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的一级预防

  胆囊结石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患病率在10%左右。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胆囊结石,一度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然而胆囊切除后,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给患者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对胆囊功能的重新认识,内镜保胆取石手术(包括笔者近年开展的经胃NOTES保胆手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开始应用,从而带来了胆囊结石复发和预防复发的问题。

  全国内镜年会做保胆手术专题报告

  一级预防针对有成石倾向但尚未成石的高危人群,防止结石形成,即对于容易发生结石的人,从调节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方面进行预防。

  (一)普遍预防

  胆石症一级预防的目的是防止胆石形成。

  胆石的发生既有遗传因素又有环境因素,前者较难改变,而后者则能够调整。胆固醇结石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热量和脂肪摄入高,胆石症发病率增加;摄入少则胆石发病减少。根据流行病学和成石机制研究,推荐下列预防措施:

  1.预防胆固醇过饱和胆汁 肥胖者体内胆固醇过多,胆汁排出多。肥胖患者应用种种方法减轻体重,消耗体内脂肪组织,其中的胆固醇便排入胆汁并增加胆汁胆固醇量。因此避免肥胖有积极意义。

  2.增加摄入钙和纤维素 血清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增加胆汁胆固醇分泌,抑制胆汁酸合成限速酶的活性,诱导成核加快。高钙和高纤维素的食物可以降低DCA,预防胆石形成。

  3.减少摄入饱和脂肪酸 动物实验证明,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减少不但可降低胆汁胆固醇含量,还可使胆汁成核活性降低。

  4.定时进餐和增加运动 在动物模型中每天用脂类和蛋白质混合物或外源性胆囊收缩素(CCK)刺激胆囊排空,预防胆汁淤滞,明显减少了胆石发生。推荐按时进餐,避免两餐间歇过长,减少胆汁酸肠-肝循环的阻断时间。当肝脏分泌胆汁酸时,胆汁中胆固醇/磷脂的比值降低。建议三餐之后在临睡前增加一次小餐,缩短一夜的空腹时间,经常排空胆囊,不但促使胆汁酸的循环,还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这种饮食方式可能增加了热卡的摄入,有导致肥胖的危险,因此要增加体力活动,促使能量消耗。

  5.预防华支睾吸虫感染 在华支睾吸虫感染流行区(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胆囊结石和胆汁中均发现有大量的华支睾吸虫虫卵,说明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石形成有相关性。根据人感染华支睾吸虫流行病学规律,阻断水源污染,防止摄入被华支睾吸虫污染的水源和食品(淡水鱼、虾等)积极药物治疗华支睾吸虫感染,对降低华支睾吸虫流行区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二)高危人群的预防

  胆石高危人群是指具有形成胆石危险因素的人。

  除了对一般人群进行初级预防以外,还要选择性地对部分即将形成胆石的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预防。流行病学指出,年龄增长、女性、多产妇、有印第安遗传基因的人种、高脂血症等都是危险因素。相关研究经过以动物、胆石症住院患者及自然人群为对象的胆石症高危因素预测研究表明,除了年龄、肥胖、高脂血症的特征以外,高危因素还包括血清DCA增加、胆囊收缩减弱、胆囊壁增厚。在所有这些因素中胆囊形态和功能改变的预测意义最明显。

  对高危人群的胆石预防,不但需要饮食调节和增加体力活动,还要有计划地给予药物,纠正早期病理变化。熊脱氧胆酸是目前最为有效地降低胆汁胆固醇饱和度的药物,长期服用的费用昂贵,还有可能增加空腹胆囊体积和降低胆囊张力的可能,临床应用时要注意。对胆囊收缩功能差的可给予CCK等促进胆囊收缩的药物。祖国医学对胆石症防治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如利胆排石汤等,临床需注意辨证施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