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减近10000个专业,中高考分流,大学要支棱起来了
"现在大学生遍地走路,学历不值钱了。"
"读大学有什么用,现在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好工作。"
上面这两句话想必大家经常听到吧。
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我们国家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
比如2023年,就有1150多万高校毕业生,这还仅仅是大四年级的学生人数,按此粗略估算,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差不多接近4500万人。
为了提高大家的受教育水平,为了给更多的人出路,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大学迎来了大规模的扩招。
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高校需要通过扩招获取资源,扩充规模。
与扩招相伴而生的不仅是学生人数的增多,还有数不胜数的水专业、水学科。
就是那种学了四年,根本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东西的学科。
学了四年出来,不如进单位实际操作一个月会的东西多的学科。
比如很多学生都吐槽的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
相关部门已经发文,到2050年,要砍掉近10000个类似专业。
付出与产出完全不成正比,与学生无益、与就业无益。
最为重要的就是这个就业问题。
社会需要的学校不教不开设,社会饱和的招收一大堆。
这就造成学生所学专业和社会岗位需求脱节,严重失衡。
缩减专业,是要倒逼大学真正的承担起社会责任,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成。
就像刚刚恢复高考之后的前十几批大学生一样,掌握了真才实学,为社会做贡献。
继文理不分科、"双减"之后,中高考分流也是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
简言之,以前孩子们在中考或高考结束后,假如成绩不理想,所在的中学会开设补习班,给大家再来一次的机会。
但分流制度逐渐开始落实之后,很多地方已经陆续关停了补习班。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孩子中高考失利,可能就只能被分流到中专、职业院校等。
没有重新来过,再冲刺一年继续奋战的机会了。
对个人来讲,可能是残酷的。但从整个就业环境的角度来看,我们不仅需要理论型人才,更需要技工型人才。
目前,基础理论型人才的占比趋于饱和,技工型人才缺口越来越大。
主要是大家潜意识中对职业存在偏见,认为坐办公室的就是好的,需要出力气的就是坏的。
有两个词,多而杂、少而精。
为什么要这样搭配呢?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就拿大学招生这件事来讲,学校的资源就那么多,招收1万名学生和招5000名学生,哪种选择能实现更高的教育质量呢?
肯定是后者,因为每个学生能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
当专业缩减和中高考分流继续推行下去,在不久的将来,高校的教育质量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到时候,大家可能就会说:
"看看人家的大学生,就是有水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印记和使命,仅此而已。
欢迎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