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学医难就业,那是没做好“三个统一”,高考填志愿时就要筹谋

  医学专业,似乎是每年高考时节受争议最多的一个报考方向。有家长把它看成逆袭的出路,特别希望子女成为医学生。

  也有过来人直言“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认为让底层学子报这种期望,过于幼稚。这跟行业内卷相关。现在想进个正规医院当医生,硕士是基本要求。

  关键是,花那么多教育成本培养,毕业后真正能当医生的同学占比远低于想象。不过,如果学生对医科感兴趣,也不是不能报。感到就业难,通常是没有好好规划。

  

  有位老师曾直言,劝人学医不等于“天打雷劈”;盲目报考才麻烦。如果家长和学生能把握好以下三个“统一”,未来前途会更通畅。

  生源地跟高校所在地统一。如果高中生所在城市就有非常知名的医科大学,优势得天独厚。或者省内报考也可。高校招生优先给省内生源更多名额。

  这样既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高考分数,争取选到好专业;生活环境和习惯也更易适应。文科生可以去远方见世面,但理工、医科等壁垒强的方向,必须以专业和院校优先。远方未必更好。

  

  高校所在地跟就业地统一。这是张雪峰老师曾经重点强调的事宜。许多医院在招聘时,都优先录用本地医科大学的毕业生,有很正当的理由。

  因为大医院往往跟当地高校有密切合作,有些教授便是出诊医生。用人单位对本地高校的水平显然十分了解,学生出自哪个老师门下很容易清楚。而且本地毕业生稳定性更强。

  

  专业跟院校水平统一。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能低就。比如专科层次的高校,同样开设临床医学专业。可是正规医院早就不乏学霸应聘。

  而且教育相关部门曾发表过文件,明确提出临床医学专业,将以重点本科人才为主要建设目标;控制高职。话已经说到这么直白的程度,考生和家长就不要太天真了。

  综上,倘若把三方面统一,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提前筹谋;那么医学生就业还是有很多机遇的。当然,如果学生成绩很高,能去外地更知名的高校,也不必非要呆在老家。

  

  有大学生总结了“累成狗”的几个专业,其中医学榜上有名。看看教材和期末考试复习范围,似乎学医就注定了要辛苦。

  好不容易熬到毕业,从实习开始就更需要劳心劳力。有的女生上学时风华正茂,才实习一个月就出现黑眼圈,连头发也没心思好好整理。

  学医真的那么累吗?笔者总结了一些过来人的看法,其实这跟高校的层次有很大关系。通常水平越高,考试难度系数越高。老师要求自然更严格。

  

  一本的同学,可能觉得学医比高中时期更累。考试也很少划定范围,什么都要掌握。而大专院校,一般教学的进度、毕业的标准,不至于那么苛刻。

  有些医学生学历层级较低,改行做其他工作,会觉得比传说中辛苦指数最高的医学专业累好几倍。所以,到底是否辛苦,外人很难说。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还没有学习就怕苦了,那真的不太适合选择这类专业。太轻松,多半意味着毕业后很难有好的出路。

  

  医科的内转程度,相信即使不太关注高考的家长也有所耳闻。为了避开这种情况,又跟医学方向有关,许多00后开始关注中医专业,认为这是学医当中属于相对冷门一些的行业。

  而且很多人都发现,当代学生往往比过去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热爱这些国粹。不过先别想的那么简单,首先中医比西医内卷程度低,这往往是外界的设想,不等于真实情况。

  中医的招聘人数以及部门在医院中的占比,肯定要低于西医。这意味着就业机会更少。往往需要非常出名才能有比较可观的收入。

  

  能够幸运的在大医院工作的中医毕业生,往往辛苦指数不会更低,他们需要学习和记忆的知识点也非常多。

  他们同样存在业绩上的压力。在职业道德跟工作收入之间,如何做好平衡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很多专业都并非想象中那样,无论想报考什么方向,都应多了解。

  【话题】你对学医有何见解呢? #最好的答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