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高校上调学费,最高涨幅54%,上涨学费不如平衡教育资源

  近期,不少高校发布通知,表示2023年秋季起上调新生学费。

  

  华东理工大学将部分理科、工程和体育专业新生学费每年提高54%至每学年7700 元,文科专业学费提高30%至每学年6500元。

  上海电力(600021)大学理工科类学费上涨40%至每学年7000 元,管理学、经济学和文学专业学费比去年同期上涨30%至每学年6500元。

  四川高校也提高了不同专业学费,部分专业涨幅高达41%。

  吉林省发布的《关于吉林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学费结构性调整的通知》中,对学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明确提出支持和对接双一流建设,在基础学费的基础上部属高校学费上浮不超过15%,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的学费可上浮不超过10%。

  据教育部的一份预算报告报道,教育部2023年对中国职业专科学校的拨款为10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刘进教授率领的一个研究团队几天前也发表一份研究报告,呼吁大幅调涨赴华国际留学生学费。目前,赴华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高校学费约为每年两万元人民币,刘进教授研究团队建议将这一费用最多提升到每年11 万元人民币。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资金紧张,因此高校经费支持也要缩减。为了保证学校正常运转,高校不得不上调学费,增加收入。

  财政部主管官员却表示,中国财政状况总体健康安全,政府债务率并不算高。

  上涨学费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很多因素,例如经济发展、财政压力、学生家庭承受力等等。

  

  上涨学费是否合适,需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包括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校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育资源等等。同时还应避免出现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不公的问题以及政策的可持续性与公平性。

  对此,大多数网友意见比较大,主要吐槽点在3方面:

  1,大学学费不断走高,对很多农村或者说偏远山村的学生而言压力过大。而在同时,对非洲缅甸等留学生奖学金和待遇却在不断提高。这种状况导致原本充足的教育资金出现了缺口,这种不合理现象应该得到改变,再不能胳膊肘向外拐。

  2,大学新生学费上涨是否合理?依据在哪里?不能把教育作为产业经营,尤其在经济下行时,应该减免而不是提高学费,否则会让普通学子的家庭压力越来越大。

  3,既然财政紧张,各个大学为何还要劳民伤财的搞“双一流”建设?我国教育质量究竟如何,世界知道,我们自己更知道,是不是双一流,双一流怎么来的,自己心里应该有数,省下这些形而上的支出,高校的学费是可以降下来的。

  

  中国家庭教育投入己非常高了,美国的gdp是我国的六倍,家庭教育投入仅占比10%。根据2022年教育部门的数据,我国家庭在教育上投入占比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5%,如果家中有两个小孩,有可能占到家庭可支配收入的60% 以上甚至更高。

  毫不客气说中国家庭是在砸锅卖铁的供孩子上学。

  数据显示,中国父母教育平均教育支出达到了42892美元,位居世界第五,前面四位分别是沙特、新加坡、美国和中国台湾。问题是前面这些国家家庭可支配收入最低是中国的3倍。

  

  中国教育方面的问题不是说国家和家庭投入少,而是教育资源不公平。

  譬如,1.4亿初中和小学生中国家教育总投入1700多亿,平均到每个学生头上是1300元,再加上地方投入,平均到每个义务教育学生头上,每个孩子有2.7万元。

  实际实行中,北京和上海学生因为财政充裕、社会服务健全,每个学生投入水涨船高,很多学校安排学生定期除外研学、社会实践……大多数农村和不发达地区即便财政给了这些钱,恐怕也不容易落到实处,反而造成巨大浪费。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大规模提高学费,而是合理的利用每一分钱,努力让教育资源平衡。

  个人觉得,即便调高学费也不应该超过原基础上的10%,突然上涨30%以上会让很多家庭不堪重负。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并不富裕,即便在发展中国家也没有优势。

  

  相信政府和社会会关注这一问题,并为寒门学子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例如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等方面的倾斜,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