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教学设计之短文两篇·陋室铭

  短文两篇·陋室铭

  ●学习目的:

  1、背诵默写,理解提升。

  2、合作探究,托物言志。

  3、联系生活,提高情趣。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中国古典美文绘本《陋室铭》京东好评率100%无理由退换¥27购买

  ●教学设计:

  一、陋室图景,交流引读。

  1、陋室展示:出示一幅陋室,让同学们观看思考。

  2、交流引读:同学们,我们看了这幅陋室图景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刘禹锡是怎样看待陋室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多次被贬。有《刘梦得文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陋室铭#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示范诵读铭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并找出韵脚,体会文章的音韵美。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6句):运用类比立论。

  第二层(中8句):写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第三层(后4句):用例证、名言来证明“陋室”不陋。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讨论明确:

  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

  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

  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

  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讨论明确: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讨论明确: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四、赏析拓展,互动释疑。

  1、赏析拓展:赏析刘禹锡的另一首诗《乌衣巷》,请你联系刘禹锡的背景来谈谈读过此诗后的感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提示: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

  教师点拨: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桑。它奇思独具地以一只燕子的飞翔,把王谢巨族聚居之处,及唐朝已变成平常百姓杂居之处,进行了双时空的叠印,从而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充满命运感和废墟感的深长叹息。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2、课外延伸:

  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表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文,在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请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注意收集,把它们抄写在本子上,比较一下看看哪一些诗文写得最精彩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景:优美的自然环境 “上”、“入”——以静为动

  德馨 友:学问渊博的来客 主人:具有高雅脱俗的情怀 “陋室不陋”的原因

  趣:恬然自适的生活 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托物言志 借陋室以言志,表现自己不贪恋荣华富贵、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