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麻雀学校”,撤销还是保留?

  

  农村“麻雀学校”,撤销还是保留?

  王营

  综观全国,“麻雀小学”“空心校”的乡村教学点状态令人担忧。寥寥几名学生,教学点缺乏图书、体育器材、学生食堂等设施设备,代课教师全科包班教学,国标课程都难以开齐开足。这些分布在农村的教学点规模小、条件差、办学质量低,但却可以方便农村孩子就近入学。“麻雀学校”撤还是留,困扰着不少乡村教育管理者。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在,对于乡村教育的发展而言,有利也有弊。其不利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据报道,有的农村教学点只有2名学生,却配备了2名以上的教师,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师生比。况且“麻雀虽小”也应“五脏俱全”,也要按要求配备相应的功能教室和活动场所,这不能不说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是教师工作量大、负担重。虽然一些教学点只有几名学生,但也要按国家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麻雀学校”因教师数量不足,一些教师不得不跨学科兼课,每天要上三、四门课程,写不同的教案,还要批改不同学科的作业,学生人数虽少,但教师工作任务却相当繁重。

  三是教师年老体弱,知识结构不合理。一些乡镇为集中精力办好一两处完全小学,常常把优秀老师集中使用,而偏远的农村教学点,大多由本村年老体弱的教师留守,有的教师已到退休年龄,且不说繁重的教学任务让他们的身体透支,单就他们的知识结构而言,也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因为他们不是“全科教师”,不可能既精通语文,又精通数学,而且小学三年级以后,还要开设英语,对于这些老教师而言,不可能让他们从头学起。

  

  四是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仅有一两个学生的学校,没有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课堂上没有生生交流、相互切磋学问的乐趣,孩子缺少了共同成长的伙伴,对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但不可否认的是,“麻雀学校”的存在,减轻了当地村民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长途奔波之苦,减少了孩子上下学途中的安全隐患,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这是其存在的合理之处。

  由此可见,对于“麻雀学校”撤与留,不宜靠行政命令搞“一刀切”,而应联系各地实际慎重谋划,重新布局。湖南省新田县探索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将农村教学点由104个优化整合为24个,80个教学点改成幼儿园或留守儿童之家。这项涉及全县农村10余万名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取得了“群众得实惠、资金提效益、教育迎发展、政府得民心”的四赢效果,其经验值得各地学校学习借鉴。

  

  其一,“麻雀学校”的撤与留,要符合民意。“麻雀学校”一般是指小学三年级以下的教学点,学生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乡镇教育部门在对这类学校进行布局调整时,首先要尊重民意,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学校的撤与留。如果大部分家长有需求,不同意撤校,不管学校规模多么小,也要保留。

  其二,“麻雀学校”的撤与留,要因地制宜。有的教学点虽然距离乡镇中心校较近,似乎没有保留的必要,但服务区内的村庄却距离中心校较远,学生上下学往返路途较长,这样的教学点应适当保留。石羊镇长亭小学离镇中心小学只有1.5公里,且学生只有5个,长亭小学所在村申请停办该教学点。但新田县教育局在调查后了解到,该教学点所在村虽然离镇较近,但还服务着周边4个村,其他村离中心小学较远,决定该教学点继续办学。

  其三,要增强师资,办好每一所“麻雀学校”。对于保留下来的教学点,乡镇教育部门要想尽办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而提高质量的关键是增强师资。师资力量增强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孩子在家口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生源就不会流失。因此办好“麻雀学校”,不能仅仅在改善办学条件上作文章,还须在增强师资力量上动脑筋。“增强师资”并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关键是质量上的提升,教育部门要下大力气培养一批热爱农村教育的“全科教师”,并不断改善他们工作和生活条件,让他们在农村教育的这片沃土上留得住、教得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