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一本生:扎根街道,想为街坊办实事|实干青春 就业圆梦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通讯员 张立 邱锦泉

  海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倩

  身着红马甲,臂戴红袖套,刚步入职场,张益韬脸上依旧带着学生时的青涩。十天前,他刚刚完成身份的转换。从一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成为一位广州荔湾区海龙街道的基层工作人员。

  张益韬从小在广州长大,他常说:“我在这片土地成长,现在我希望能为这里的发展出份力。现在我刚入职,可以从点滴小事学起,为街道里的街坊实实在在办点事。”

  到基层已从趋势变为常态

  7月3日,对张益韬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天,他告别了学习生活四年的母校,来到海龙街道报到入职,成为街道综合执法办的一员。在工作实践中学习耕地保护、整治违法用地的执法内容。

  张益韬所在的海龙街道位于荔湾区西南端,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辖区面积9.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万多人,基础设施薄弱、人口众多。基层是广大年轻干部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了基层就意味着选择了更快地成长。

  说起就业的选择,张益韬笑着说,到基层去,到街道去,这可是他最心仪的一份工作。 张益韬表示,刚入学的时候,他曾经想过毕业后,要当一名导演,或者成为编剧。这样不仅专业对口,职业还很光鲜。

  

  “可是后来我改变了主意,我想也许自己可以去街道,为服务市民生活、 助力城市发展出一份力。” 说起这个改变,张益韬坦言是因为前两年发生的一件小事。

  疫情期间大学实施封闭管理,张益韬每次与爷爷奶奶通话时,都会听到爷爷奶奶对街道的人性化管理以及服务赞不绝口。而张益韬自己在一次次核酸检测中,也感受到了街道的工作人员为民服务的热情。

  就这样,一颗小小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埋入张益韬的内心。当大四来临,张益韬得知街道招考干部后,第一时间进行了报名。

  事实上,基层就业既有挑战又大有可为。近年来,广东赋能基层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已从趋势变为常态。各部门多方协作、多措并举为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学校、基层形成合力,携手共促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还记得拿到街道通知的时候,我兴奋了好久。”张益韬认真地说,这意味着我要担起这一份责任。尽自己的能力,为街坊作好服务。

  “希望脚踏实地为街坊做点事”

  7月的广州,高温来袭。连日来,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张益韬每天穿梭往来于街头巷尾、社区楼栋、田间地头。入职一周来,张益韬感到十分充实。

  张益韬介绍,平日里除了要学习处理街道办的事务外,还要跟着前辈一起外出巡查学习如何执法。下班后,还得进行备战执法考试。“我是一名新人,很多东西都不懂,所以我要多听、多看、多学习。”这是入职一周来,张益韬说得最多的话。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街道很重要,很多工作都要靠街道甚至社区去完成。”随着入职时间的增加,张益韬对工作的理解一天胜过一天。

  

  “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干工作。”张益韬表示,基层任职可以更近地接近百姓,倾听百姓的呼声,了解百姓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张益韬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新时代的广东青年和基层工作人员,应该筑牢信念之基,勇于担当作为,立足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让居民群众满意的成绩。

  张益韬坚信:“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只要能坚守自己的信仰、保持一颗积极上进的心,人生就会越奋斗越充实。我坚信,只要有毅力,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注定会有不平凡的人生!”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责编 | 樊美玲

  校对 | 赵丹丹

  编辑:樊美玲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