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 看生物多样性下的生机与活力
央视网消息:春生夏长,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的野生大熊猫们迎来了它们最有口福的时光——竹笋季。为了保护大熊猫的口粮,保护部门正在开展一项叫作“禁笋”的普法教育与联合执法行动。
阿坝州公安局卧龙分局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三江管护站共同组成的生态警务巡逻宣传队正在走村入户、开展网格化分区巡逻时,遇上了一名正在采挖竹笋的村民。执法队现场对该村民进行了制止查处,并就“禁笋”事项再次加以强调提醒。
“禁笋”即禁止采挖山笋。管护站人员介绍,新鲜竹笋是大熊猫最钟爱的食物,为了吃到竹笋,大熊猫觅食时会随着季节从低海拔向高海拔迁徙,这一过程被称为“赶笋”。每年的4月到7月,“赶笋”的大熊猫会来到低海拔、人类活动较多的区域,为了给大熊猫留出足够的口粮,阿坝州公安局卧龙分局在辖区治安工作中也增添了一项特殊的内容——生态警务。配合国家公园管理局开展“禁笋”专项行动,便是生态警务的工作内容之一。
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高山杜鹃进入盛花期 瑰丽纷呈
在野生大熊猫的家园里,满山遍野的高山杜鹃正在绽吐芬芳,自低海拔到高海拔次第进入盛花期。下面一起去熊猫家园看一看。
小溪畔,山路旁,丛丛簇簇的杜鹃花映出了漫山遍野的粉紫烟霞。这里是野生大熊猫的原始家园——横断山系的邛崃山脉,也是全球野生杜鹃花数量最多、品种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眼前这棵位于海拔2500米的杜鹃树,其植株高大、枝条繁盛,粉白相间的花朵缀满树冠,淡雅宜人、灼灼生辉,它便是著名的山光杜鹃。
与杜鹃花普遍花形较大、叶片细碎不同,眼前这棵叶片长阔,将花朵衬托得娇俏明媚的杜鹃,名为汶川星毛杜鹃。
在杜鹃花世界里,有个秘而不宣的规律,每十年左右会迎来一次仿佛倾尽全力的空前盛放,叫作“大年”。幸运的是,在场科考人员恰逢其时,得以一睹杜鹃花“大年”的风采。
据专家介绍,在我国野生杜鹃花约有600种,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卧龙片区就有超过50种。
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植物新种频现 古老物种繁衍不息
四川卧龙的邛崃山脉是野生大熊猫最原始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同时也被称为“植物避难所”或者“冰川避难所”。一些古老的植物物种跟大熊猫一样在这里躲过了冰川的侵袭,并繁衍存活至今,传递着数百万年生命进化与演变的自然密码。
记者走进位于四川卧龙的邛崃山脉,这里地属横断山东缘,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地理分界线。从海拔1000多米的四川盆地绵延至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冰峰,分布着完整的生物气候垂直带谱和多样的山地垂直植被类型,共计近4000种高等植物在不同层次的山地空间中繁衍生息。眼前这面如刀刃一般高耸尖锐的山脊,是数百万年的冰川运动中山体被严酷的冰雪侵蚀的结果。在它的脚下不远处,一片野生珙桐林蔚然成阵,根叶相牵。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 刘明冲:它是比大熊猫还古老的一种珍稀植物,叫珙桐,是国家一类保护植物,它集中的分布就在我们现在脚下的这片区域,从海拔1300米到2000米都有分布,分布面积大概有一万亩左右。
有“中国鸽子树”之称的珙桐,是我国首批颁布的八种一级保护濒危植物之一,与银杏、水杉、银杉并列为“四大植物活化石”。在第四纪冰川时期,由于温度急剧下降,曾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珙桐相继灭绝,仅在受冰川活动影响较小的中国西南地区存活下来,成为了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无数危耸陡立的山峰宛若一面面屏障,围成一个天然庇护所,使得珙桐和一些伴生树种侥幸存活下来。
除了古老的珙桐,一些新生和新发现的物种也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自2020年起,四川卧龙科研人员启动植物多样性监测调查,截至目前,共计发现植物新物种5个:熊猫马先蒿、卧龙无柱兰、卧龙盆距兰、和民盆距兰、卧龙报春花。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面面积仅有200平方公里左右,却生长了总共4000种植物,超过全国植物种类总数的十分之一,原始森林达5.4万公顷。能够生长如此密度之高、种类之多的植物,还得益于保护区内极为独特的气候条件、湿度条件、复杂的地形及巨大的海拔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