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安全课堂①|游泳时刻保持警惕!这些防溺水知识务必牢记

  14:10游泳时刻保持警惕!这些防溺水知识务必牢记

  暑假往往是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同学们享受假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做好自我安全防护。为了让广大学生及家长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7月9日晚,东莞市教育局制作了一节暑假安全教育课,组织了全市学生和家长一同收看。课堂围绕预防溺水、交通出行、居家生活等方面讲解安全知识。点击链接看直播回顾:快乐过暑假,安全不放假!东莞中小学同上暑假安全教育课

  在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了95%以上。东莞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市内主要河流包括东江、石马河、寒溪水,水系发达,每当夏季来临,许多未成年人喜欢亲水消暑,学生溺水风险极高,近年来,学生溺水事故仍时有发生。学生溺水事故主要呈现3个特点:

  1.发生溺水死亡事故的以中小学生居多,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学生是溺水主要受害者。同时,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发生溺水。

  2.发生溺水事故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

  3.从发生溺水事故的地域来看,事故发生多集中在江河、湖泊、池塘、水库、水坑等野外地方。

  那么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呢?

  1.不了解水性,溺水者往往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判断,从而放松了警惕,入水玩水野泳时,容易发生溺水。

  2.即使是水性好的人,如果下水前没有充分热身,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3.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水下情况复杂多变,游泳者的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4.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

  5.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因好动贪玩冒险尝试游泳,收到体温与水温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刺激,容易引发疾病风险,从而导致溺水。

  这里有几个认识误区要跟大家特别强调一下:

  1.家长往往认为,游泳圈或者其它充气的水上玩具可以很好地保护孩子,甚至觉得只要去了正规游泳池游泳,泳池边有救生员守护着,那就肯定放心了。这是错误的,没有任何设备,没有任何他人可以代替成人监护,家长们千万不能存有侥幸的心理,要切实履行好监护责任。

  2.孩子溺水时,一定会拼命拍水或大喊,肯定能及时被发现。这也是错误的。很多溺水都是悄无声息发生的,而且发生得非常迅速,因此,学生游泳时,家长一定要时刻陪在身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

  3.会游泳就不会溺水。这是错误的。因为呛水、抽筋、过度疲劳等情况的发生都可能导致会游泳的人溺水。

  那么在去游泳前,我们还应该掌握好这些安全小知识:

  1.不要选择在疲劳或者身体不适的状态下游泳,如果在游的时候感到身体不适、或者体力不支一定要立刻停止游泳锻炼,不能勉强继续运动。

  2.游泳是在水中的运动,初学者在游泳时不宜用力太猛,要循序渐进地去运动,以防因疲劳导致的抽筋情况发生。

  3.初学者到一个陌生的游泳池去游泳时一定要留意深水区深度,如果超过接近自己的身高,建议不要到深水区去游泳。

  4.游泳后补水的时候要慢慢地去喝,不要一下子大量地去补水,这样会造成心脏的负担突然加大。游泳后一定要注意休息,要给身体留下充足的时间去恢复。

  杜绝危险行为,降低溺水风险,同学们一定要从我做起。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课堂上我们的防溺水安全小卫士还为大家实景讲解“六不准”“两会”。十位防溺水安全小卫士通过情景演绎的形式,为大家普及防溺水“六不准”和“两会”,这些基本知识大家务必牢记。

  万一不幸溺水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呢?

  1.保持镇定,节省体力,不要惊慌失措而手脚乱蹬。

  2.屏住呼吸,放松肢体,尽可能保持仰泳体位。

  3.深吸浅呼,呼吸时吸气要深,呼气要浅。

  4.找准时机大声呼救,听从救援指挥。

  发现有人溺水时,作为未成年人又该如何正确施救呢?

  1.第一时间大声呼救,找大人帮忙,同时拨打110报警。

  2.寻找身边的漂浮物抛向溺水者,如救生圈、木板等;如果没有漂浮物,也可以在书包里装满空的矿泉水瓶抛给溺水者。

  3.寻找竹竿、树枝等递给落水者,也可以把衣服打成绳结抛给落水者,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拉入水中。

  切记:绝对不能盲目下水施救或者手拉手下水施救,以免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

  为了有效预防和杜绝溺水事故的发生,除了强调同学们要注意自身安全之外,在此我们也呼吁广大家长要切实履行好监护责任,务必做到“四知道”:

  1.知道孩子的去向;

  2.知道孩子和谁一起出去;

  3.知道孩子的活动内容和范围;

  4.知道孩子回家的时间。

  另外,不要让年幼的孩子独自或结伴外出,不带孩子去不安全的水域周边活动。

  【策划】王慧

  【撰文】李玲 林群贤 黎晗

  【作者】 李玲;林群贤;黎晗

  教育莞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