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胡适家书》当热点传播的大家,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事情

  ??

  

  最近,我发现我朋友圈有好多朋友都在分享《胡适家书》的片段。▼

  

  胡适是谁?中国近现代史上绕不开的名字,新文化运动的先锋胡适先生。

  网上近来流传两封家书,是关于胡适先生的家教。

  第一封图是胡适大儿子诞生后,据说是“胡适写给孩子的一封信”。信中说,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与之对比的是第二张图,是胡适先生写在孩子十来岁在外读书多年后的信。信里胡适先生一改第一封温和的语气,言辞犀利,屡屡攻击。

  

  很多朋友转发时的感慨是: 坚持养育初心有多难,连胡适都顶不住了!

  我看完后特别好奇,想看看胡适的育儿观到底是怎么样的。也因此我近期看完了所有胡适目前现存的家书、他全部现存的自传,以及各大学者论丛里对胡适的生活和家庭的描述。今天, 我不讨论任何政治话题,只想从我个人的角度谈谈我的读后感。

  一句话总结便是——

  胡适并非不爱子,只是一生都没准备好如何去养育孩子。

  这是我读完胡适家书和自传后最大的一个感受。

  其实网上流传的第一封家书,大概率是假的。

  这封书我在胡适相关的文献里翻查过,都没有看到出版过的胡适作品里有说,都是以网传文体出现, 更大的伪造痕迹,是行文风格疑似根据纪伯伦《先知》选段改写:“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但胡适的确写过一封情真意切的小诗《我的儿子》,在他大儿子胡祖望出生之际:

  

  胡适的这首小诗发表在当时报刊的文艺栏,还掀起了大波浪,有人写信问胡适,问他为什么要反对孝文化。胡适反驳说,如果父母有过,干嘛还需要孝顺?

  

  

  从这个讨论中可以看出,胡适在孩子刚出生那会儿, 希望孩子是一个堂堂的人,我们两都是独立的个体,我养你教你是义务,但你不需要觉得那是恩情。

  但他给自己的大儿子取的名字,就很有深意了。大儿子名叫胡祖望,胡适说,这是希望孩子能够 光宗耀祖 之意。从这个名字来看,胡适对自己大儿子的期望,应该也不低吧。光耀门楣,希望孩子比自己更优秀呢!

  那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胡适又是怎么看待养育呢? 在胡适的家书文集里,和家教有关的信并不太多,但可以一窥其意。

  第一封信是写在胡祖望十几岁时离家之前。 那会儿胡适把大儿子胡祖望送去寄宿学校,临走前给他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对孩子的几点期待。

  首先,胡适在信里表达了对孩子独立的期待。 你这么小小年纪,就离开家庭,你妈和我都很难过,但我们为你想,离开家庭是最好办法。 第一是你操练独立的生活; 第二是你操练合群的生活; 第三是你自己感觉用功的必要。

  

  其次,胡适在信里表达了对儿子学业的期待。 功课及格,那算什么? 在一班要赶在一班的最高一排。 在一校要赶在一校的最高一排。 工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 但志气要放在心里,要放在工夫里,千万不可放在嘴里。

  

  看来胡适对孩子的学业要求是真的高。 不知道胡祖望拿到那封信是什么感觉呢,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感觉沉甸甸的,就跟大山压肩一样。

  胡祖望是1930年离家独自上学,到1937年时,胡适还写了一封信给胡祖望,这就是近期网上传播最多的一封信,很多网友说胡适写的第二封信,失去了他教养的初衷,可我却觉得, 和胡适的育儿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

  

  你想想看,一个人一开始对孩子的期待是“光宗耀祖”,孩子上学后对孩子的期待是最上等的学业要求,这难道不是高期待家长的育儿理念吗?

  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学霸本霸啊,所以孩子成绩滑落,甚至还科科倒数,科科不及格,觉得自己被背叛被辜负了,脸面全丢了,是不是也是自然而然的表现?胡适的出奇愤怒,也是有迹可循的。

  我几年前都跟你说过要好好学习,要用功努力,你咋给我考成这样子,你看胡适的信里是这么写的。学校跟我说,你成绩不好,我一看,8个不及格,你这不觉得可耻吗?你在学校里都干什么事,太丢我的脸了。所以你也不要去旅游了,赶紧给我回来补课,这不是我改变宗旨啊,是你自己不争气,怪不得我们!

  你们可以看到胡适写这封信,得有多气。 在某种程度上说,那会儿的胡适是真的对自己的孩子感到非常生气。 而他的感受是,成绩差是孩子的错,孩子摆明辜负了自己!

  再过了几年,我又看到胡适写了一封给自己妻子的信。 在那封信里,应该是为数不多的信里,胡适在信里坦诚了一件事情。

  

  

  在信里,胡适劝自己的老婆,说:

  你也不要骂孩子,你对孩子总是责怪,这是错了。 我现在老了,稍稍明白了,所以劝你以后不要总是骂他。我和你两个人都对不住两个儿子。现在回想, 真想补报,只怕来不及了。

  以后我和你都得改变态度,都应该把儿子当做朋友。他们都大了,不是骂的好的了,你想想看,我这话对不对。

  我真有点不配做老子,平时不同他们亲热,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习气不好。祖望你交给我,不要骂他,要同他做朋友。

  从这封信里可以看出,胡适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养问题了。那会儿胡适的大儿子都上大学了,他觉得不行,出问题了,他开始思考要怎么样修复和自己孩子的关系。

  但其实说真的,还真的挺难的。

  大儿子那会儿读大学时,胡适把他带到了身边亲自陪着,后来大儿子想转学机械,他也同意了,非常支持孩子的兴趣,去美国读书后,大儿子的成绩也上来了,胡适还夸他“比我出国那会儿优秀多了”,这或许算是一定程度的轨道拨正,父子之间应该是达成了关系上的和解,胡适接纳了胡祖望,胡祖望也包容了胡适。

  但胡适的小儿子胡思杜,却没有大哥这样子的机会了。 胡适养育最大的痛应该是在他的小儿子身上。有传记是这么形容胡适小儿子的一生,“ 胡思杜的一生是拼不起的碎片 ”,寥寥数笔,听起来特别伤心。

  从胡适的传记里可以看出,胡思杜基本上就没有怎么享受过真正的父母陪伴。 胡适工作太忙了,无暇照顾管教孩子,而老婆因为没有接受教育,加上喜欢打麻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此,所以对孩子无论是养育还是管教,不仅时间少,方法也不对。

  胡思杜很小跟自己哥哥一样,被送出别的国家寄宿,从小就跟父母有隔阂。但胡思杜在国外求学过程中,还沾染了赌博和挥霍无度的恶习,这为他后面的人生埋下了大隐患。

  胡思杜长大了跟胡适的很多理念和观点并不一致,后来为了和自己的爸爸划清界限,还大力批斗起了自己的爸爸,骂得可真的是不忍卒读,但其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胡思杜最后非常凄惨地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36岁的生命。

  

  故事说到这里。

  网上流传的这两张图,大家可能只是笑一笑说,你看连胡适都没有坚守住自己的育儿初心吧,但其实当我们真正回看史料才发现,历史原来是想告诉我们——

  胡适的育儿观,在这养育孩子的几十年时间里,是怎么一点一滴被证明失败的。

  刚出生的时候,胡适的育儿观已经体现出来了,他给自己大儿子起名为祖望,寓意光宗耀祖,所以他无比希望孩子能够出类拔萃、出人头地,比自己更加优秀。

  他也一直都在关心孩子的几个点,成绩要第一名,人要刻苦,学习要自律,所以当后来发现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和期待,就很生气,说不要怪我们收回了给你的特权,都是你自己不争气。

  你有没有发现,胡适对孩子的评价一直都是放在天秤上,所以他出现第二篇书信,与其说他没有了养育的初心,倒不如说他从来都没有放下他的标准,对孩子的标准,他是真的看不上那时的孩子,觉得自己被辜负了。

  所以跟大家分享完这些图片的情况,我其实内心还是挺悲哀的,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可是领袖的育儿观我们要三思去看。

  其实胡适回忆起他的童年生活,对自己的母亲是有着非常深沉的爱意,他说母亲总是陪伴他,带他读书,父母虽然早逝,但对他的期待也就是让他多看书多读书,长见识。后来胡适成绩很好,成为一代学霸,那也是胡适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功劳。

  可是慢慢地,胡适发现自己养育孩子时,也开始希望孩子也像自己一样,成为一代学霸,甚至比自己更加优秀,孩子的品行也时刻被放在天秤上被衡量,时刻在用放大镜去看着。这是胡适前半生的育儿观。

  而胡适后半生慢慢发现,原来养育孩子真的是可以有想补救也补救不了的时刻。他为此自责,为此愧疚,也为此难过唏嘘,并留下一个未解难题——

  人生无法重启,教育无法重来,如何才能养育好孩子,必须尽早想明白。

  END

  萌芽有话说:

  今天随笔也是一个反思录。

  养育也很需要父母先觉醒。发现问题,面对真相,才能成为更好的父母。

  陪伴孩子成长,父母永远都只有一次机会,这真的是我们身为父母最大的挑战呢。

  今晚受视频号官方邀请,我也在直播间给大家做一个自驱力的讲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过来听听。

  另外我们近期在筹备“28天自驱力父母共读营”,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预约直播,直接预定读书会哦!

  

  我们直播间见~

  更新文章总是被大家错过~

  进入主页加我星标好不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