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刘伯承去世,有位首长建议关照刘帅的后人,邓小平:不能帮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去世。

  在刘帅去世后的追悼会上,有位首长想到了刘帅与邓公从抗战到建国以来深厚的情谊,于是这位首长便对邓公说道:刘帅的子女们近况并不是很好,想让邓公对其后代有所关照。

  邓公在听完这位首长话后,摇了摇头选择了拒绝。

  尽管当时众人对邓公这个决定有些不解,可时间再一次证明邓公的英明。

  

  从抗日时期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到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二野战军,刘邓二人一直是一个任师长,司令员,另一个任政治委员。因此,人们总是称二人为刘邓,二人所指挥的军队也叫刘邓大军。

  1931年刘邓二人相识于中央苏区。第一次见面时候,刘伯承给邓小平留下的印象就是:忠厚、诚挚、和蔼。此后邓小平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刘伯承则被调回军委任参谋,两人算是暂时分开了。

  在抗战爆发以后,为应对日本侵华的严峻形势,党中央调邓小平为129师政委,自此,刘邓威名开始震慑八方。

  刘是师长,工作内容主要是训练军队,以及根据地的发展。

  邓是政委,工作内容主要是履行党的指导权与职责,负责军队的路线和思想。

  

  图丨刘邓

  严格来讲邓公要比刘伯承元帅小上12岁,刘伯承将军年过半百,同时右眼有疾,左眼视力也较弱,于是邓公就挑起重担,常常替刘帅分担工作。

  邓公常常对周围工作人员这样说:刘师长眼睛不是很好,尽量不要去打扰他,有小事就去找我与参谋长,遇到大事时候再去找刘师长。

  同时,刘伯承元帅也经常这样来与工作人员说:邓政委是好政委,我们大家都要尊重他,政委的话,就是命令。

  刘邓二人惺惺相惜之情溢于言表。

  此外,当时在129师,还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刘表态的事情,假如再去找邓商量,邓就会这样说:按照刘师长的话办。同样的,邓表态的事情,假若再去找刘商量,刘必然会说:政委的话就是决定,立即执行。

  

  有次,部队上要用车来运通讯设备,当时刘帅本计划着需要5辆车,结果却是借来了25辆,这就让刘帅有些气愤了,他呵斥道:这就是在破坏军民关系,群众会骂我们的。

  之后,他又对干部们进行了训话,在当时很多人对于刘帅这样做是很有意见的,并且有些不屑一顾。

  然而邓公在认真听完刘帅批评后,表态说:刘师长的批评很对,很重要,这涉及军民团结关系,希望大家好好研讨,保证不犯同样的错误。

  对两位军事主帅的合作,曾经一位前线记者,这样评价道:刘邓之间,是难以放进一个顿号的。

  

  1945年时候,平汉战役前夕,邓公儿子已2岁了,可还没有起名字,因为邓公儿子长得有些胖,所有人们都叫“胖胖”。

  有次,刘邓两家正在院子里聊天,逗弄胖胖时候,卓琳对邓小平说:“咱们孩子都两岁了,总叫胖胖也不行呀!”该给孩子起个名字了!邓公犹豫了下说道:要不跟刘帅的儿子一样,给他起个“太行”,叫邓太行吧。

  卓琳当即就拒绝了邓公的提议。

  邓公感觉有些无奈,于是转头就对刘伯承元帅说道:司令员,你的儿子占了我们名字,你得给咱胖胖起个名字!

  刘伯承笑着说道“这是政委的事情,与司令员没有关系”。

  邓公接着说:都说刘邓不分家么!你就给起个吧!

  刘伯承元帅听后,哈哈大笑道:那好,我刚才写了朴实方正四个字,这孩子生的正是朴实方正,就叫个朴方,你看可以么?

  卓琳听后拉住胖胖的手:“快!快谢谢伯伯”。

  起名字之事,并不是一件大事,不过这件事,也从侧面反应出了刘邓二人,不仅仅是工作上的亲密,同时在私下里家庭方面也有着很深厚的友谊。

  

  在刘帅一生中,有一个爱好贯穿了他94年人生,那就是读书。刘帅无论是先秦书籍,或者是明清小说,在那个年代,对刘帅有着远胜食物的吸引力。因而这也培养了刘帅极高的文化素养。

  在他所涉猎的众多领域中,就有语言学,其中俄语的学习又最为艰辛。

  根据刘帅在伏龙芝军校的老师讲,刘帅身边总是会拿着一本很厚的俄语词典,他抽出时间来就要学一两个单词,时间长了,那本字典基本就要被他翻烂了。由此可见刘帅的刻苦。

  到刘伯承元帅回国时,俄语水平已经有所成就了,可是刘帅还是会常常去向他人请教,为此,他还拜了两位师傅,一位是左权同志,一位是邓公。

  就此事,当时有人还这样评价到:自古以来,很多人都是好为人师,而刘帅则不然,却是为人好师 。

  

  1942年日军春季“扫荡”之后,邓小平便率领部队到太岳区检查工作。在当时要去太岳就要通过敌人封锁的白晋线,相当危险。

  刘伯承元帅十分担心邓公的生命安全,于是他一再嘱托参谋长:现在的敌人,扫荡得很频繁,我们对邓政委的安全一定要保证,你迅速去通知政委要路过的几个地方,叫他们把接送情况,当天就要告诉师部。

  之后刘帅还是有些不放心,在邓公通过白晋线的晚上,刘帅彻夜未眠,到师作战值班室亲自坐镇。在当时,值班室的工作人员多次上前劝刘帅回去休息,可是刘帅始终不放心邓公。直到天亮后,陈赓打来电话,告知刘帅,邓公已然到达太岳区,刘帅这才放心地回去睡觉。

  

  5月1日时,日军开始了大规划扫荡,对此,刘伯承元帅再次嘱托李达道:敌人的“扫荡”,在最近几日就会全面展开,目标是太岳区,而邓政委就在那边,你要告诉沿途部队,一定要保证邓政委的安全。

  后来杨国宇将军回忆道:正是因为他们对工作认真,他们间地团结一致,以身作则,所以他们发出来的命令,部队坚决执行。

  是啊,刘邓二人之间的情谊是经过无数的战火所锤炼出来的,二人所率领的军队之所以能战无不胜,与二人之间的团结有很深关系。

  

  图丨邓小平

  1967年7月,刘帅眼疾再次加重,在得到总理批准后刘帅前往济南进行治疗。

  之所以要来济南是因为,在当时刘帅夫人汪荣华听说济南第二人民医院有一个姓陈的眼科主任,这位主任有一手祖传的治疗眼睛的活,于是刘帅才到这里就医。

  可是,刘帅的眼疾早已有几十年了,要想要康复谈何容易,这哪里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刘帅在这位陈主任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加上当时社会秩序混乱,于是在杨得志建议下,去往了南京、上海医治。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去世,80岁的刘帅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刘帅与陈毅于1926年泸顺起义相识,之后一起参与了南昌起义,共同战斗于江西苏区。

  尽管后来两人天各一方,但两人情谊并未有消退。1942年10月时,刘帅50岁生日时,远在华中的陈毅发来贺电: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将刘帅比作了孙武、吴起以及范仲淹和韩琦,由此可见陈毅对刘帅的推崇。

  几乎已经失明的刘帅在到达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后说道:陈老总,我离不开你这根拐杖!在场之人无不为之动容。

  同年,刘帅住进了医院进行长期治疗,常年的战争,已然让这位老帅身体遍满了伤痕,加上解放后,依旧超负荷的工作,刘帅的身体愈发每况愈下。

  第二年已刘帅再次没有了思维能力。

  

  1982年8月6日,中央通过了《给刘伯承同志的致敬信》。信中说:

  “由于年龄与健康状况,您不能再参加即将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不能继续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与崇高品德,将为我们全党永远怀念和敬佩。”

  1986年10月7日下午17时40分,开国元帅因病去世,享年94岁。

  10月14日,北京一个寻常的秋日,京西万寿路人民解放军后勤部礼堂前厅,已经是被装点成黑纱缠绕圆柱,挽幛悬挂横梁的庄严灵堂了。

  而刘伯承元帅静静地躺在鲜花翠柏之中,中国共产党党旗,同时也覆盖到了他的身躯上。

  

  邓公一家人最先到达这里,向着刘帅深深的三鞠躬,然后,邓公凝视着这位昔日的老朋友,过往的一幕幕不断在眼前闪过:太行山中的硝烟,大别山的险阻,万里长江的怒涛,西南边关的征程。慢慢的,泪水已经模糊了邓公的视线。

  都说刘邓不可分,这次终究还是分开了,而且是的永远分开了。似乎只是过了一瞬间,可似乎又是过去了几个钟头,邓公的眼中逐渐的涌现出了泪水,那一滴滴的泪水不由眼角滑落,重重的砸到了地上。

  邓公向来坚强,很少有情绪外露时候,然而这次,他却是再难保持往日的从容,用这充满了悲痛的眼泪来与挚友刘伯承做最后的告别。

  

  紧接着是王平、肖克、杨得志、张爱萍等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走进大厅,默默地将右手举到额角,向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的大元帅敬了最高军礼。

  大厅里哀乐阵阵,1500多人依次出入,哭泣声,呜咽声在大厅中回响着。

  追悼会上,刘帅以前的部署们纷纷赶来追悼老首长,邓公也上前接见这些革命同志,安慰着大家。

  在当时,有位首长对邓公讲道:刘帅的孩子近况并不是很好,孩子们都很优秀,可是却还在基层,没有出头之日,想让邓公可以照顾下刘帅后人。

  

  图丨刘伯承元帅撒放骨灰专机

  邓公在听后,摇了摇头说:这是件好事,尽管是在基层,但是孩子们都很优秀,他们迟早会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上来的。所以不能帮这些孩子们,而且以刘帅的品格,也断然不会给孩子们搞特殊,如果我们帮孩子们,那会让刘帅不得安宁的。

  众人在听完邓公的话后,纷纷点头表示认可,确实,刘帅与邓公相交多年,要说对刘帅的了解,邓公才是最懂刘帅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事情的发展也充分的证明了邓公是充分了解刘帅的以及刘帅在治家方面的独到之处。

  

  作为多年的同志,邓公深知刘伯承元帅的性格,不帮孩子们才能让刘帅得以安宁。

  刘帅在个人生活方面十分的节俭,以身作则,教导孩子们勤俭持家。

  在南京生活时候,刘帅十分注意自家的生活标准,坚决要求不准超出国家供给标准。

  就比如说在饮食方面,刘帅就要求家里人要与群众大体相当,他为此还嘱咐炊事员说:黄花、西红柿这类蔬菜在刚上市的时节太贵不要买来吃。这也就导致了刘帅家中没有出现过当季的东西,大部分都是果蔬便宜后才购买的。

  接着是在住房问题上,在当时,刘帅一家是8口之家,虽说是住着二层小楼,可还是太小了。于是工作人员有次就在刘帅去北京开会时候,加盖了两间平房。

  

  图丨刘伯承与家人

  按说这也算不得多大的事情,可是当刘帅得知此事后,他十分的生气说道:你们总说我住房紧张,我一家人住着一幢小楼,老百姓有这条件吗?你们不能让我太特殊!

  随后刘帅就下令把平房交给工作人员来居住,他则坚决不搞特殊化。

  在交通问题方面,刘帅也是有着严格要求的。

  在当时,刘帅用的是辆旧轿车,车管部门为了刘帅的安全,就为他提供了一辆吉姆车。对于此事刘帅也是坚决反对的。

  刘帅的车是不准家属子女坐的,她夫人也是一年四季骑着自行车。

  

  有一年冬天,南京下了一场大雪,刘帅的妻子汪荣华很晚了依旧没有回家,司机很是不放心,于是就瞒着刘帅把汪荣华接了回来。

  这件事之后被刘帅发现了,他当即就批评司机。

  刘帅说:骑不了可以走回来嘛!为什么非要开小车呢?你要记住,车是国家给我办公用的,家属子女不能随便坐,办私事决不能用公车。

  在刘帅的孩子们逐渐长大后,刘帅在家中立了一个规矩:所有孩子结婚后,全部搬离家中,一律搬到自己工作单位去住,不准再和他住。

  

  图丨刘帅与其妻子

  刘帅的孩子们也并没有为此而产生对刘帅的怨恨,相反他们十分的理解刘帅的良苦用心。刘帅这是想让他们都能各自独立起来,不去沾父亲的光,做一个健全的人啊。

  刘帅二女儿结婚时,仅仅只是举办了一个简单婚礼,之后刘帅想在一个星期天,全家人聚一聚,祝贺二女儿弥群夫妇新婚。

  然而,弥群所在的单位要利用这个周日进行义务劳动,不得已下,弥群将消息告知了父亲。刘帅听后,笑着说道:家规依从国法,个人服从组织嘛。

  在刘伯承元帅三女儿入党前,她所以在的党组织派人来到刘帅家中,想要询问刘帅意见,对此刘帅十分认真的说道:

  如果你们要了解她在家中的表现,我可以向你们介绍;但是假若你们是要询问我她能否入党,我对此不能发表意见,这完全是党组织的事情。

  

  图丨全家照

  除却对子女生活方面的管束,刘帅也一再勉励子女好好读书,有了本事,就可以为人民服务,但不一定要当官。

  他严肃的告诫着子女:“没有大德大才就不要去当官,即使当上了,也不能好好地为人民服务”。

  1962年,教育部通报了一个高等学校的调查,成绩优良者10人中有9个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子女,一个是农民的儿子,至于干部子女则是一个也没有。

  为此,刘帅写了封信送给了儿子刘太行问道:谦虚谨慎习惯在休养否?

  刘帅的六个儿女并没有辜负掉长辈们的期望,他们在读完大学后,都在各自岗位上散发 出了各自的光芒。

  长子刘太行,虽然喜欢文科,可是,为了国防建设考取了哈尔滨军事工业大学,毕业后进入到部队研究所,从基层一点一滴做起,成为了国防研究事业的一名军政干部,获得了少将军衔。

  

  次子刘蒙,考取了清华无线电专业,同时也将自己所学用到了国防科研中,获得了少将军衔。

  小儿子刘太迟,入伍空军,成为了空军装备部副部长,获得少将军衔。

  长女刘华北,在五岁时被间谍残忍杀害,但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有限,凶手一直没有找到,这件事也成了刘帅的一块心病。

  二女儿刘弥群,后来在导弹和火箭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了空军指挥学院的副院长,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在之后被授予少将军衔。

  三女刘解先是解放军医院的知名医生,医术精湛,救死扶伤无数人,被授予大校军衔。

  最小的女儿刘雁翎,凭借着优秀的研究成果进入到了北京医学会核医院专业委员会,获得了大校军衔。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