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研究·地理 | 基于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地理原创命题规制

  原标题:命题研究·地理 | 基于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地理原创命题规制

  作者简介:

  马其虎,芜湖市第十二中学高级教师,安徽师范大学特聘教师,芜湖市高三学业质量监测命题组长;多省市联考命题约稿人。2022年安徽省新课标新教材优质课大赛个人赛和团体赛(任组长)双项第一名;2022年宁夏固原骨干教师培训人教社特邀部级专家,芜湖市骨干教师培训专家。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地参》《教学考试》等核心期刊。

  2006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能力立意为考查方向,重点考查2w1h( where, what, how)。2020 年试题则以素养立意为考查方向,重点考查4wlh(what, where, when, why, how)。与2006年那种虚拟情境下的能力考查不同,素养立意要求情境具备真实性、实践性、复杂性及应用性等特点。所以基于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地理原创命题须遵守以素养立意为命题主旨、真实情境为命题背景的命题规制。

  一、原创命题的实践基础

  (一)具备较强的地理学科专业能力

  首先,命题教师要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核心规律和必备知识。教师应不局限于中学教材,还应该吃透专业教材,构建专业知识体系。

  其次,要掌握必要的跨学科融合知识。

  

  

  最后,命题教师要实现由做题到命题的思维转型。

  具备关联知识即可做题,通过排除法、比较法等手段实现路径突破即可。命题则需要更加系统化的理论与知识,需要对题组考查方向、落点、衔接、思维路径设置、科学性和排他性思考等方面综合考量。

  示例4:(原创题)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命题时教师需要能从地理视角看北极涡旋、北极涛动、平流层变暖、北极放大效应及影响。

  解题是命题的逆过程;命题的思维高于解题。对经典试题的分析能力能反映出命题教师的思维高度和厚度。如2016年全国卷I,从情境材料到题设没有冗余,除了区域发展的生态问题及对策没有涉及外,其余八个方面均已涉及。覆盖面之广、语言之精炼令人叹为观止。

  (二)经典试题的分析能力

  

  问题1:“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_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这个信息是否为无用信息?

  特定农业生产环节具有很强的时空要求,其区位具有很大的时空局限性。因此,原料指向型产业不能简单归因于为了减少运量进而降低运输成本(即成本优先原则),还应该包括对其生产的时空限制的适应性考量。

  问题2:“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为什么大多数学生只回答集聚效益?

  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便利,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好,便于组织生产。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

  从答案设置看,应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因“最佳时间”限制运输距离,为原料指向型。二是县城集聚众多茶厂的集聚效益;三是茉莉花茶产业链地域分工与空间组织。即主要分析加工为何集聚在县城,不是乡村也不是省会。隐含了县城与省会、乡镇的比较,需要从不同的空间角度分析原因。

  “区位”不仅指地理位置,还包括与之关联的空间联系。即“区位条件=自身条件十空间联系条件”。

  (三)地图绘制技术能力

  地图是地理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地图的绘制遵循科学准确、简洁美观、信息突出原则。尤其对无用的信息要进行删减,对重复信息要归并常用绘图软件word 、excel、sufer、 globalmapper、photoshop等

  

  (四)原创命题常用技巧

  1.单个试题命制要经历找材料一定核心一呈信息一整语言一敲答案的五个环节

  (1)找材料

  专业学术期刊、权威新闻报道、真实的生产生活实践都可以作为命题材料的来源。要兼顾自然与人文、学术与科普、理论与生活、中国与世界、宏观与微观等不同方面,要具有分散性。

  (2)定核心

  自然地理学主要解决“必然性”问题,即形式逻辑的“依据十证据=主张”。从地理学科看,这里面的依据,就是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即学生必备的学科知识背景;证据就是地理事实,即试题呈现的信息;主张就是未知的地理结论。自然地理命题核心就是围绕依据、证据、主张展开。人文地理学解决的是“或然性”问题,即实践逻辑。人文地理主张“依据十证据十限定=主张”,依据之外又衍生出理据。限定条件具有区域性、阶段性特征(即时空性),不同限定条件下的主张是不同的。人文地理试题命制的核心就应该围绕理据(依据的自然背景)、限定(时空条件)和主张(特定限定下的结论)展开。

  单个题目的设问应围绕--个核心,选择题的选项也应与核心关联。

  

  

  (3)呈信息

  信息的呈现应遵循“服务于核心,不重复,删除无用信息,密度不宜过大”原则。

  示例1:(原创题)下图为亚热带某地正午时的一张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示例2:反例评析:

  

  

  

  

  2.题组构建应遵循“确定考查方向一确定切入 口—构建思维链”原则

  

  

  

  3.组卷构建命题流程

  初设双向细目表——海选素材——精选素材——试题构思——素材加工——多轮研磨——查重换题——多轮校对——交叉校对——定稿付印——制订答案详解及评分细则——试卷分析报告。规格越高,要求越高。

  双向细目表设定原则:结构均衡;自然和人文考查比例适中;考点均衡、不重复;聚焦核心素养考查;难度和区分度把控。

  (五)素材 的获取与积累

  1.学术文章积累

  国内外知名的网站,其发表的研究论文具有专业性、科学性、权威性和前瞻性,是地理学科命题的主要素材来源。用这样的素材创设的命题,情境的科学真实性不容怀疑。命题老师要具备将学术语.言转化为学科语言的能力。

  

  

  2.生活实践积累

  

  

  3.专业网站查询

  

  推荐阅读

  解题·地理 |高考地理小论文类试题答题技巧与训练

  早读课、自习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五大课型怎么上?

  青年教师深陷内卷如何破?

  重难点·地理 |学法科学精细 “深耕”农业问题

  ?

  ?

  教学·地理 |运用深度教学策略 涵育区域认知素养

  复习·地理 |地理实践力试题深度解读与复习策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