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改英:用河洛文化谱写新时代文化自信新篇章

  

  用河洛文化谱写新时代文化自信新篇章

  ◆郭改英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考察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延续至今的河洛地区文明发展的总和。高校要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推进河洛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是从文化探源维度讲,河洛地区是道河文明产生发展的重要区域。近年,巩义双槐树仰韶晚期具有都邑性质聚落的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等早期华夏宫暧遗址的新发现体现了河洛地区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生动阐释了“根在河洛”的文化内涵。徐阳陆浑戎墓地、西朱曹魏大墓的新发现则为魏晋之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提供了鲜活的事例。地处河洛大地、吸吮着千年河洛文化的洛阳师范学院,建校百余年来,始终坚持传承创新河洛文化,建有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等10个省级河洛文化研究机构,主持相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30余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完成《洛阳考古集成》《洛阳陪唐五代史》《洛阳古都史话》等著作70余部:承担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成果英译本《最早的中国》面向世界介绍早期中国文明,为坚定文化自信作出了新贡献。

  二是从文化育人维度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洛阳师范学院将河洛文化的优秀资源融入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构建了以河洛文化为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建成了河洛文化主题校园,并成为首批河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建有石画馆、三彩艺术馆、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地奥珍藏馆、洛阳铲博物馆等,收藏各类文物4000余件;开设“河洛文化概论”全校通识教育必修课及“河洛名胜”“河洛大鼓赏析”“龙门石窟音乐图像文化研究”等河洛文化系列课程。下一步,洛阳师范学院将拓展河洛文化育人平台,培养更多具有河洛文化特质的“牡丹牌”优秀人才。

  三是从文化传播维度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河洛地区是客家南迁的重要源头,也是闽台文化的输出地。“河洛郎”一直是台湾同胞的乡土记忆。1989年以来,先后十五届河洛文化研讨会的举办极大地促进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洛阳师范学院多次承接两岸青年河洛文化研习营、台湾学生河洛文化之旅等众多交流活动,为台湾大学生讲授河洛文化及中华经典文化。河洛文化在古代东亚与中亚社会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其中,以洛阳都城影响为中心的“洛阳学”一直是日韩等国学术界感兴趣的话题。2011年以来,日本东京、京都,韩国首尔以及洛阳先后举办了多次“洛阳学”国际研讨会。今后,洛阳师范学院将继续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加强河洛文化国际化传播,积极开展相关学术交流活动,让河洛文化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亮点。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洛阳师范学院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开拓河洛文化保护传承、守正创新之道,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洛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