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情系峽江三十載,攜手共進譜新篇
日前,“靜安·夷陵號”動車旅游專列再次啟程,滿載300余名上海游客從流光溢彩的黃浦江畔出發,沿著長江一路領略幽深秀麗的三峽風光。
“我們坐游船過水閘,置身三峽大壩這個雄偉的國之重器,感覺特別新奇,我之前一直想體驗,這次終於如願!”作為經常出門的旅游達人,上海市民包先生這幾天不斷更新朋友圈晒圖,還加上“廣告詞”:喜歡旅游的朋友如果沒來參加這趟“靜安·夷陵號”旅游專列,那真是錯失了一個好機會。
上海游客在三峽大瀑布游玩。 闞紅星攝
30年情誼綿長,你可知上海與三峽的故事?
此次“靜安·夷陵號”旅游專列,是上海和湖北兩地助力推動滬鄂文化旅游深度合作的又一實際行動,進一步推動了滬夷兩地旅游企業互動、旅游產品互補、旅游客源互送的文化旅游新篇章。此前,該旅游專列已成功開行兩次,滿載700余名上海游客暢游三峽。
游客們來到夷陵區三斗坪鎮中堡村,在觀景平台上感受“高峽出平湖”的獨特景觀﹔到三峽人家,感受“兩岸猿聲啼不住”,體驗別樣土家風情﹔在三峽大瀑布,感受“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麗……一趟巴山蜀水之旅,讓上海游客大呼“過癮”!
遠眺三峽庫區。人民網記者 唐小麗攝
上海與三峽的深厚情誼,已經持續三十多年。最初,因三峽工程建設而結緣,由三峽移民幫扶而綿延。1992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出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的號召,上海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對口支援三峽工作,為對口支援的重慶萬州區、湖北宜昌夷陵區,累計提供財政援助資金14.2"元,實施項目1500余個,引進大型企業10余家,選派干部到兩地工作15批47人次,為庫壩區移民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標做出了應有貢獻。
重慶市萬州區地處三峽庫區腹心,是移民數量最多、搬遷任務最重的區縣。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素有“三峽門戶”之稱,是三峽工程所在地,自上世紀80年代三峽工程建設伊始,這裡就成為湖北省內移民搬遷最早、人數最多、安置難度最大的縣市區。
三十多年來,上海傾情傾力在產業發展、民生改善、鄉村振興等諸多領域給予萬州、夷陵大力支持。時空穿越三十載,這份情誼跨越千山萬水,如今已如大樹枝繁葉茂,郁郁蔥蔥。
穩得住!幸福生活一鍵直達,老李們“不想搬走了”
幾年前,家住夷陵區小溪塔街道平湖社區畜牧小區的老李想把房子賣了搬走。究其原因,“家在七樓,買米買面肩扛手提,爬上爬下太累,尤其是六月暑天,上了樓就不想下樓,不想出門。”
畜牧小區建於1996年,樓層均高7層,沒有電梯。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對改善小區居住環境的需求越來越強烈。2021年,上海市對口支援夷陵區老舊小區電梯加裝政策實施,給小區居民點燃了希望。社區積極行動起來,爭取到項目支持,2022年底,小區內一棟三個單元的電梯加裝全部完成並投入使用。
現在的畜牧小區有了電梯,幸福生活“一鍵直達”。人民網記者 唐小麗攝
老李也篤篤定定在這裡住下了,不再有換房子的念頭,“有了電梯,出門、回家方便多了,再也不怕上下樓梯,還可以經常下樓鍛煉身體。”
堅持對口支援項目資金向民生傾斜、向移民傾斜,不斷增強移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上海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移民工作始終堅持的主線。
對口支援工作伊始,上海立足移民群眾“搬得出”,籌措4000萬元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移民基金,創造性地在移民安置點實施一批“五個一”工程,即一所希望小學、一所幼兒園、一個文化站、一個衛生所、一個農技站,配套建設道路、飲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有力助推了兩地移民安心搬遷、放心安置。
隨著對口支援工作不斷深入,確保移民群眾“穩得住”成為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三十多年來,上海聚焦立足移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需要不斷完善和提升的住房、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先后安排資金近6"元,對50多個移民街道、小區開展綜合幫扶和治理,惠及萬州和夷陵移民群眾20多萬人,極大改善了移民群眾的生活條件。
能致富!“村裡成了網紅打卡地,掙錢不發愁”
庭院花香扑鼻,綠樹環抱﹔房屋錯落有致,四通八達﹔百年老樹矗立於青瓦白牆之間,百年老屋歷經歲月洗禮,講述著光陰的故事……這個風景如畫的地方,叫“老灣院子”,位於萬州區新田鎮義和村。
村民譚宗號一家祖祖輩輩居住在這裡,二十多年前,夫妻二人到鎮子上做起了小生意。“沒辦法,這裡到處是荊棘,垃圾成堆,一下雨,哪裡都是泥,下山路又滑,根本出不去。”
如今的譚宗號家盆景花牆、小橋流水,美不勝收。人民網記者 唐小麗攝
2021年,上海市對口支援萬州區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項目正式啟動,老灣院子成為其中之一。現在的譚宗號家,橘樹環抱,盆景花牆,小橋流水,每天看都看不夠!“路修好了,種的柑橘不愁賣,時不時有人來這裡搞搞直播,都成了‘網紅’打卡地了,昨天還有人打電話來預約游玩,等項目驗收之后,再增加點兒娛樂設施,搞點兒農家樂,掙錢不用愁!”譚宗號滿滿期待。
“全村戶籍人口三千多,移民搬遷后隻有不到500畝土地。人多地少,很多村民選擇外出務工,還有村民就近打零工討生活,日子過得不夠富足。”夷陵區三斗坪鎮中堡村村支書鄭莉莉感慨道,“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我們就靠壩吃壩。”
中堡村一隅。人民網記者 唐小麗攝
三斗坪鎮地處長江三峽西陵峽南岸,是三峽工程壩址所在地。中堡村位於三斗坪鎮西北角,縱跨三峽水利樞紐上下游,被譽為“三峽壩首第一村”。站在村裡高處,可遠眺三峽庫區的高峽平湖、黃牛岩極頂、西陵長江大橋、秭歸新縣城。驅車10分鐘可抵達三峽大壩、三峽人家、屈原祠3個5A級景區。每年都有許多人來村裡看三峽大壩,村民卻沒有充分享受旅游紅利。
為了吸引更多游客喜歡來、留得住,上海援夷整合多方力量,積極探索支援新路徑,創新支援新模式,培育壯大民宿產業集群。如今,已經開門營業的民宿異常“火爆”,一房難求。
幫助移民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是前提,實現“能致富”是根本。三十多年來,上海著眼庫壩區資源,積極發揮資金、技術、市場、平台等優勢,精准對接、精准施策、精准發力,助推萬州、夷陵兩地產業發展、促進移民就業增收。上海先后安排資金1.58"元建設現代農業生產基地,扶持茶葉、柑桔等農副產業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發展,全方位助推庫壩區農特產品銷售。目前,僅萬州的玫瑰香橙、夷陵的“曉曦紅”蜜桔等在滬年銷售額就超過8億元。此外,上海引進企業近千家先后落戶庫壩區,投資超千億,帶動就業上萬人。
可持續!輸血變造血,打造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我剛走進來,孩子們就一下子扑上來,拉起我的手,讓我跟他們一起玩滑梯的攀登架。”日前,上海市黃浦區荷花池幼兒園園長宋青到萬州蒙童園開展教學觀摩時,孩子們充滿自信和溫暖的表達,讓她大感欣慰。“眼中有光,心中有愛”的教學理念在這裡得到實實在在的體現。近年來,兩地學前教育工作者互相交流學習,成果更好地落實在每個孩子的發展過程當中。
萬州蒙童園老師到上海黃浦荷花池幼兒園交流學習。荷花池幼兒園供圖
不僅是學前教育,萬州區上海中學經過多年的對口援建,如今已經是重慶市級重點中學。自2009年與上海市盧灣高級中學正式締結為三峽對口支援友好學校以來,萬州上海中學每年遴選優秀教師赴上海盧灣高級中學跟崗“影子培訓”。而盧灣高級中學則多次派教育專家團赴萬州開展學術交流,通過舉辦講座、獻課、分組交流等方式,為萬州上海中學帶去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
在夷陵區,有一所靜夷初級中學,是上海市靜安區對口支援重點項目。學校水、電、氣、路高標准配套,教育教學文體設施齊全,成為一所現代化教育教學示范學校。“上海的支援,讓我們不僅擁有了更為先進的硬件設備,更讓我們形成了與上海同步的教育教學理念。”校長程易何表示,“我們將著眼於五育並舉、守正創新,常懷感恩之心,爭取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明日之星。”
夷陵學子深情唱響《長江戀曲》,這首歌是夷陵為感恩上海對口支援所創作。人民網記者 唐小麗攝
庫壩區發展,人才是根本。三十多年來,上海採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不斷加大人才培養和智力支援力度,為萬州和夷陵的經濟社會高"量發展提供支持。
據統計,三十多年來,上海累計安排萬州、夷陵培訓黨政干部、教師醫生、專業技術人才等約1.2萬人次到上海知名高校黨校、科研院所等單位進行短期培訓,組織上海專家學者和專業技術人員送教上門,舉辦講座100多場次,受教干部群眾10萬人次﹔實施“影子院長”“影子校長”工程,安排100余名教師、醫療衛生骨干到上海學校、醫院跟班學習,接收系統化專業帶教,幫助兩地打造一批帶不走的人才干部隊伍。
同飲一江水,共敘兩地情。在近日召開的滬萬夷對口支援工作聯席會議上,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副主任熊英表示,新時代新征程上,上海將按照“路線圖”共同攜手畫好對口支援“實景畫”,共同推進萬州、夷陵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移民群眾實現安穩致富,讓三峽水庫實現“一盆淨水”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