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雕塑专业2021级本科生数字雕塑课程汇报展

  上海师范大学雕塑专业2021级本科生

  数字雕塑课程汇报线上展

  

  1

  前 言

  雕塑艺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重要元素中,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塑造了文明的突出特征,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别是新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雕塑创作已从传统方式逐步向数字化方式转变。

  癸卯之年,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的教学坚持守正创新,首次开设“数字雕塑”课程。通过本阶段课程学习,2021级的本科生同学也实现了从雕塑大棚的泥塑到计算机上数字雕塑的跨越。

  此次课程大作业线上展收录了十位青年同学创作的10件数字雕塑作品,学习成果涉及中国传统神兽再塑、女性人文关怀、战争与和平等主题,作品突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倡导同学观察美、发现美、塑造美,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上师大雕塑文脉、谱写新时代美篇。

  课程介绍

  01

  授课教师

  / 郭海鹏/

  GUOHAIPENG

  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生,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宁夏大学美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多年从事美术教学及创作实践,专注图像、数字与公共艺术、雕塑。

  从雕塑到数字雕塑

  “从雕塑到数字雕塑”是本次课程的主题。传统的雕塑方式需要全过程手工劳作,并且材质、工艺的不同导致了它在展示和收藏上的限制。伴随着计算机图像技术的发展,通过软件工具建模、数字技术生成等,让雕塑的创作方式逐渐趋于数字化、多样化,语言方式变得多元化,展览场域也变得虚实相生,使观者体验和艺术收藏可以超越现实。相较之下,数字雕塑的核心是数字化工具创作方式、语言方式和与之相匹配的创作逻辑的革新。

  本次课程中,结合艺术家雕塑实例,主要教授同学们学习数字雕塑基础-模型的雕刻,掌握数字雕刻软件ZBrush中的造型工具,理解数字成型的逻辑,学会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雕塑的方法,最终创作出具有时代文化特征和主题性思考的数字雕塑作品。

  数字艺术工作者要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现实和虚拟世界,更要会用艺术的方式创造出有观念、可感知、有温度的数字造像,积极拥抱数字化的人工智能技术,创造契合人类共同命运的数字艺术世界,面向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之路。

  02

  作品展示

  

  蔡其轩

  《骨岛飞》

  数字雕塑

  “骨岛飞”作品灵感来源于渡渡鸟,“没办法飞行的鸟”。

  “骨岛”来自于四川话中的“鼓捣”,有强迫之意,“骨岛飞”即是强迫没办法飞行的渡渡鸟飞行。

  创作过程中,我发现自身亦会想强加飞行意愿在渡渡鸟的身体中。在我的生活中,会有强加“飞行意愿”的情况。当所有小鸟都在飞行,无法飞行的小鸟则成为了异类,他们或许不是不能飞,只是想飞的方向或者形式不同于大流。

  “骨岛飞”中的渡渡鸟便是这样不同的化身。“骨”,指代的是渡渡鸟的骨架,没人知道渡渡鸟的样子,作品采用解剖渡渡鸟的骨骼,进行拆分重组,塑造新型“翼骨”,构成更易飞行的躯干。花枝环绕“翼骨”,周引蝴蝶。这代表着他亦在为飞行做准备,亦尝试着融入鸟群,这是一种生命自由绽放的力量。

  

  

  

  

  

  

  

  

  

  

  

  

  

  罗鑫平

  《卵》

  数字雕塑

  “卵”系列作品旨在表达自由,自由在中国古代思想里等同于自然,是“自己如此”“由于自己”不由于外力自己做主。

  自由的生命由于自身,而非外在的他支力量。自由的盼望只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生命体,而非他支意志。

  

  

  

  

  

  

  

  

  女性人文关怀

  

  徐露

  《景星冉冉》

  数字雕塑

  “景星”出自王韬的“故贤才之于世,犹威凤祥麟,景星庆云。”作品取名为景星冉冉,正望她如祥瑞之星,缓缓降临。

  作品引用了敦煌飞天中的“飘带”和“羽人”,“橄榄枝”的元素,她如天上点点星辰,冉冉向我走来,尾系飘带,上体缠羽,肩系飘带,手挽榄枝,飞天而起,气韵灵动优美。同时将躯体造型与凤凰相接,带着美好的祝福与愿景,也是新时代女性的妩媚柔美与坚韧独立的结合体。

  

  

  

  

  

  

  陈家琦

  《一棵树》

  数字雕塑

  人扭曲的姿态之和,在奋力挣扎又如同在跳舞一样。越挣扎线就变得越乱越紧,最后变成一棵拧巴在一起的枯木。

  

  

  

  

  

  

  

  缪诗佳

  《双生》

  数字雕塑

  本件设计以镜子,荆棘与蔷薇为主元素。处于中心的人偶由镜子分隔各自占据其两侧,以此展现人偶在镜子的映射下呈现出另一个“自己”。手中的蔷薇由荆棘缠绕,荆棘由手中向下生长与四周的蔷薇遥相呼应,荆棘寓意束缚,蔷薇寓意腐蚀。在侧边视图中,蝶的半翅似乎可以合并成一体,成为完整的一对,却被镜子所阻隔。镜中的另一个“自己”似乎能够弥补自己的缺漏却终究无法成为自己,一旦打破这一禁拘,便会被荆棘囚禁,被蔷薇侵蚀。

  

  

  

  

  潘蕾

  《悲伤的女孩》

  数字雕塑

  变得像个人偶般的女孩子,被自己看不见的气球牵连拉扯着,与身后象征着市井繁华的鲜花灌木丛一同衬托出女孩被推拉着走的违心反差和逐渐人偶化的因由。

  

  

  

  传统神兽再塑

  

  毛依晴

  《黄粱一梦》

  数字雕塑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鲲鹏扶摇九万里,去寻求一个未知的旅途,纵使不被人理解不被认可却心怀鸿鹄之志,那么即使是黄粱一梦也能化为内心最坚韧的力量,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葛中露

  《犼》

  数字雕塑

  作品为中国神兽:望天犼,结合传统形象,形如兔,两耳尖长,角似鹿,头似驼,耳似猫,眼似虾,嘴似驴,发似狮,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前爪似鹰后爪似虎;同时颈部毛发与传统火焰纹相融合,赋予犼神圣、威严的气势,底座用了八个小龙支撑望天吼。

  

  

  

  孙梦瑶

  《碧落方仪》

  数字雕塑

  《碧落方仪》源于《山海经》中犼的传说,取其“角似鹿、鳞似鲤、耳似猫、前爪似鹰后脚似虎”,再以麒麟做身,虎龙为头。

  “碧落”“方仪”意为天地。神兽尾指天,头朝地,连接天地,脚踩腾云,又处于天地之间。

  此番设计,一是为勉励自己可“指天”登天驾云,志比天高,而还得“朝地”不忘谦卑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二是将“犼”立于天地之间,为天地之子,盛世修文,保卫我们的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

  《碧落方仪》,是我对自己的勉励,也是对世间的祝福。

  

  

  

  

  战争与和平

  

  周雨芊

  《放风筝的孩子》

  数字雕塑

  作品名为《放风筝的孩子》主要想表达战争对于普通人带来的影响。

  整个雕塑呈现出破碎状态,长期的煎熬使孩子的部分皮肤处于干裂和灼烧状态之间。以建筑废墟构成身体,脱落的墙体代表一种无法承受的重量在不断下坠,连接四肢的钢筋不断直插进孩子的肉身,这些痛苦是维持平衡的代价。不止是孩子,任何人都无法承受这样的“重量”,它代表了战火纷飞,亲人离去,身体伤残,饥荒等。即使再牢固的地基对于毁灭性的打击也无济于事。

  破损的风筝代表“自由”,这里的“自由”是畸形的更多是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而并非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奈何孩子的手抓不住风筝线,这是抓不住的“自由”,面对战争普通人没有选择是否抓住风筝的权利,而只能眼睁睁“放走自由”。

  

  

  

  

  

  

  

  合作推广、交流、分享

  联系电话:15901436856、15110287188

  微信:diaosupindao

  邮箱:diaosup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