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廳敘文化交融

  近日,首屆“花廳論壇·花廳遺址與飲食考古學術研討會”在江蘇省新沂市舉辦,與會學者圍繞江蘇地域文明探源、花廳遺址考古、生物考古視野下的中國古人飲食等課題展開探討。本報記者來到新沂,跟隨考古學者的腳步,聆聽泥土之下傳來的文明絮語。

  同時存在兩種文化類型

  4月中旬,徐州的天氣在仲春一場細雨過后略顯涼意。沿新沂南站一路向南行駛,由235國道轉向山水大道,花廳遺址的文保標志碑就矗立在路旁一片田野之中。新雨滋潤草木新芽,夾混著泥土芳香,仿佛將人的思緒拉入了久遠的歷史長河。

  距今5000多年前,位於蘇北魯南交界處的新沂花廳是一個神秘的聚落,來自北方的大汶口文化與南方的良渚文化在這裡碰撞、交融。文保標志碑上的文字顯示,南起花廳村、北至徐庄北、東至北溝圈子、西至吳山頭的數十萬平方米區域,都是花廳聚落曾經覆蓋過的范圍。

  花廳遺址於20世紀50年代初被發現。作為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重要聚落遺址,這裡的出土器物既有大汶口文化的特征,又存在良渚文化的特性,為認識中國史前時期不同文化區之間的文化交流模式提供了例証,由此引發學界廣泛關注。

  這樣的文化交融究竟是戰爭引發還是遷徙造成?抑或是和平共融?

  據介紹,花廳遺址主要由墓葬分布區和遺址居住區組成。墓葬區可分為南區和北區,南區屬大汶口文化中期偏早時期,北區屬大汶口文化中期偏晚時期。在南區,共發掘了20多座墓葬,墓葬規模較小,一般以單人葬為主,隨葬品以陶器為主,主要器物包括鑿形足鼎、鏤空座豆等,出土玉器以環、琮、管、墜和鐲為主。

  與南區墓葬相比較,北區墓葬規模明顯更大,等級更高。不僅隨葬品豐富,還發現了早期的人殉人祭實証,說明在當時嚴格的等級制度基本形成。60多座墓葬大多數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隨葬器物包括瓦足鼎、罐形鼎等。

  很大一部分遺址尚未探明

  在學術研討會的主旨發言環節,中國考古學會公共考古指導委員會主任王仁湘、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欒豐實、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黃建秋、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分別以“考古說煎餅”“花廳遺址的學術價值”“花廳——南北文化交融的中樞”“由花廳遺址引發的三點思考”為主題進行演講。

  “目前已發掘的區域僅僅是花廳遺址很小的一部分,還有很大一部分遺址尚未探明。”黃建秋表示,應該進一步從考古學角度做好花廳遺址的調查工作,分期、分批進行勘探,摸清地下遺址狀況。在他看來,雖然全國兼有南北文化要素的遺址很多,但花廳遺址非常典型,在匯聚了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因素的同時,這裡還有薛家崗文化、仰韶文化等其他文化因素。

  “花廳遺址本身位於蘇北地區,現在看來離海比較遠。但是,如果考慮海平面的變化,當時的花廳會不會離海更近些?”黃建秋猜測,當時離海較近的花廳土地肥沃,人口相對密集,由此成為了南北文化交融的樞紐。

  欒豐實表示,花廳遺址墓葬無論是從墓室規模、還是隨葬品的數量質量,都值得關注。“墓室面積很大,隨葬品數量很多、玉器也很多,存在殉人現象。”他認為,大汶口文化作為中華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發展的重要區域,與南方的良渚文化、中原的仰韶文化、長江中游的屈家嶺和石家河文化一樣,是多元、並行、相對獨立的。花廳遺址可以體現出從原始發展到文明,從部落進入更高階段的過程。

  與會學者表示,出土自花廳遺址的大量豬、狗骨架與陶、玉器,展現了花廳先民的飲食生活與日常工藝水平。通過這些考古發掘,花廳先民的生活面貌被一點點還原。

  籌建考古遺址公園

  記者了解到,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花廳遺址,新沂規劃建設一個集遺址保護、展示利用、考古研學、文化旅游為一體的遺址文化公園,希望能將其建設打造為大汶口時期的文化地標、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載體。

  花廳遺址原本就位於馬陵山西麓,距離馬陵山風景名勝區的熱門游覽路段隻有十幾分鐘車程,向西二三十公裡便能到達位於大運河畔的窯灣古鎮,周邊旅游資源非常豐富。

  賀雲翱表示,花廳遺址還留下許多未解之謎,比如,是否有城牆、護城河、建筑區?為何北區是高等級墓葬區、規模更大,南區則是小型墓葬區?整個花廳遺址的平面布局究竟怎樣?等等此類問題。在他看來,5000多年前的花廳實際上是一個區域的中心,這個融合南北文化的聚落所擁有的文化內涵、經典意義還有待深入發掘,這更需要繼續做好花廳遺址的全面考古工作。厘清地下文物與布局,深入研究花廳遺址及其在泗水流域、淮河流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文化融合中的地位,並在此基礎上設計規劃,后續通過開展現代化數字博物館及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展現更多深埋於歷史深處的花廳故事。

  “花廳遺址及其文化類型是屬於淮河重要支流泗水流域的文化體系。淮河是一條文化地位獨特的重要大河,應該重視淮河流域在中華文明探源研究中的重要性。”賀雲翱說。

  鏈?接

  從20世紀50年代、80年代再到2010年前后,考古學者在花廳遺址先后進行過7次考古發掘,陸續清理出80多座墓葬。

  2006年5月25日,花廳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5月08日 ? 第?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