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专家:好政策需知晓更要落实好
央广网北京4月25日消息(记者卢海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人社部4月24日举行今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同比增加12万人。人社部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强政策、拓空间、保重点、促匹配,努力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全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如何让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如何为“直播带岗”立规矩?数字工程师前景如何?对此,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姜颖。
人社部今年推出10项具体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对此,姜颖表示,关键在于把好政策尽早落实到每一位毕业生身上。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就业岗位匹配度、就业意愿等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让毕业生了解政策,还要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与培训。
如何让学生所学更好匹配社会所需?姜颖建议,要从专业设置、专业培养与继续教育三方面寻求解决之道。首先,高校专业设置要瞄准社会所需。其次,在专业培训过程中,高校要围绕相关职业所需要的专业与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最后,用人单位也要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培养。
今年以来,各地人力资源市场都很热闹,“直播带岗”等数字化趋势成为亮点。姜颖认为,要为“直播带岗”等新业态立好规矩。与线下招聘会不同,线上要关注岗位的真实性以及沟通有效性等问题。因此,要完善市场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为人力资源市场定规矩、立标准,还要借助数字技术加强人力资源供求匹配效能,更好打破信息壁垒。
人社部还针对培育高水平数字技术工程师作出部署,提出每年培养相关人员大约8万人。姜颖介绍,数字技术工程师属于数字经济催生的新职业,分布于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集成电路等行业,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为这一职业搭建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人社部表示,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已初步搭建起了项目框架的政策体系、组织体系、标准体系、培训体系和评价体系。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开始行动,瞄准大数据、机器人、区块链新增设了相关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