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21

  常州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任务。(4分)

  少时留居家乡,当春雨像鹅毛般落着的时候,倘若登楼远眺,远处的山色被一片烟雨笼住,村落恍hū,若有若无,雨中的原野新鲜而又静mì,使人不易忘怀!尤其可爱的是夜间。不知是哪一年春天,我和两个同伴,摇着小船到十里外一个镇上看社戏,散场已是午夜,归途遇雨,船在河塘中缓缓前进,灯火暗到辨不出人面,船身擦着河岸新生的茅草,发出沙沙的声音。雨打乌篷,悠扬流转,如听音乐,如闻节拍,和着同伴们的歌谣,“河桥风雨夜推篷”,真够使人神往的。

  这几年投荒到都市,每值淫雨,听着滞涩枯zào的调子,回念故乡景色,觉得连雨声也变了。人事的变迁,更何待说呢! (节选自唐弢《故乡的雨》,有改动)

  #期中测试卷#

  (1)在下面的方框中,依次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2)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当春雨像鹅毛般落着的时候”,运用比喻,将春雨轻柔飘落的景象写得生动可感。

  B.“摇着小船到十里外一个镇上看社戏”,“摇”是动词,表示人的动作,“外”和“上”是名词,表示方位。

  C.“雨打乌篷,悠扬流转”中的“流转”和冰心《荷叶·母亲》“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的“流转”表达相同的意思。

  D.“人事的变迁”里“变迁”一词和“变动”是同义词。

  2.《朝花夕拾》名著阅读。(5分)

  (1)《朝花夕拾》是鲁迅十篇回忆性散文合集,我们已经学习了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还能举出哪些篇目呢?请再写出这本集子里另外两篇的题目: 、 。(2分)

  (2)请仔细阅读这段出自《朝花夕拾》中某篇的文字,根据这段文字以及这一篇的内容,你觉得“我”对陈莲河先生采用何种评价态度?为什么?(3分)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3.阅读唐代金昌绪的诗歌《春怨》,分析诗中传达了女子怎样的内心情感。(2分)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①梦,不得到辽西②。

  【注释】①妾:古代女子的自称。②古郡名,在今辽宁省辽河以西地方,为唐朝东北边境军事要地。

  4.母亲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物,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针对漫画中的现象,请提前为明年的母亲节设计一条张贴于街道的公益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标点可与文字同占一格)。(3分)

  

  5.今年9月30日,电影《长津湖》上映,受到观众热捧。阅读材料,尝试用自己的话归纳该电影大获成功的原因,答出四点即可。(4分)

  材料一:《长津湖》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惨烈的长津湖之战,颂扬了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钢少气多”的军魂捍卫国家主权荣誉的英雄气概,激荡着爱国主义的动人情怀。该片非常注重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塑造,同时,为真实再现当年场景,电影基本采用实景拍摄,动用了累计超过7万人次的群众演员,搭建了超百公里的战役战术设计。

  材料二:在济南百丽宫影院,一位家长说,“特意带孩子前来是觉得对孩子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靠先辈的努力和牺牲换来的,我们要永记历史”。还有观众在看完电影后,也试着找来土豆煮熟冻在冰箱,体验英雄们啃冻土豆的艰苦。

  材料三:据外媒报道称,中国主旋律电影《长津湖》上映后短短两周票房就超过《007:无暇赴死》和漫威的《尚气与十戒传奇》,成为全球的票房冠军。报道认为,这部电影的广受欢迎正值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紧张局势加剧之际,而这并非巧合。报道还认为,这部电影的时机也特别好:不仅赶上了中国国庆节假期,而且是在今年中国共产党庆祝成立100周年之际。罗森说:“去看这部电影几乎是一种爱国的责任。”

  6.默写。(6分)

  (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2)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4) ,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暗含旅途奔波劳苦的两句是: , 。

  二、阅读理解(共36分)

  (一)阅读文言节选,完成7~9题。(共10分)

  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自《论语》)

  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①人也;吾才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②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才之敏,倍人也;屏③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④。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⑤哉?

  (节选自清代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注释】①逮:及,赶得上。②迄:到。③屏:通“摒”,摒弃。④卒于鲁也传之:最终由迟钝的人(指孔子的弟子曾参)传播下来的。鲁:反应迟钝,不聪明。⑤常:固定不变。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

  (1)温故而知新 (2)择其善者而从之

  (3)吾资之昏 (4)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5)岂有常哉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

  9.甲乙选文强调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读完选文后,班级打算拟写一副勉励同学们学习的对联,现已根据甲文内容拟出上联,请你根据乙文内容拟写下联。(2分)

  上联:温故知新,乐从人善

  下联:

  (二)阅读课文《秋天的怀念》节选,完成10~11题。(共6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0.当“我”听别人告诉“我”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时,你觉得“我”的感受是怎样的?请简要说说你这么认为的理由。(3分)

  11.结合上下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在文末具体描写北海的菊花?请将你的回答归纳成不同的点依次写在横线上。(3分)

  (三)阅读文章,完成12~14题。(共8分)

  苔香满衣

  张春亚

  (1)“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王维的这两句诗,读来颇有禅意,一股幽幽的古意,绿油油地,没来由地泼进你的心田。

  (2)苔,是大地的毛发和肌肤。幽谷,深涧,古木参天的森林,斗折蛇行的河岸,星罗棋布的湖泊,幽深寂静的古刹,无一不布满了苔的足迹。它为大地穿上青衣,它匍匐着亲吻土地,谦卑而又虔诚。它悄无声息地攻城略地,召唤浮躁不安的尘埃归于泥土,给辽远空旷的大地带来绵延不绝的生机。

  (3)瓦楞上的苔,最有风情。在乌镇,在西塘,在周庄,或许在江南某个不知名的村庄屋顶上,粉墙黛瓦,幽幽古巷,间杂些许绿苔,古朴而有灵气,诗意而又典雅,让人恍若隔世,顿生悠远迷蒙之感。

  (4)据说屋瓦上的苔叫屋游,又叫无根草,多贴切的名字啊!它们可不就像一群流浪的人,四海为家,没有自己的根,有的只是顽强的生命力。对生活环境不挑剔,对物资的索求极少。几星泥土,几滴春雨,便能发芽滋长,绿遍天涯孤旅。

  (5)苔,最能耐得住寂寞。在荒凉的山谷,它慢慢地生长、攀爬,几千年,甚至几万年,老了秋月春风,老了天涯相思。它静静地守候着内心的一方热爱,坚韧地与时间抗衡。它覆满老松的枝干,遂成仙风道骨之姿。它爬上山崖,绽放苍翠欲滴的活力。它寄身古旧的庭院,与春风、梁燕相伴,与墙角的古梅默然相爱。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温柔了青葱岁月,惊艳了寂寥的时光。

  (6)夜色温柔,星临万户,周遭静谧。村庄睡了,城市睡了,唯有苔在时间和空间里流浪。它卧看牵牛织女,沐浴素月星辉。它悠然于屋顶之上,静观岁月,俯瞰人间烟火。

  (原文有删改)

  12.请写出第(2)段加下划线的词语“攻城略地”在文中的含义。(2分)

  13.为什么文中说苔“在时间和空间里流浪”?请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别作答。(3分)

  14.下列对文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开篇即引用王维的诗句“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为文章笼上诗情画意。

  B.第(3)段语句长短不一,节奏舒缓,正适应了本段描写内容的壮阔和笔调的抒情。

  C.作者的语言简练而有内涵,例如第(6)段“静观岁月,俯瞰人间烟火”,“静观”和“俯瞰”的动作道出苔的悠然清寂,淡泊从容。

  D.文中多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青苔以人的品质和心境,让描写对象更为可亲可感,文章读来意味悠长。

  (四)阅读文章,完成15~18题。(共12分)

  老妪

  梁晓声

  (1)那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12月的一个冷天,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北京龙庆峡附近“体验生活”。

  (2)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呼,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

  (3)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她时不时抬眼睃①一睃摊前行人,仿佛也只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无半点儿乞意。

  (4)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都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5)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6)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她袖着手,缩着脖颈,身子冷得佝偻着。“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就不见了。”老妪从袖筒里抽出一只手,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7)儿子仰脸看我,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大,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8)我和儿子又经过老妪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他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他的目光偶尔扫向摊前行人,也不过是任意一睃,绝无半点乞意。

  (9)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注释】①睃(suō):斜着眼睛看。

  15.“猥琐”常用作贬义词,指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本文结尾为什么用“猥琐”来形容“我”的行径?(2分)

  16.请你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第(6)段划线句“她袖着手,缩着脖颈,身子冷得佝偻着。”。(4分)

  17.文中多处采用对比,请简要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3分)

  18.某出版社要选编一部有关“精神明亮的人”的故事集,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和下面的语段,为《老妪》写一段推荐语,说服选编人员将本文选编入集。推荐语开头为“这是一篇讲述一位精神明亮的人的故事”。(3分)

  生计,像一场紧盯着地面的觅食,盯久了,人的目光会变得象鸡一样短浅、黏稠,体态也因贪婪而臃肿起来。……是的我们必须仰望点什么。必须时常提醒自己,让疲倦的视线从物面上移开,从狭窄而琐碎的槽沟里昂起,向上,向着高远,看一看那巍峨与矗立,看一看那自由与辽阔、澄明与纯净……

  (选自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

  三、作文(共40分)

  19.对于生活经历,我们常常有选择地记忆,可能往记忆的宝库里存放一个人、一件事、一处风光、一句话……

  请以“记在心里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你的这份珍贵的记忆。

  说明: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感悟,不得抄袭;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④不少于500字;

  ⑤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1)惚 谧 燥 tǎng sè(写对2-3个得1分,写对4-5个得2分。)

  (2)C(前一个“流转”指雨打乌篷声流畅圆转,后一个“流转”指水珠流动。)

  2.(1)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写对一个得1分。)

  (2)否定、批判、讽刺的态度。(答出表示否定之类的态度即可得1分)因为他医术拙劣,长期治疗不见疗效;医德低下,索取高额回报,反倒从鬼神冤孽上寻找原因、推卸责任,实质上坑蒙病人,造成了病人病情的耽搁,最终亡故。(理由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

  3.抱怨黄莺搅扰了自己的梦;思念戍守边疆的亲人。(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

  4.图片中反映母亲节成为炫耀孝心的节日,母亲并没有得到儿女们真心的、长久的陪伴。围绕倡导子女们真心陪伴母亲、将孝心永驻心间这两层主题设计宣传语,合理即可。答案示例:让每一天都成为践行孝亲爱亲的母亲节!(答到一层主题得1分,语句简明通顺得1分,共3分。如字数超出限制扣1分。)

  5.颂扬人民志愿军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注重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投入巨大,再现战争实景;具有教育意义,警示人们牢记历史,珍惜幸福生活;巧妙利用了中美冲突加剧的国际政治环境;上映时机好。(答到一点得1分,得满4分为止。答案如大段地抄用原文,而非自我归纳,视情形适当扣分。)

  6.(1)山岛竦峙 (2)断肠人在天涯 (3)峨眉山月半轮秋 (4)回乐烽前沙似雪

  (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答对一句得1分,有错字该句不得分。)

  7.(1)温习学过的知识 (2)好的方面,优点 (3)天资 (4)没有区别(5)哪里,难道(答对一处得1分,答对4-5处得4分)

  8.(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2)但我天天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懈怠(两大句共有四小句,每小句1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

  9.围绕乙文主动学习、持之以恒、难易交替、愚聪无常等主要内容回答,宽对即可。答案示例:一心向学,难易无常/学贵有恒,庸者能成/天资聪慧,不学无成。倘若习用原文,如“昏庸聪敏,岂有常哉”,亦可。

  (下联前后两个短句内容适当、格式大致合规,各得1分。)

  【乙译文】天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分吗?做了,那么困难的也成为容易的了;不做,那么容易的也成为困难的了。人求学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分吗?学了,那么困难的也成为容易的了;不学,那么容易的也成为困难的了。

  我天资愚钝,赶不上别人聪明;我才学平庸,赶不上别人有学问。但我天天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懈怠,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钝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一倍;我才学敏捷,也超过别人一倍,却摒弃我的聪明和敏捷不用,那与愚钝的人和平庸的人也就没有区别了。孔子的学问,最终是由不算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那么愚钝平庸聪明敏捷,难道是固定不变的吗?

  10.感动、怜惜、愧疚。感动于母亲昏迷前依旧惦念着儿女;怜惜于母亲她一生的生活很艰难;愧疚于母亲昏迷前还对自己放心不下,而自己心境糟糕,没能理解她,反而敏感易怒。(感受至少应当答到怜惜、愧疚,各得1分,说理由得1分。)

  11.赞扬北海菊花开得烂漫;花开烂漫代表着母亲一直试图传达给“我”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作者在母亲的引导下如今人生观生活观的转变;对母亲劝慰自己努力生活的理解、感激、赞颂;怀念母亲,对曾经不理解母亲的愧悔。(每答到一点得1分,共3分。)

  12.“攻城略地”在文中指青苔在大地上肆意生长,绵延不绝。(如只答生长,得1分。)

  13.说苔在时间里流浪,是因为苔最能耐得住寂寞,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坚韧地与时间抗衡,经历久远的光阴;说苔在空间里流浪,是因为苔四海为家,像流浪的人,没有自己的根,凭借顽强的生命力遍地生长。(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14.B(本段所描写的内容古朴典雅,而不是壮阔。)

  15.“我”自以为施舍给老妪两毛钱的行善其实是对自尊自立、“无半点儿乞意”的老妪的侮辱。(扣住老妪的自尊自立或不乞求人,相形之下“我”的做法就显得庸俗回答。)

  16.运用动作描写(1分),生动写出老妪在冷天里长时间等候后瑟缩的样子(1分),表达作者对她受冻的怜惜和诚信坚忍的赞美(1分),承接上文“我”买茶蛋时故意没要老妪找两毛钱就带儿子游公园,引起下文老妪还钱给“我”,使“我”惭愧(1分)。

  17.对比例一:用卖茶蛋的老妪和其他卖茶蛋的乡村女孩儿、年轻妇女不同的叫卖举动的对比,突出老妪和环境的不协调,交代了她的生意冷清的缘由,进一步引出、衬托下文老妪的自尊自立。

  对比例二:用“我”向老妪施舍和老妪坚持等待还“我”钱的对比,突出老妪的自尊自立、诚信坚忍,体现“我”的惭愧,表达作者对她的赞美。(举例准确得1分,对比效果分析准确得2分。)

  18.推荐语示例:这是一篇讲述一位精神明亮的人的故事。当别人都在尽力拉拢、竭力叫卖谋生时,有这样一位老妪,她不屈从艰难的生计,保持着精神的高贵和内心的澄明,拒绝乞求,不受施舍,仿佛遗世独立。《老妪》将告诉你:什么才是精神明亮的人!(突出老妪不屈从生计,精神高贵,得2分,体现推荐的意图、语句通顺得1分。)

  19.写作内容应当是对某个对象的回忆,并且体现这份回忆的珍贵之处。评分标准:一类卷36—40分;二类卷31—35分;三类卷26—30分;四类卷25分以下(慎打)。建议切入分为31分,相应的文章写作内容应切题,主题明确,文体分明,表达通顺,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水平的文章酌情增减赋分。有错别字、总字数不足等情形的可适当扣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