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二本考研是不是真的不现实?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从小是一个学渣,只在高三时良心发现努力了,但高考成绩和本科线重合,我不甘心,挺可笑的,我一个学渣,却有考深圳大学的痴心妄想。我想,是不是我不够努力,我选择了复读,复读结果只是比上一年高了60分左右。还是只能去二本,民办的学费很贵,家里确实也是比较普通,我只有接受,因为确实没有再复读一年的勇气了,也没必要。现在是想着未来了,我还是很有理想,想考研考去深圳大学,但又觉得这个梦遥不可及,也不知道我对这个目标的热情是不是只有三分钟,在面对困难时选择摆烂。二本考研难吗,有多难,可以看到机会吗,我还是很想再为学业努力一把。

  咋不现实?很多小伙伴因为“双非二本”这个不太硬气的“第一学历”,考研时都不自信,觉得自己考不上,或是在初试、复试、面试时可能会受到歧视。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只要选对学校和专业,复习得法,每年二本三本甚至专科生考研上岸的大有人在呢。虽说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没那么好考,但是跟二本联系不大,而且二本学生是组成考研985、211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当然,如果你的专业能找到好的工作,不一定非要考研的,考研看的是你初试成绩和复试表现,跟你是不是二本关系不大,当然个别学校调剂时只要985、211生源考生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

  本科是双非二本对考研有很大影响吗?——我觉得只是参考因素,而非决定因素。

  总体来说:第一,对初试影响不大(初试主要看成绩),对复试尤其是调剂时就会有影响;第二,越是好学校对考生越公平、越不歧视出身双非院校的考生,反而是一些实力稍弱的学校对考生的第一学历百般挑剔。

  1、本科院校对考研初试的影响

  每年各院校都会通过夏令营活动等方式招收推免生,即保研的同学大部分来自985、211高校。但参加研招统考的话,初试时就不存在不同院校出身的区别,不管你来自985、211高校还是普通双非高校,是一本还是二本,只要你初试成绩足够高,就会拿到复试的入场券,好好准备复试,把学校要求的科目复习好就行了,不要担心复试导师愿不愿接收你,提高初试成绩才是王道。

  2、本科院校对考研复试的影响

  复试不同于考研初试,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还是和初试一样是考生在考场内用试卷答题,老师在判卷的时候并不知道答题人是谁,所以笔试成绩的评判标准相对客观,一般来说不会对笔试成绩有异议。

  但面试就不一样了,要求考生与导师或考官面对面交流,根据考生表现打分,面试成绩计入总分,很多同学就会担心“潜规则”问题。复试面试时,导师通过考生提交的简历提前了解考生的个人情况,包括本科毕业院校、本科成绩表现、本科获奖情况等信息,形成对考生的“第一印象”。

  如果是985/211学校毕业的学生,导师很有可能会对考生有更好的印象,“偏见”就在此时产生了。被导师看好的学生,极有可能在复试过程中受到更受重视受欢迎,相反,出身双非或二本的考生可能给导师的印象很一般,从而产生差距。

  这种“潜规则”和“偏见”确实存在,但并不是大多数,大部分院校的复试过程都是比较公开透明的,本科院校和本科成绩只是一项评判考生能力的标准,所以不用太过担心,认真准备发挥自己的实力。

  3、本科院校对考研调剂的影响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学生的初试成绩很高,但是复试发挥的不理想而被淘汰,调剂的成功性还是很大的。如果本科背景好,尤其是来自于985、211高校的考生更容易在茫茫调剂大军中脱颖而出,成功录取。对于这一点可以查看院校历年复试名单,目标院校历年报录比情况等都可以看到很多名校调剂生非常受欢迎。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是考研“优胜劣汰”规则的合理运用。试想一下,两人总分差不多,但本科为985、211的考生,相对于普通本科背景的考生,综合素质大概率会相对要更高一些,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学校刻意压分,对第一志愿出身双非或二本的考生不太友好,空出名额录取调剂的985、211考生就是有点歧视的意思了。

  在此强烈推荐一下知乎知学堂的考研训练营,可以把收集考研信息、制定学习规划、筛选学习资料这些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下来用在学习上,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考研趋势深度解读、院校专业选择攻略、科学的备考规划一应俱全,紧扣考研重难点,除了线上授课,还有大量考研资料和专门的助教答疑,以及学习方法、背诵技巧等等全方位的辅导,一线优秀师资的直播课程+专人答疑+大量考研资料,助你上岸一臂之力!(小tip:添加助教老师的联系方式可以领取更多考研资料礼包呢:)

  简单地说,研究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大部分。

  1、考研初试

  初试总分为500分,包括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满分各100分;不考数学的话是两门专业课(专业课一、专业课二),考数学的话是数学和一门专业课,满分各150分,这样4门总分500分。

  管理类联考总分为300分(英语二100分,管理类综合200分);

  专业课(分为13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命题方式:公共课(政治、英语)、数学全国统一命题;法硕、西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等属统考专业课;其他非统考专业课都是各高校自主命题。

  其中公共课的试卷结构:

  政治:马原24分,毛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 形势与政策16分

  英语:完型填空10分,阅读理解A 40分,阅读理解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 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考研英语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英语一难度大于英语二。

  数学:理工类(数学一、数学二),经济类(数学三)

  数学一:高数60%、线性代数20%、概率统计20%

  数学二:高数80%、线性代数20%

  数学三:高数60%、线性代数20%、概率统计20%

  2、考研复试

  (1)复试内容和权重

  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一般是考与初试科目不同的专业课。同等学力考生另外加试两门专业课,加试科目不计入总分,但必须合格。

  一般来说复试成绩占总成绩30%~50%,每个学校不尽相同,但都在这个区间浮动。复试的内容由学校自己决定,主要包括英语听说能力测试、专业课笔试和综合面试这三个方面。笔试分为英语、专业课。面试可能问到个人基本情况、英语问题、专业问题、热点问题等。

  具体可参看这个公式:复试成绩=专业课笔试成绩×笔试权重+面试成绩×面试权重+外语听说能力成绩×外语权重。

  三者之间的权重:外语听说能力测试的权重为10%,笔试和面试的权重是学校自己决定的,一般是面试占30%,当然也有很多学校面试占50%。所以一定要需要密切关注报考院校信息,了解具体的比重,有侧重的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招生单位有一票否决权,只要复试不合格,初试再牛都可以不要你的。对于报考学校官网的招生动态要及时了解并知悉复试相关信息,程序、内容和要求等都会出面试细则的。

  (2)复试时间地点、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考研复试都在3、4月份举行,大部分高校从3月中下旬开始。

  一般流程:提交材料——笔试——面试。复试前要准备一系列材料,包括体检证明、本科成绩单、身份证等等,这些材料通常会在复试通知中说明.

  面试首先是个人陈述,通常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姓名、专业等基本资料,一般需要3-5分钟。考生可实现准备一份陈述并联系熟练,上考场时就能从容应对。个人陈述之后,面试老师会就专业、考试相关问题进行轮番提问。这段时间可长可短,一般10-15分钟。

  如果是“线下复试”,落实好复试地点,有的学校有可能有多个校区,一定要记清在哪个校区哪个地址。如果是“线上复试”,可以请教一下去年已经参加过“线上复试”的同学,当然如果是报考同一大学同一专业的同学最好了。此外,还可参考报考学校去年的复试流程。

  一般来说, “线上复试”要借助于硬件设备(电脑或手机)、软件系统和网络环境来实现的,因此这些设施对于复式能否顺利进行就尤为重要。所以,一定要把电脑、手机准备提前准备好,网络尽量用稳定的宽带,提前演练熟悉软件的具体操作,做到面对镜头不慌乱,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3)复试应准备或携带的材料

  线下复试的话,要准备或携带的材料包括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准考证、政治审查表、大学成绩单 (加盖档案单位公章)、毕业证、学历证、四六级证书等证书、大学期间获得的奖状或者工作期间取得的一些成果等这些一定要带(最好把这些资料复印一份备份)。另外,考生最好能带上一寸免冠照片几张(体检要用)。

  3、认真准备复试笔试和面试知识。

  考研复试的具体形式并不会决定你最终的考研成绩,真正决定你能不能上岸的是你的“专业基础是否扎实、综合素质是不是够高”, 所以同学们还是要认真看书,勤加练习。复试笔试这一环节需要同学们充分准备,几乎所有院校都会在其官网上提供专业课笔试科目,有些还会提供复试参考书。

  没有提供参考书也不要紧,可以在报考院校论坛、贴吧、QQ群等平台上搜集复试考试相关内容,或者向已经在读的师兄师姐打听往年复试情况。面试则需要提前想到老师可能会提问的问题,从而针对相关问题充分准备其内容,而且在面试环节可能有的老师还会关注考生学习态度、思维水平、抗压能力等,这些最好都考虑到。

  4、关注调剂信息。

  国家线发布之后,对上线的同学来说复试就要提上日程。但如果初试不是很理想,比如过了A区线,或者过了B区线,但是没有达到学校复试资格线的同学就要考虑调剂的事啦,调剂有可能就是上岸的救命稻草。只要研招网的复试调剂系统尚未关闭,都有机会调剂。所以理论上可以有多次调剂复试的机会。

  需要调剂的同学要及时登录研招网调剂系统和招生单位网站,查询招生单位调剂相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每个院校调剂公布发布时间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成绩及时筛选调剂学校,确定候选院校,并时刻关注该学校及相关学院或研究生院网站的动态,也可以打电话给学院招生办询问,尽可能地掌握第一手信息,及时地按要求填报志愿,不错好的机会。

  同等学力(专科生)需加试两门专业课,加试成绩不计入总成绩但必须及格。

  总成绩=初试成绩*X% + 复试成绩*(1-X%)。如果X=50,也就是说有的学校初试复试成绩各占一半,那复试就占很大比重;有的学校X=70,也就是初试成绩权重较大。然后按综合后的总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以23年考研为例,考研具体的流程:

  1、22年9月研招院校发布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是招生单位(高校或科研院所)颁布的介绍文件,主要是向考生介绍学校的状况、报考条件、报考日程、联系方式、学制、费用等事项。

  关注重点:报考条件、报考日程、录取总数、参考书目。虽然每年新的招生简章绝大部分都会继承之前信息,但是还是可能会有一些改动,所以千万不要错失信息,可以每天花一点时间去了解最新的信息,结合自身的条件以及地域发展思考,选择合适的目标院校专业,这是最重要的前期工作,为其他准备工作明确方向。

  其中考研大纲发布——9月份左右,包括两类:公共课考试大纲和专业课大纲。

  公共课考试大纲包括考研政治、考研英语、考研数学考试大纲,每年由教育部统一公布,根据往年的经验都是在9月公布的。

  专业课考试大纲包括教育部统一公布、各招生院校公布以及不公布三种类型,其中各大院校公布的时间一般集中于6到9月。

  一般来说每年的大纲变化都不会很大,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去复习。等到新大纲公布的时候,首先就是要对比,理清大纲的新变化,以免发生复习方向错误,遗漏知识点。

  2.、22年9月网上咨询周——9.22-9.26

  关注重点:原则上可以咨询任何问题,如:报录比、真题、推免人数、报考要求等等。学校方面都会给出回复,虽然有些问题可能并得不到正面回答,只是很官方的回复,但这可是提问的良机,还可以电话咨询目标学校研招办。

  3、22年9月底网上预报名

  每年考研正式报名前,研招网会开通考研预报名,预报名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考生了解报名流程,另一方面则是缓解集中报名造成的网络访问高峰。

  关注重点:研招预报名的信息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如果有同学在预报名期间已经生成了报名号,且完成报名缴费,那么在正式报名时不需要重复报名。

  4、 22年10月正式报名

  正式报名和预报名的性质是一样的,预报名只是提前填写报名信息。同时在报名前,大家要看看自己是否符合今年的报考条件,再仔细谨慎报名。

  5、 22年11月上中旬网上确认

  网上确认的时间是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自行确认和公布的,考生需要上传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和网上报名编号等进行确认,并采集图像信息等。

  6、22年12月打印准考证

  7、22年12月底考研初试

  8、23年2月初试成绩查询

  来年春天出成绩,同时及时关注研招网国家线及各自主划线院线的复试成绩线,早做准备。

  9、23年3-5月考研复试(调剂)

  复试一般流程

  (1)提交材料。复试前要准备一系列材料,包括体检证明、本科成绩单、身份证等等,这些材料通常会在复试通知中说明。

  (2)笔试。笔试一般是考与初试科目不同的专业课。同等学力考生另外加试两门专业课,加试科目不计入总分,但必须合格。

  (3) 面试。首先是个人陈述,通常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姓名、专业等基本资料,一般需要3-5分钟。考生可实现准备一份陈述并联系熟练,上考场时就能从容应对。个人陈述之后,面试老师会就专

  10、23年6-7月拟录取后调档

  考研地区按照所报考学校的所在地方分为一区和二区,一区比二区经济发达,国家线比二区的国家线高(今年是高出十分)。

  一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

  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1、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区别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的是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也就是说是从2017年研究生才开始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非全值不值得读还是要看个人:应届生能读全日制就一定要读全日制;二战三战考研人想提升学历,又考不上全日制的,非全可以考虑;已经有了稳定工作或是已在编,不想放弃目前工作又想提升学历的,非全也不失为一个好途径。

  只是非全的学费比较贵,不过你有工作的话钱粮在手也不是很慌嘛。毕业证书的话非全有个“非全日制”的字样,其他并无二异,不特意看也注意不到呢。

  虽然不如全日制的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高,但非全日制研究生也是硕士学历,好学校的非全对于有工作的、经济条件好的人来说当然值得读,所以还要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

  2、学硕和专硕的区别

  具体专硕和学硕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同学们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选择:

  (1)报考条件不同

  学硕的报考条件为: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毕业证;高职高专毕业满2年或2年以上的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而专硕的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要求有一定工作经验。

  (2)考试难度不同

  对大部分专业来说,学硕比专硕要难,比如:

  学硕考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特殊情况: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专硕考的是英语一)

  学硕要考数学一、数学二,或招生单位自命题数学,难度较大,而专硕多数不考公共课数学或考数学三,难度相对较小。

  (3)招生专业范围不同

  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军事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类。

  专业型学位按照招生学科门类分为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工学、农学、军事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类。截止目前,我国共设置了47种专业学位,具体专业如下:

  (4)学制不同

  学硕一般为3年,现在有的是2.5年,那半年实习,专硕一般2年,今年可能有调整。同是教育专硕,陕西师范大学是两年,西北师范大学是三年,具体还是要看目标院校当年的招生简章。

  但是,近几年已陆续有不少高校对专硕学制进行了调整,延长至3年,如南京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等。延长专硕学制已成为趋势,一些学校的3年制专硕也在逐年增加。

  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年研究生招生时,专硕的学制均为2年,到2023年招生,其所有专硕学制都将调整为3年;而南京大学全日制专硕中,目前学制为2年的仅剩五个专业,其余学制均为3年;河海大学除了工商管理等六个专业学制仍为2年外,其余全日制专硕都已经采取3年学制;像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已全部实行3年学制。具体还是要看目标院校当年的招生简章。

  (5)学费不同

  学硕的学费一般来说是 8000—12000/年,而专硕的学费则要高一些,是学硕的两到三倍,不过现在各高校都要奖学金,可以弥补学费这一块。各学校学费及奖学金政策不同,具体还要看学校的招生简章。

  (6)对调剂的要求不同

  一般来说,学硕的初试科目可以涵盖专硕初试科目或达到专硕考试难度,因此学硕可以调专硕调剂,而专硕不能调剂到学硕。例外情况:临床医学专硕则相反,专硕可调剂到其他专业,学硕的考生不可调剂到专硕。

  具体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总结一下我的建议是:

  如果本科双非又想考名校,建议专硕;

  如果有读博的打算,建议学硕;

  如果想要复习更简单、轻松一些,建议专硕;

  如果高校专硕不安排住宿,对于经济状况不佳的考生,建议学硕。

  3、特殊项目计划

  (1)少数民族骨干招生计划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是国家定向培养计划,在全国研究生招生总规模内单列。其中也包括汉族学生,招生专业向工科、应用型研究生倾斜;招生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

  (2)强军计划

  “强军计划”招生名额由教育部与总政治部商定,“强军计划”不占统考名额。“强军计划”招生名额一般由解放军政治部分配到各单位,获得分配名额的单位即具有报考资格。一般的大学,都是单独的考试,比统考要简单的多。具体的考试方式,需要询问一下自己报考的学校。

  (3)大学生退伍军人专项计划

  根据学校申请及相关学校的招生情况,全国共安排了5千名大学生士兵计划,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398所普通高校。凡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条件的退役大学生均可报考。应征入伍的考生须持《退出现役证》。报考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须按规定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或按规定参加推荐免试。报考大学生士兵计划的退伍军人应征调剂到普通计划录取,初试成绩必须达到相应专业所在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类别)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考研择校也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说得白一点就是要“知道自己的斤两,自己考研的上限”,在此我们可以借助一下SWOT分析。

  即Strengths:自己的优势,包括学习能力强、有意志力、自制力及对节奏的把控、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等。

  Weaknesses: 自己在以上方面的劣势,学习底子薄弱、易受到干扰等。

  Opportunities:考研过程中面对竞争对手,自己的机会在哪里,掌握了哪些资源。

  Threats:考研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如考研信息不畅,过分依赖辅导班等。

  通过SWOT分析,对自己的考研状况有一个有初步的认知。如果自己的短板比较明显,那还是保守一点,以上岸为目标,求稳妥较好;如果自己的优势更加明显,那放手一搏,冲击一下985/211名校也无妨,即使不成功还可以调剂。

  在充分了解考研的科目之后,为了更好地制定学习规划,首先要确定报考专业和报考学校。因为即使同一个专业,不同学校的考试科目也有可能不同。

  例如报考“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这个专业,上海财经大学的考试科目是:政治、英语一、数学一、经济学;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考试科目是:政治、英语一、数学三、西方经济学。专业课完全不一样;而且虽然数学一和数学三都叫数学,难度差别很大:

  图1. 上海财经大学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初试科目

  图2.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初试科目

  选校选专业很重要,但历来又是让考生困惑的问题。全国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单位共有800多所,专业更是不计其数,这么多学校和专业,到底该如何挑选呢?推荐按照图的模式,先选择专业,然后进行粗筛筛出3-5所学校,然后再进行细筛,最终确定报考学校。

  一般来说,专业选择靠前。专业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专科原专业和自己喜欢的专业。两者经常并不重合,这就需要取舍。原专业最熟悉,报考限制更少(有的学校不允许同等学力跨专业);而喜欢的专业学起来效率更高,提分更快。

  也有的考生只为了考上研究生,哪个专业容易考选哪个。这样做有一定投机性,风险比较高。首先很难界定哪个专业容易考,试题简单的专业很可能考生多、分数线高,这样到头来并不一定“容易”。再者,如果选了毫无兴趣的专业,学习起来很难受,也不容易考高分。

  还有人说,“本科看学校,研究生看专业”,也是有一点道理的。在报考时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自己的本科专业如何,要不要跨专业报考,将报考专业与报考学校的优势领域和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相结合,才是正确的“择校之道”,当然也可以按照个人偏好进行选择。

  如果难以确定专业,可以选择两三个备选专业,依次粗筛和细筛。

  2.1粗筛

  粗筛主要考虑因素有学科排名、地区、学校报考限制。此阶段比较快,大概一两天就能完成。

  教育部已公布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以查询各校的专业实力。

  如图所示,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输入或点击专业名称,就能看到分级排名,从A+到C-共九个级别。一般而言,学校排名高,某一专业排名也高;但是例外也很多,有些二本学校某专业的排名甚至超过211、985名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相应范围的若干学校;也可以按照“冲一冲”、“求稳”、“保底”的标准,选择不同范围的学校。

  学校所在地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想在上海就业和发展,当然应该优先考虑上海的学校。这样毕业季实习和找工作都比较方便,此外上海学校的毕业生落户也比外地学校有优势。

  简单地说,下载最新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根据自身条件(英语是否过四级、是否有自考成绩等)和备选学校的限制条件,排除那些不能报考的学校。

  通过以上三个条件,筛选出若干所学校,一般以3-5所为宜,然后进行细筛。

  2.2 细筛

  细筛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招生人数、历年报录比、试题难度、风评。这一阶段比较慢,可能花费一到两周,主要因为信息少,难获得。

  3.1 报录比——报名与录取比例,可在招生院校的官网或中国教育在线上查询,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该专业的火爆程度。

  3.2 分数指标——国家线+学院复试线+实际录取最低分+实际录取最高分。

  3.3 目标专业学科排名——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

  确定好目标院校后,一定要去查看这些指标,结合自己的能力来选择。

  3.4 计划招生人数——在招生院校公布的招生简章或专业目录里一般都有说明。

  3.5 报考人数——这是个较关键的信息,反映这个专业的报考热度、竞争激烈度,从中也可大致看出潜在的竞争对手有多少。

  3.6 实际录取人数——随着复试、调剂的进行,各大高校的拟录取名单也陆续出炉,在学校有研究生官网或各院系官网都有公布,可以查询。

  3.7 推免人数——有些名校热门专业推免名额可能会占很大比例,那么留给统招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就更激烈,难度更大。因此推免人数是个重要参考。

  从以上人数可以准确算出该校该专业的报录比。此外,还要关注下复试比例及最终成绩计算方式。差额复试比例越高,当“炮灰”陪考的同学越多;复试、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越高,学校的自主程度越大。

  通过以上流程,基本可以确定报考学校,接下来就可以做有针对性的规划和学习了。有时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考研选校选专业马虎不得,需要同学们认真权衡考量,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学校和专业。如果有专业的考研辅导老师帮助你,成功的机会就增加不少!知乎知学堂推出的考研训练营紧扣考研重难点,还有专门的助教答疑,以及学习方法、背诵技巧等等全方位的辅导,助你上岸一臂之力!(小tip:添加助教老师的联系方式可以领取更多考研资料礼包哦:)

  目标学校的历年真题非常重要,专业课考什么?哪些是重点?历年真题就是最好的答案。许多考题直接关乎学校在该专业领域的研究动向,你不研究研究怎么行?

  至于在哪里购买,1、首先考虑官方购买渠道,有的学校在其研究生院网站或者各学院的网站上有这些资源,找到之后要第一时间下载下来。

  但很多学校官网上并没有,可以打电话问下研招办,我当年考研的时候很多学校研招办售卖专业课历年真题的,所以可以先打听一下学校研招办有没有;

  2、其次,如果你离目标院校比较近的话,可以去附近打印店看看,他们也卖历年真题的;

  3、当然,如果在淘宝或是师兄师姐那里买,也有擦亮眼睛,注意甄别真假信息,见到货再付款。

  最好能找到最近几年(最少3到5年)的真题试卷,看看每年各个章节考了多少,确定哪些章节重点考察(尤其是每年都考的),哪些知识是次重点(个别年份出现)哪些章节是从未考过的。哪些知识点容易出主观题,哪些知识点容易出客观题。

  还可以试试下面几个渠道找找看:

  渠道一: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

  渠道二:俗称小破站的B站。

  在B站上你总能找到一些免费视频,除考研数学真题之外,还有英语、政治及专业课的许多学习资料,考研经验、考研资讯等信息,可以说B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是学习者的天堂,几乎所有比较著名的公共课视频和少部分专业课视频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而且无广告,不开会员就可以加速播放,直接搜索所需的老师名字、机构名字即可。如今由于版权的原因,资源可能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不过还是可以找到很多有用的资料。

  渠道三:中国大学MOOC(慕课)

  幕课Mooc汇聚了各大高校开放课程,资源很强很强,能搜到你一志愿学校的开放课程。除考研数学真题和网课视频之外,按照专业在「课程」里搜索,你就会看到专业的分类,包括外语、计算机、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文史哲等,真的是应有尽有,知识的宝库啊!当然也可以按照你的一志愿学校去搜索,看看你的一志愿学校,有没有在Mooc开通你所学专业的课程。

  其他渠道:除了学长学姐、学校附近的打印店这外,考研帮、考研论坛、各微信公众号、考研交流群等等,能找到可靠资料的渠道,同时要注意甄别真假信息。

  首先,保证充足有效的学习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备战23考研,一定要找出自己大脑最兴奋的时间段(最好是在白天尤其是考试那个时间段),制定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直到考试。形成规律的生物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备考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建议全职备考的同学要保持每天不低于8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

  其次,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切实执行。

  考研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制定计划自然也是。在了解考研的科目之后,一定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规划好自己的复习时间。

  从大的方面说各科整体规划、需要几轮复习,可以分成三阶段: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往小的方面说包括每月进度、每周计划、每日计划。长计划,短安排,在制定一个相对较长期目标的同时,一定要制定一个短期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从而把握自己的复习节奏,避免前松后紧、临阵慌乱,有利于督促自己。考研复习还是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

  第三,根据各学科规律掌握正确的方法。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复习方法和侧重点,总体来说文科需要背记的多,理科的计算和逻辑分析较多,各科复习方法不同,应遵循学科本身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第四,有效利用历年真题。

  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种比较稳定、规范的考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无论是题型、难度,还是范围、重点都有相对连续性,不会变化太大,甚至有的知识点还会一再出现,所以,研究真题有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难度,明确复习目标。尤其是英语,你把真题吃透了,单词掌握了,过线没啥大问题。

  建议选取近三年的考研真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一遍,分析错误之处和猜对之处,然后你就知道你的工夫应该花在哪里,你的解题水平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了。这个方法随时可用,从一开始直到考前,它能帮助你更好的把握今后的复习方向。

  专业课试卷只要指定参考书没有很大的变化,能复印多少年就复印多少年,考研的风险可能更多来自于专业课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不确定性,得到更多的专业课试卷可以大大减少这种不确定性。不能仅仅依据一两年的专业课试卷猜测哪些会考不会考,专业课可能经常出乎你的意料之外。经常会有一些你考前觉得有点偏甚至很偏的题目,所以要尽量多地搜集历年专业课试卷。

  1、考研英语

  从应试的角度来看下考研英语都考咱们些什么,从哪里来着手准备。以英语一为例:

  从题型和分值的分布来看,考研英语不考听力,着重考察两大块:阅读和写作,即读写能力。

  1)单词

  1. 抓住高频词、核心词、重点词,先背!

  2.了解英语单词构成规律,核心词(词根)基础上加前缀、后缀,合成、派生词去记忆。

  建议以动词为基础,加前后缀记忆,它们可是一家子的,通常的形式:前缀+词根+后缀,如auto(自己)+bio(生命)+graph(写)+y(后缀),autobiography(写自己的生命→自传),而不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去死记硬背。

  当然,机械记忆有时也是必要的,但与分类、联想记忆相结合效果会更好。

  3.考研英语常考熟词生义,我们平时非常熟悉的单词在考研文章中出现时可能并不是我们知道的那个意思,比如cause表“原因、理由”,很多同学不知道它还可表示“事业”。考研英语中的熟词生义,一词多义考察很多,对词汇的掌握要求还是很高的,所以平时要善于积累,分类整理。

  4.利用好时间。很多人都提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根据人的遗忘规律来背记单词,这个可以了解下。还有就是单词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刚起床时、临睡觉时、吃饭前,等公交车时、学其他科目学累时……都可以好好利用起来背单词哦!

  5.工具书——纸质的和电子/手机版本的最好都有,纸质单词书/字典一定要备在手边。

  6、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考研背单词不是背一遍了事,要重复!重复!再重复!

  2)长难句

  单词有了一定的储备量之后,语法部分也要跟上。有时候每个单词都认识但句意稀里糊涂,似懂非懂,题目还有可能做不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长难句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考研英语就是分析和翻译长难句的过程,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选择搭配、英译汉等题型中有着大量难“啃”的句子,作文中能写出几个长难句就比简单的句子更出彩,因此对长难句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会直接关乎考试成绩。

  3)阅读

  基础不太好,建议选取恰当的阅读材料,先抓阅读。

  阅读要挑合适的语言材料,可以是历年真题、教材上的课文,也可以是新闻媒体的报道、评论等。

  如果基础比较差,四级没过的话,历年四级真题阅读文章可以作为交期训练材料,能快速读完懂可以用六级或专八的真题阅读,总之,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英文水平选取难度略高的材料,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难度中等略难的文章最好。

  后期就直接考研真题或是阅读economist, New York Times, CNN评论等,因为考研材料喜欢从这些里选。

  4)挖掘真题,加强训练

  一定要做真题,只有做真题,你才能把握住考研英语的脉搏。考研英语着重考察两大块:阅读和写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挖掘真题,提高阅读水平:

  (1)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来理解词义;

  (2)注意分析段落结构和语篇结构;

  (3)把文章当中的长难句拿出来,分析其语法结构再把它们译成汉语;分析完对照真题书的解析,看看自己理解哪里有问题。

  (4)总结干扰选项的特征。常见的干扰项有这些特点:离关键词所在段比较远;由原文不相干的几个词拼凑而成,比如选项里的关键信息存在于不同的两句;原文压根没有提到;把原文稍作改写等等。

  (5)总结做题的小技巧,摸清出题者的思维方式和提问方式。

  (6)做阅读理解时把文章中常用的句型和成语抄录下来背记、造句;

  (7)自己总结常考的语法点和语言点。真题不会重复出现,但重要语法点和语言点会!

  最后想说的是,考研英语的复习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而技巧也是建立在实际语言水平之上的。所以,不怕基础差,就怕不努力,现在就踏踏实实地开始复习备考。

  2、考研政治

  1、考试内容和重点

  考研政治包括五大学科,其中马原大约占24分;毛概最多,占30分;近代史纲要占14分;思修占16分;形势与政策占16分。各部分题型比例和分值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考研政治的五科中分值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有轻有重。所以,我们在复习时着力点也要有轻有重,抓住重点、难点去记忆背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一定要熟悉教材,哲学原理在理清逻辑框架后重点记忆。

  毛中特需要背的知识点也很多,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可以把概念分组,比如公有制和非公制的区别运用比较式记忆;还可利用一些记忆技巧,比如符号、谐音、数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大法宝”、“四项基本原则”)、关键词等等;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把出现的特殊时间、特殊事件、特殊会议进行归类整理,提高记忆效率。

  史纲部分可以时间轴为线,把整个近现代史的历史事件串起来,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代表人物、意义、影响和经验等等放在一起对比记忆。

  思修法基最简单、易理解,容易出选择题,考察的大部分都是教材原文,可着重熟悉大、小概念及概念所处的地位和名言部分;分析题可分为多个板块,理解基础上记忆。

  形势与政策部分只能从11月开始准备,因为每年的题都不一样。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要从宏观层面去把握,平时可多积累一些万能表达。

  2、复习规划和时间安排

  复习规划不尽相同,应根据个人的基础情况、时间安排、学习效率等来综合考虑,这里提供一个整体思路,仅供参考。

  大家可以两个月一个周期,大概到考试前复习三轮。

  1)8月之前

  学习任务:考研政治大纲要求的所有知识点(时政除外)。

  学习目标:理解每个知识点,做好笔记。

  2)9~10月:

  学习任务:做历年真题,大量试题。

  学习目标:近十年真题做两遍,找出规律;模拟题做一遍,做好错题笔记,反复分析。

  3)11~12月:

  学习任务:冲刺重点,学习时事政治,做模拟试卷。

  学习目标:巩固核心知识点,理解出题思路;对全年时事政治进行梳理总结;做8套以上模拟试卷。

  3、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

  如果同学们政治复习开始较早的话,可以核心考案先过一遍大概,对政治的知识体系有个大概的了解和掌握。还可以在笔记本上整理每一章的知识框架体系,记下关键知识点。不仅能让你有效串联各知识点,牢固掌握知识点,而且以后冲刺阶段就不用再去翻厚厚的书啦。

  政治这类科目非常偏向于文科,五科内容繁杂,多以背为主,掌握良好的背记方法十分重要:背诵记忆与理解记忆相结合。不能只死记硬背,要在理解基础上记忆,理解到位了,记住才更加容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备战考研早着手早准备,赢在起跑线上,就得比别人多努力!

  祝考研成功上岸!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