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第一!青岛西海岸新区全力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
大众网记者 潘超 见习记者 陈维航 褚佳源 通讯员 李涛 青岛报道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作为国务院批复的第一个“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海洋造就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近年来,新区牢记“国之大者”,深度联结联合国“海洋十年”,闯新路、开新局,全面塑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用心勾勒“海洋十年”“我们所希望的海洋”愿景应有的样貌,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取得新突破。
日前,2022年青岛市对各区考核“海洋经济发展”指标出炉,西海岸新区综合成绩排名第一,这已经是新区连续三年荣获全市“海洋经济发展”指标第一。潮涨潮落间,“蓝色龙头”正在高高昂起,“蓝色之城”愈发芳容明艳。
一域之为为全局添彩
西海岸新区拥有超过两倍于陆地的海域面积,309公里的绵长海岸线,为发展海洋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潜力在海洋、最大优势在海洋、最大动能也在海洋。
2022年,新区秉承“新”的特质,向海图强,全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增长9.8%,占地区GDP比重39.4%,海洋经济贡献率及增速均位居全市首位。面对当好青岛高质量发展龙头的期许,新区用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予以回应。
走出青岛,走向山东。西海岸新区也正用一份份凸显经济韧性与活力的成绩单,展示出奋力“走在前、开新局”的昂扬之势,是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区”。
今年是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起步之年。去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首次明确实施青岛“强龙头”战略,强调推动新区在经略海洋等领域先行示范。
使命在肩,唯有奋斗。新区把今年确定为“创新突破年”,以“新”应“变”,以“创”开“路”,从海洋科技、产业、开放三个方面创新突破,全力打造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核心区、山东海洋强省先行区。今年一季度,新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2%、高出全市3.3个百分点,新区海洋生产总值(GOP)占全市比重43.6%、贡献率达67.2%,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全市、全省海洋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
放眼全国,综合实力稳居国家级新区前三强、全国百强区第四名的西海岸新区,敢闯敢试当引领、作示范,不断推动国家战略走深走实。获批以来,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8%。
新区新区,其命维新。四大国家战略是新区必须扛起“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经略海洋是新区获批时所承载的先天使命,行之有效,必须一以贯之。
今年,新区将加快潍柴海洋装备制造中心等总投资1000亿元的60个重点项目建设,引进亿元以上海洋产业项目50个,推动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深远海养殖等海洋产业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1-4月份,全区60个海洋重点项目新开工5个,新竣工5个,开工在建项目47个、开工率78.33%,共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2.36%,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蓝色动能。
未来,新区将继续全力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在彰显国家级新区特色特质上实现全新跃升,在全国大局中彰显新区担当。
内外兼修方蹄疾步稳
作为经略海洋的排头兵、先锋队,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势表现背后,有着怎样更深层的发展逻辑?
于内,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坚持陆海统筹,创新陆海一体治理体制机制。
过去,新区涉海机构多、分而不统,缺乏协调机制,存在“九龙治海”的“顽疾”。为此,新区先行先试,以改革思路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组建新区工委(区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建立起“海洋委主导、海洋办统筹、部门抓落实、专班抓攻坚”的工作机制。同时,健全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差异化绩效考核构成的空间协同体系,探索构建良性互动的陆海统筹开发格局;坚持以海定陆顶层设计,将陆域空间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区域用海规划等“多规合一”,陆海空间实现“一张图”管理。
自此,陆海一体、系统高效,新区形成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海洋经济管理工作体系,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在引领海洋治理体系现代化上发挥支撑作用。
于外,新区实施海洋领域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开拓“蓝色朋友圈”,打造海上合作高地。
携手联合国“海洋十年”,是新区做好经略海洋文章的动人笔触。
6月27日,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将在青岛世博城盛装启幕。
本届论坛主题设定为“‘海洋十年’,和合共生”,将深度联结联合国“海洋十年”这一全球顶层涉海倡议,聚焦七大愿景之一“健康且有复原力的海洋”,精心策划论坛、展会、经贸对接等主题活动。主题更加聚焦、议题设计更加广泛、嘉宾层次更加高端、预期成果更加丰硕,这个起于西海岸的“蓝色故事”将更加丰盈、令人期待。
发展海洋经济必须走开放合作之路。新区将继续深耕向海开放,加快建设“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实体化、专业化、特色化和国际化运作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推动建设跨国蓝色产业园、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打造海洋国际合作的青岛样板、山东实践,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输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坚持陆海统筹与深耕向海开放内外兼修,联合国“海洋十年”与经略海洋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西海岸,正向世界张开怀抱,展现风采。
创新突破促全面提质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今年是新区的“创新突破年”。将实施“十三大创新突破行动”,推动新区全面提质、向更高水平迈进。
“创新”就要打破常规、优化重组,敢于闯新路;“突破”就要打开缺口、超过自我,开创新局面。
突出科技兴海,西海岸新区组建科技创新委员会,放大海洋资源集聚优势,统筹全区涉海科技资源,加快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打造面向世界前沿的海洋科学城。
目前,新区集聚海洋物探及勘探、海藻活性物质等涉海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等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10多家,建成涉海高校11所,海洋人才达到7.1万人、涉海合作院士25名。
新区还积极探索“企业出题、校所答题、联合攻关、政府服务”模式,实施“揭榜挂帅+科技专员”激发创新活力,设立1亿元高校校长基金,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大院大所向区向海发展,保障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核心运营机构落地。
科技创新形成强力支撑,新区现代海洋产业集聚成势。
世界最大吨位级“海上石油工厂”P70、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世界最大的圆筒型“企鹅”FPSO……一个个“大国重器”纷纷从海西湾驶出。依托海西湾国家级船舶海工产业基地,新区正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船舶和高端海工装备制造基地。2022年,新区的船舶海工重点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7%,这样的表现殊为不易。
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新区正加速实现规模化。过去一年,BG136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肿瘤海洋药物,明月海洋中药制剂等项目竣工,得益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破题与规模化生产力的释放,带动新区海洋生物医药重点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6%。
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主体,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鲜明标志。突出产业强海,新区大力实施海洋产业突破行动,以发展海洋优势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突出“强链延链补链”,推进海洋产业提质增效。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2年,西海岸新区六大海洋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区海洋经济总量的72.8%、同比增长12.4%,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9.9%,已然成为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站在时代潮头,让我们带着光荣与梦想,去追求新区海洋事业更加绚丽的蜕变、更有分量的飞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