。瘦西湖从夜间实景演出“春江花月夜”中摸到了门道,以唐诗为主题的“二分明月忆扬州”大型沉浸式夜游,有高人策划,请能人运作,甫一推出便引人入胜,烟花三月、云裳花容、春江花月等10个主题词,经现代全息技术演绎,梦幻光影矩阵蔚为壮观,诗词、光影、演艺、亲子、非遗等元素熔铸一体,光影诗画夜游、交互场景体验、花车巡游、千灯夜市四大板块互为贯通,诗意浪漫,穿越千年,梦回大唐,其视觉冲击力、直观震撼力,给人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使人的视觉和心灵共同浸润在高雅精致、博大精深的文化清流里。这里不仅有现代科技的光影秀,而且也有耳熟能详的唐诗路,更有活色生香的非遗展,这是扬州近年来少有的旅游爆款,络绎不绝的游客用脚为它投了赞成票。

  京华城全生活广场业态日臻成熟,现代商圈初具规模,但美中不足的是文化味不浓,夜市因文气不足使人总觉得不过瘾。新开张的运河大剧院弥补了缺憾,京华明月商圈一跃而成为扬州夜市中的文化顶流。自媒体的各种晒图,新媒体的强势宣介,“京华明月艺市”出道不久,就火出了圈。作为文化地标,它不孤芳自赏,反而是放下身段,走进民众,融入生活,从青年脱口秀、国风学堂、乐队演出,到戏剧拼贴诗、国风运动会、互动相亲会,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参与,成为游客和市民享受文化的好去处、分享交流的新空间、文旅融合的活现场。这里的小剧场不是简单的空间小,而是着眼于戏剧内容的大胆创新,更加贴近年轻人,用轻松活泼演绎微言大义,使人在捧腹大笑之余回味无穷;着力于戏剧呈现的现代表达,打破观演的二元分离,用互动参与激发创作热情,观众与演员浑然一体,让每个人都过了一把二度创作的演员瘾;着手于演艺市场业态重塑,用全新理念聚拢年轻观众,为戏剧传承趟出一条新路。运河大剧院火爆“出圈”是有理由的,外地知名演出团队看中它,是因为这里有懂他们的观众;本地的艺术家不肯错过它,是因为这里有老手艺自我救赎的机会;观众喜欢它,是因为这里有他们向往的诗和远方。运河大剧院“艺”起来嗨,成为扬州夜市变艺市的风向标。

  文艺夜市的打造,有识之士从不坐而论道,而是身体力行,大胆探索,向新而生。东关街上的芍药园子,几个志同道合的民间艺人,将板桥道情、扬州评话、木偶、扬剧、扬州民歌整合为一台小型综艺节目,游客座无虚席,说的眉飞色舞,唱的深情并茂,演的惟妙惟肖,奏的韵味绵长,主持人妙语连珠,笑得人前俯后仰,乐不可支。一场演下来,有的游客索性不走了,等着看第二场。这种不足百人的小剧场没有大制作,也没有大排场,推出的全是本乡本土的扬州文艺,让外地游客耳目一新。这些演员深知他们是草根艺人,没有名号可倚,也没有其他支持,只能把观众当作衣食父母,靠拿手绝活打拼市场。多年驻场演出经久不衰,让他们在业界风生水起,不经意间传承了扬州文艺,传播了扬州文化。

  东关街上还有个冬荣园,故事很多,据说这里曾是作家沈从文丈母娘的娘家,也是李鸿章侄女的夫家。前几年福建有个小伙子租下此地营生,也许天生就有文化情结,也许无意中做起来,硬是把一个大厅改成了戏园子,成为文人雅集的地方,昆曲票友有了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有孟瑶、陆广飞等铁杆票友牵头张罗,冬荣园的戏园子弦歌不断,活力依旧。从昨天的微信朋友圈来看,冬荣园张灯结彩,昆曲、扬剧、木偶等表演热闹非凡,舞台呈现丰富多彩,驻足听戏的游客还真的不少。前几年我去过一次冬荣园,并不是为了欣赏,纯粹是为了观察艺市,因为我平时不看戏,那次给我的观感很好,坚定了我的看法:戏剧叫好又叫座,高手在民间,出路在改革,希望在基层。也有人担心,东关街商业氛围可能会影响文化品质。殊不知,商业本身就是文化,像冬荣园的艺市更是商业文化的新名片。

  文化夜市前途广阔、前景诱人,不少地方正在打造小剧场,准备在文化夜市上放手一搏呢。据我不多的了解,仁丰里的戏曲园的小剧场也在做长期驻场演出的考虑,这让我们欣慰不已。因为大做文化夜市文章,方向对头,想法靠谱,艺市变夜市,文化能变现,旅游才值钱。 (作者为扬州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