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我挺张雪峰!
学习了一些关于机械硬盘缓存、叠瓦盘和垂直盘的东西。还是有点模糊……
硬盘学习记录(二)学习了关于西部数据的一点东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乾杯 []~( ̄▽ ̄)~*
硬盘学习(三)——西部数据
感谢大家的点赞评论,后续关于硬盘知识的学习我会进一步更新!再次感谢大家
1个500g固态硬盘,和一个500g的机械硬盘,都是当做移动硬盘各存400g资料,不考虑意外损伤,哪种硬盘保存资料的时间更久,会不会受空气里水分影响?
单论是在寿命的话。当然是机械硬盘的更长。
就工作机制而言,固态硬盘是通过闪存颗粒来储存和输出数据,而机械硬盘是通过对磁盘的输入和读取来储存和读取数据。相较而言,排除意外因素,机械硬盘的使用寿命更久一些。
就用途而言,二者都可以用来储存文件和给电脑做系统,但固态硬盘做系统电脑会更快一些,而且声音会小一些。
就抗摔能力,固态硬盘更耐摔,机械硬盘就不太可以了,怕摔坏里面的磁头。
就价格而言,同样的储存空间,固态硬盘的价格较机械硬盘更贵一点。
就数据恢复而言,机械硬盘上的数据更容易恢复,也比较简单。固态硬盘数据损伤恢复起来比较麻烦。
(恰饭时间到)
综上,主要储存较大数据,重要数据,还是考虑买一个机械硬盘,不仅是因为便宜,还因为数据容易恢复。以下是1T和4T的,绝对够用,买多大全看用的多少,没必要买太大。西部数据质量也可以。
而用于装系统,优先考虑固态硬盘,运行速度更快,而且声音产生的小。西部数据240G要350左右,500GM.2 也只需要500左右,追求极速的伙伴可以考虑一下。
大家也可以阅读我的这篇文章,来更好的了解一下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优缺点。
固态硬盘(SSD)和机械键盘(HDD)学习记录(一)
巧了,最近也在通读文革史,主要在看以下三本(一主两辅):
一主:费正清主编的《建桥中国史》第十五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两辅:特里尔的《毛泽东传》和高文谦的《晚年周恩来》
王年一 大动乱的年代
其实这是所谓国史三部曲的第三部,建议前两本也一并读了。读完了就明白,所谓文革绝不是忽然脑子一热有的事情,其根源和人的个性和制度有关。
多年前曾给某小县城拍文旅宣传片,公司招标成功打败了另一家本土辉煌多年的老牌传媒公司,价格不高二十万出头,但好歹是一个好的开头。当晚老板很开心,把酒言欢,说宁夏只是咱们在西北立足的一站,三年内咱们要做西北五省的王。
这是噩梦的开始。
政府宣传片是种不太需要创意的创作,跟写公文的感觉差不多,区别就是从文字变成视频,用视频的方式演绎出来。凡是正面的,积极的,那一定是好的。
老板是宁夏人,在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做到高管,又回到宁夏的,试图降维打击。老板的父亲是宁夏某市的领导,高官生高管,合理。
几个人苦思冥想写了初稿,老板说这不行,这不够差异化,跟咱在招标时吹的牛逼差太远了。这样,我请北京的朋友写吧,先把人唬住,质量方面也稳。
找了人民日报的朋友写好了,把稿子给县城的文旅局的主任一看,人家说不行,差点意思。改了三遍,还是不行。
我就是本地长大的,我多问了一句:“是不想要钱呢?”
老板:“嗨,他不敢,我爸他不认识,那我哥他还能不认识吗”
还没等我问您哥是谁,老板又说:“我哥在当地也是有头有脸的,跟副县长很熟”
我说:“那就行”
又改了一版后,主任发威:“你们这北京来的公司到底行不行啊?改几回了?这写的什么啊?”
老板:“您批评的是,我们不懂还是得多向您请教”
主任:“你们可能文化深,但是你们对我们当地根本不了解。我们这县城是文化古县,我觉得还是得让本地人来写这个文字稿更合适”
老板:“您这边有推荐的人选吗”
主任:“我们单位的这个xx和xxx两个小伙子就很不错,经验丰富,之前还获得过xxx奖。但是这两个人平时也是不轻易参加这类活动的。但是有我的关系,两万的润笔费意思意思就行了”
这笔钱好说软说没有给。
没过几天主任通知我们可以过去拍摄了,大家十几个人出发,住了三天的宾馆,没有拍成,也没有见到拍摄的主演——县长。
但我们见到了文旅局的主任,他人很热情很纯真,总是笑嘻嘻的。在单位内见到局长会热情的打招呼,哪怕局长已经越过他走过去,他依旧会朝局长走的方向再鞠上两秒的躬。主任说,县长忙,有些时候事情就是临时增加的,大家理解一下。
我们打道回府,过了一周,又通知我们可以去拍摄了。我们十几个人出发,又住了三天的宾馆,依旧没有拍成,也依旧没有见到县长。主任说,县长忙,大家理解一下。
我发觉出了异样,给公司打电话说明应该还是要钱。老板说不可能,合伙人T总驰骋本土商场数年,说这个事还是他来吧。
T总就是T总,当天就驱车几百公里到了当地,晚上喊主任吃饭喝酒,一通吹捧后,给塞了一个大红包。
事情终于开始正常进行了。
第二天我们开始拍摄,拍摄到下午需要一辆皮卡车来拍摄空镜头。主任非常的积极,说这个事就交给我,你们不用管了。
我心想还是钱好使啊,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皮卡车到了,拍摄了一个小时,当地忽然下起了大雨,这个地方天气真是奇怪,中午还大太阳热的要穿短袖,一个小时后就需要军大衣保暖了。
这短短的一个小时,皮卡车司机问我要了500块钱,说是主任喊他来的,就是这样说的。
我心想,主任啊主任,你是真他吗的贪得无厌。
那时我还是年轻,要是现在的我一定不会傻到给他钱,我会说那行,车这几天还要用呢,过几天一起结,你直接找主任就行。司机一定说,你就直接结给我呗。我说,你信不过我你还信不过主任吗?我能跑了,主任能跑吗?然后司机就悄悄的,我不会给他们俩人任何一个一分钱。
我们打道回府,过了一个月,主任给我们打电话,县长这次说了,有时间,就这两天,再后面就没准了,快来。
我们来了,故事大家应该能想象得到,依旧没有见到县长。主任笑盈盈的跟我们讲,县长前两天做了个小手术,这两天休息不出门,我也是没想到。咱们来这么多次了也不是白来,到我们当地多走走,更利于咱们的艺术创作不是?
被戏耍了多次的老板终于崩溃,本就金额不大的项目,当初算的帐是一次性几天拍完,稳准的活儿,现在眼瞅着要赔了。出于对这次项目的重视,这次拍摄没有用自身公司的设备,全是从邻省西安借过来的电影机设备,拍摄人员、灯光、演员、食宿、献金全是钱,到底他妈的问题出在哪里?
他拨通了他哥的电话。
他哥说,这事情很可以县长压根儿就全程没有接到任何的通知,就是文旅相关的人员单方面卡你,但拿县长说事儿。也有可能是反过来,县长和文旅互相推,至于究竟为啥要整你,要再想想。
老板回忆起招标的点点滴滴,也没有得罪过谁,想不通。
他哥问:“跟你们竞标的都是谁?”
老板说了。
他哥说:“那就通了,跟你们竞标的公司xx的老板是县长的发小,那关系好的很。本身稳稳中标的项目,没中,那xx公司老板的面子放哪里?他没有中标,那县长的面子朝哪里搁?把你拖的没有赚到钱,这样两边的面子就都有了”
我日,这是孙红雷的《落地请开手机》里的剧情啊!我脑袋拿酒瓶开瓢了,那我再往你嘴里吐一口吐沫,这样咱俩的面子就都有了。高,合理。
老板气真是不打一处来,从小到大虽说是官二代,但自从去大城市闯荡后思想还是跟大城市接轨,能自己解决的,尽量不麻烦的老爹。
再次接到通知去拍摄,一群人守在酒店里,眼见天又阴下来了。
实在是等不住了,直接打电话联系县长,县长说出了金句:“是你们私企配合我工作?还是我配合你工作?”
原话,说完就挂了。
这是官本位思想的绝佳体现,对待非体制内人员可以随意蹂躏。
同行的剧组人员有位老人直接就说,这是多大的官这么能装,后面的内容就是底层中老年日常问候xxx,然后就开始“想当年”。
这次老板彻底被击溃了,本想着很简单的项目,自己远程遥控大家就ok了。没想到这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老板想不通,论实力,咱们用的北京的名头,接受市场验证;论人脉,自己爹和哥有头有脸,理应给几分薄面。
老板终究是拨通了老爹的电话,略带哭腔。这种感觉做儿子的都能共情,就是你爹没有开口说,但你知道你爹觉得你还是没有独立,是个废物。
事情这次终于顺利进行了。据说老板老爹亲自给县长打了电话,内容大概就是说这项目是我儿子做的你不知道?非得要我亲自打这个电话你才能配合是不?
终于见到了县长,当地没有好点的官车可以接送县长,刻意花钱租了两辆红旗h7去接送县长。能在朝廷混得开的,还真就是县长这种人,电话里再凶,到真见面了又一副体恤百姓的样子,非常之亲民。说话也是非常有水平,寥寥几句就把近期这个事件推的干干净净。
“来几天了?很辛苦吧?啊?都来这么多次了,x秘书你咋啥都没跟我说?这样,现在开始我尽量把我的时间全匀出来,咱们多拍一点,把前面耽误的找补回来!”
对于剧组内上年龄的人,他能详细聊到你住的房子供热问题,年轻时的事情,现在儿女怎么样。故事中前几天还在骂县长装的老人,这一套qwer丝滑小连招后,感叹:“谁说县长不好?我看这县长不挺好挺亲民的吗?”
这次结束后差不多就都弄好了,后面又按要求少量人员过去补拍了些内容,所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前前后后六七次,也是七进七出,这小县城还真是藏龙卧虎。
忘记说了,这单没赚钱,还赔了几万。尾款正常是三个月结清,拖了小一年。
灭亡了呗。比如古希腊,城邦互斗。要不是阿拉伯人留了备份,他们那些古籍都留不下来。
这类问题都是黑白二元论的影响啊。
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为什么说能屈能伸又说宁死不屈,因为这俩成语出处,是不同时代、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和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的。
能屈能伸:《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始有灾变蠡专其明;可谓贤焉;能屈能申。”
宁死不屈:出自明代·赵弼《宋进士袁镛忠义传》。
01
“新闻?理科?590?报新闻?”
当张雪峰听到家长说孩子理科590想报四川大学的新闻学时,表现出了明显的不理解。
然后,他直接告诉家长:
“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会把他打晕,给他报个别的!”
“闭着眼睛挑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学强。”
这也许是张雪峰无数直播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却引发了巨大的讨论。
有新闻学教授接连怒批:
“新闻专业能文能武,千万别被网红忽悠”。
“吃着传播的饭,却在砸着传播的锅,何其荒谬!”
由此,“新闻学专业是否值得报考”的问题,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相关话题甚至冲到热搜第一位。
然后,就在昨天,又有新传教授表示:
可以关切张雪峰的质疑,但不必害怕他的破坏力。
值得反思张雪峰提出的问题,却不要轻信他的结论。
但在我看来,这些关于“新闻学专业是否值得报考”的讨论是言不及义的,我不认为真有那么多的人关心新闻学,大部分人不过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
我也想借张雪峰这次争议,讲讲别的。
02
无论支持还是反对张雪峰,都最好弄明白一个前提:
他本质上是个咨询师。
需要从他这里得到建议的,或者他提出建议的潜在对象,是那些试图通过高考或考研改变自己命运的普通孩子和穷人家的孩子,他们无权无势,家境一般,而且连资质都一般。
他们还有一个名字:
小镇做题家。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农村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艰难吗?”,有一个回答形象地说明了他们在选择大学和专业上的迷茫:
当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学习通过高考,面对专业的选择却犯了难处。曾经的他只是一心一意在埋头苦读,哪里考虑过专业的选择。看着这么多陌生的专业名字,自己根本就猜不到专业是干什么的,也不清楚就业前景,最多用网络搜一下专业的解释。想问问父母或者亲戚,结果大家都不懂。最后只能选择了一个看起来还算好听的专业。
无论是小镇做题家,还是农村做题家,大部分人的父母,很难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自己试错成本太高,手上根本没有选择权,往往一步选错,步步都错。
他们需要一个懂行的人,结合实际情况,给出相对来说实用中肯的建议。而这,也是张雪峰之所以会火的原因。
张雪峰向来是从小镇做题家的角度出发,从就业和前途的角度,去指导专业和大学报考。
从这个角度看,你看他的话,可能会觉得极端,哗众取宠,甚至功利主义,但却是最适合这类人的。
他的很多看起来很极端的话翻译过来就是:
那些无用的学问,穷人家的孩子不应该作为首选,你的第一要义是赚钱养家。
你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但不得不承认: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真的不是那么多,高考和考研是最有可能的道路。
说再多的大道理,摆在他们面前的残酷事实,都误会因此而改变。改变命运,才是他们最迫切的需要。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赞他或喷他,才是有意义的。
那些资质超群的人,有很多选择的人,不必为赚钱养家烦恼的人,根本就不需要张雪峰的建议,就当他放屁就行了,不必理他。
但如果你出身普通,资质一般,那你听听张雪峰的观点,总比跟上述人群瞎起哄要好。
03
张雪峰的身上,有一种强烈的平民立场。
还记得2017年在一个演说类节目中,谈到学历的重要性,张雪峰说,几乎所有的500强企业都说学历不重要,但他们不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聘,“他们说的都是假话。”
我看过张雪峰的很多视频,很多时候,他的状态是痛心疾首的、歇斯底里的。似乎每一句话里,都有一股浓浓的底层之怒。
说实话,我不太能完全接受张雪峰的价值观,我不认为考大学和选专业只是为了改变命运,我也不太能接受把奋斗的过程描绘得那么苦涩。我读大学和考研,都是按照兴趣来的,我也很享受读书的过程。
可我仍然认为,我只是一个很特殊的个案,我很高兴地看到有张雪峰这样的前辈,戳破虚伪的迷障,教普通人家的孩子少走弯路。
这个社会上,唱高调的多,何不食肉糜的多,说漂亮话的多,说场面话的多,但设身处地说大实话的少。
就像有些教授会告诉你,他坚持认为新闻传播是好专业,也看好其前景;另一个教授说,应该警惕新闻传播学界脱离实际、脱离业界的现象。
可问题在于,新闻传播前景好不好,是否脱离实际,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来找张雪峰咨询的人,问的并不是新闻传播行业分析的答案,甚至也不是“能力强能找什么工作”,而是问“什么专业能让我这个能力差的也能找到工作”。人家是抱大腿来的,抱大腿的专业显然不包括新闻。如果张雪峰给他推荐新闻,那是张雪峰不负责(这一段部分取材于网友评论)。
就像你问我对网暴怎么看,场面话我肯定是谴责网暴者;但如果你问我有什么建议,我会告诉你不要轻易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网上。
这个世界不能只有场面话。
04
很喜欢呼兰讲过的一个段子:
他说他一开始说脱口秀,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上台说脱口秀就可以不用抢票,现在成功了,记者再问我说你当初为什么说脱口秀,我说那是为了把欢乐带给人间啊。
“经常是记者没咋地,我说咱暂停一下我有点感动到自己了。记者说我真没想到你说脱口秀竟然为了把欢乐带给人间,我说我也是刚想到的。”
是的,很多时候,有些人好像一有点地位,嘴里就全是漂亮话,没有人话了。
这么多年,张雪峰的底层立场一直没变,一直在说大实话,是很难得的。
在这个意义上,张雪峰是一种稀缺资源。
他的大部分话不漂亮,小家子气,甚至有点好笑,可当你真的能理解他的话时,你又笑不出来了。
有人说,张雪峰是不是在制造焦虑,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是不是在助长年轻人的功利主义?
可这个社会的焦虑,从来也不是张雪峰制造的,也无需他贩卖,这个社会的焦虑如此无孔不入,怎么论罪也轮不到他。
急功近利和功利主义,倒是没说错。可张雪峰和他的学生,却并不需要为此负责。那些普通人家的孩子,应付这个世界给出的难题,就已经筋疲力尽了,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去考虑那么宏大的议题。
而只要这些难题没有解决,只要张雪峰还有生存的空间,只要他还能继续火下去,就说明这个社会有问题。
这可能才是真问题。
—The End—
作者:魏春亮
首发:亮见,ID:liangjian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