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吗

  原标题: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吗

  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全国普通本科招生444.60万人,职业本科招生4.14万人;普通本科在校生1893.10万人,职业本科在校生12.93万人。2022年3月1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中公布了以上数据,从百余倍的数据差可以看出,我国职业本科的发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过去的一年关于教育的政策不断发出,职业教育无疑也是当中的重要一环,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和发出也不禁让人开始疑问:职业教育的春天真的来了吗?很多人也在持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职业教育发展的难点究竟在哪?

  近期,各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作为工作在一线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郑秋林对职业教育问题十分关注,他说:“工作在一线,总是能发现十分具体又比较普遍的问题,能够将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来,为广大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这是我最想看到的结果。”

  由于长期从事技能培训工作,郑秋林培养出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也十分了解工厂与工人所面对的难题。“现在的职业教育还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很多刚到我们工厂里的年轻人,在技术上难以胜任岗位要求,不太符合我们的预期,需要重新培训。”

  “即使是这些需要‘二次培训’的青年工人,很多时候也难以保证数量。”郑秋林发现,现在从职业教育学校走出来的孩子,多数不愿意从事与自己的职业培训相关的工作,而是选择技术含量不高,但收入更高的工作。企业中青年工人的数量明显不足,几次技术竞赛中,参赛选手的平均年龄都在40岁左右。劳动力的断层不仅让众多企业面临着“用工荒”的难题,也让青年人处在了“学而无用”的尴尬境地。

  通过了解我们不难发现,职业教育发展首先面临的两大难题分别是“质不高与量不足”。

  一、我们首先来看“量不足”,首先不得不承认,由于长期受“学历”为王的意识影响,人们对接受职业教育的热情普遍不高,高校招生量的扩大,使得本来就不高的高职院校招生标准再一次降低,进而影响到职业教育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因为只有降低了招生标准,才能有效完成学校的招生计划。因此作为“兜底”教育的职业教育,从一开始便输在起跑线上。

  二、而由此也必然带来前面提到的问题“质不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跟不上行业发展,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掌握不扎实,一定程度上也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而导致此项问题的产生的原因也不完全的是学校的责任。一定程度上,培养技能型人才所需要的成本与代价其实一定程度上是要远高于理论型人才,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与资源的投入,提高职业教育的培养水平也就成了一句空谈。除此之外,如何充分有效的调动社会资源支撑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当下我们需要认真的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

  三、职业教育缺乏合理有效的技能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专业技能证书才是可以与学历证书一较高下的关键利器,也是职业教育提质增优的重要手段。而目前我们职业教育体系缺乏权威有效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我国的许多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不足,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下降,影响了行业内人士对职业资格证的认可度。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受到学校教育目标的影响以及社会用人制度的影响,学校将学生的双证书与多证书制度看得较为重要。职业资格证书的发证单位多种多样,教育考试院、社会保障机构以及信息产业组织都有职业资格证书发放的权利,职业资格证书的审定与发放工作责任不明,造成职业资格证书的协调机制不足,影响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实际质量。

  四、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单一,缺乏贯通机制,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以大专为学历终点,让职业教育在成长路径上远远低于普通教育,如果一旦职高毕业后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便一定程度上走进了死胡同,或再次进入普通教育的赛道,专升本,进而考研。而理想状态的职业教育本应当是条捷径,即大专或者高职毕业后,就能找到理想或者对口的工作,才应当是职业教育本该发挥的优势。

  而在2022年2月23日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说:“我们要支持一批国家优质高职专科院校,按照《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稳步扩大职业本科学校和职业本科教育专业的规模。”一定程度上让职业教育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职业本科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必然的发展趋势,也为职业院校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022年,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改革攻坚的关键年。2月23日,教育部在介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情况的发布会上表示,过去的2021年,是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目前全国专升本的比例已达20%,下一步将力争让更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

  当前,在国家政策大力向职业教育端资源倾斜的当下,如何做好职业教育成了现在摆在很多院校面前一个问题,从企业应用和员工发展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模式或许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相对较好的突破口,充分以产业为导向,不仅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出契合产业配套的适用性人才,也能为职业青年未来发展提供助力,让他们更好地完成就业。

  但难点在哪里呢?

  往往这种社会需求的新兴人才所需的知识更多来自企业,而不是传统职业技术学校所能迅速授予的,而在应用层面上的风向把握要求下,职业教育里做的比较好的一块其实是产业导向性质的“校企合作”。

  企业把握方向,学校更换课程,一切为实际落地为依据。

  不同于学科类的偏向理论选拔性质的固有模式,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往往是对他们预期工作时需要的内容,在他们完成了这轮学习后,他们表面看上去还是学生,但实际上已经是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熟手了,这也是提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把手。

  以联想的校企合作项目为例,企业将其在IT产业上所耕耘多年所获得的技术和经验与职业院校相结合,例如合作开发更具实践意义与符合发展潮流的课程,在学校内开设学习内容及实践内容更贴合实际的联想专班,以“需求”带动“教育”,再通过合作模式签订相应协议来完成相应青年的实习及就业过程。据悉有不少学生都通过了这个模式成功进入了互联网大厂或是其它包括高端制造业在内的产业,无论是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还是薪资待遇,极具前景,人生轨道也由此发生改变。

  因此,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突破的不仅仅是学生纵向发展的上升路径还有横向资源的调度利用,也从来不仅仅是教育教学上的小幅度革新,更依赖于产业发展的强力引导,以及制度层面的宏观把控。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工业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刻不容缓,而由此所带来的产业利好也在日益显现。与此同时,2021年国家颁布《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很多人表示职业教育的“春天”已来,我们也共同期待更多的年轻人在职业教育的成才之路上实现更多价值、获得更大荣光。

  “清培商领院”小编“朵儿老师”编辑发布若有侵权请告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