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高新区抓实“五项措施” 创建“五好”园区
红网时刻新闻4月27日讯(通讯员 张术杰)近年来,湘西高新区抢抓发展机遇,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目标,积极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抓实“五好”园区建设,引领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在全省133家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五好”园区综合考评排名第36位;在全省46家高新区绩效评价中排名11位;“五好”园区建设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
集约用地挖掘土地“高效益”。科学编制空间规划,构建“两廊·两带、一心·三园”城镇空间格局;优化园区建设用地布局,“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批复。提出“台地工业、坡地城镇”的发展思路,为园区核心区新增建设用地700余亩。推进土地储备供应,科学制定年度土地供应和储备计划,率先在省内实现园区单独编制基准地价,相继开展四轮基准地价更新。园区已开发土地总面积816.3公顷,土地开发率达71.74%,土地供应率98.23%。严格项目规划审批,切实履行项目入区前规划评审、国土审批和班子会研究程序。提升规划审批水平,全面落实网上审批,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18至2021年度,连续四年荣获省自然资源厅“园区节约集约用地先进单位”表彰。
创新驱动强化发展“动力源”。一是政策出新。完善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激励政策,先后出台《工业企业十大优惠政策》《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十大政策措施》等措施,激励园区企业创新升级。2022年全年共为企业办理“五税两费”缓缴595万元,兑现各类财政奖补资金9536.68万元,为6家科技型企业累计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000万元。二是平台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努力拓展“双创”服务平台,着力为企业与各大院校合作牵线搭桥。全区26家企业与中南大学、吉首大学等高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省级研发平台37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8家。三是措施革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亩均效益”为导向,倒逼企业提升技术水平。聚焦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引导企业实现关键工序自动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化。近5年,园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近8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3倍,20余项成果获省级科技奖励。
建链强链推进项目“强产业”。以招商引资延链补链。启动“全员招商”模式,安排4个驻点招商组驻点招商,聘用招商顾问20名;出台《招商引资第一人奖励办法》,调动招商工作积极性。2022年,外资到位资金、进出口总额、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州第一。以产业培育稳链强链。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培育以大健康为主导、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为特色、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一主两特一配套”产业体系;着力抓好“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等梯队培育。2022年,园区企业实现入规26家。以贴心服务助企帮企。通过“干部联企”“三问三促”等活动,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2022年至今,调处涉企纠纷178件,协调办理企业续贷逾6.6亿元。
创优机制加快建设“新格局”。优化园区管理机制,将原来16个部门6个事业单位整合为“7部门4中心”,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架构,分流下沉剥离社会事务,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推动行政审批改革,园区赋权事项有效承接落地,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优化“五好”园区创建机制,制定《推进“五好”园区创建及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点评”的工作机制。成立4个产业链建设专班,配套5个产业链要素保障小组,从项目招商到落地进行一条龙服务。优化人才选育机制,推出“人才强区”三年行动计划,“柔性引才”等系列政策10余项,近三年兑现各类人才奖补资金1100余万元,形成园区人才聚集“洼地”;举办“政校企”合作培训、创业培训、劳动技能培训近3000人,先后培育“武陵人才”2人,为企业引进“湖南省科技创新人才”2名、科技特派员14名。
优化服务净化环境“生态圈”。一是维护企业经营秩序,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十不得”、清廉大厅建设八条措施,全力推行减轻园区企业“迎来送往”负担五条措施,建立企业“宁静日”等制度,杜绝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二是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建立营商环境监测体系,挑选30个企业作为营商环境监测点,聘请51名企业负责人担任营商环境监测员,聘请28名园区各领域人员担任清廉监督员,将营商环境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三是开展清廉园区建设,制定清廉大厅建设“八条措施”,开展新进干部教育谈话、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承诺等活动,打造园区清廉服务品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