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2燃烧和灭火参考答案
考向一、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跟踪训练
1.
【答案】D。
【解析】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对比①③,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对比②③,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未燃烧,不能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可能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煤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2.
【答案】B
【解析】
A、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只能得出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A错误;
B、按B方案操作,可以发现一个试管的泡沫多,这是蒸馏水,另一个泡沫少、有浮渣则是氯化钙溶液,故B正确;
C、碳酸钙不溶于水,故C错误;
D、如果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可能是反应生成的水,也有可能是原来溶液中的水,无法判断H元素来自哪里,故D错误;
故选B。
3.
【答案】C
【解析】
A、对比①③,白磷均不能燃烧,不能得出物质燃烧需要跟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对比①④,①中白磷不能燃烧,④中白磷能燃烧,但是变量有两个,分别是温度和是否与氧气接触,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对比③④,③中白磷不能燃烧,④中白磷能燃烧,得出物质燃烧需要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细铁丝的着火点太高,热水的温度无法满足,得不出相同的实验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
【答案】C
【解析】A、实验①白磷不燃烧是因为白磷不接触氧气,实验②中白磷能与氧气接触能燃烧,所以对比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
B、实验③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为达到着火点,对比实验②③可推知着火点高低:红磷>白磷,故B正确;
C、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C错误;
D、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均未反应,可回收再利用,故D正确。
故选:C。
5.
【答案】C
【解析】在太空的空间站划燃火柴,即使是头朝下,火柴也会很快熄灭,是因为空间站中空气不对流,没有氧气补充。
故选:C。
6.
【答案】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的着火点用灯帽熄灭酒精灯或用锅盖熄灭着火的油锅(用隔绝氧气原理灭火的方法均可给分)
【解析】
(1)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的着火点;
(2)②处白磷不燃烧的是因为隔绝氧气,用灯帽熄灭酒精灯或用锅盖熄灭着火的油锅(用隔绝氧气原理灭火的方法均可)。
7.
【答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更加直观地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解析】
(1)实验Ⅰ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控制的变量为氧气,两者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反应为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2)实验Ⅱ中,通入氧气前,水中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水中磷也能燃烧,该实验目的是更加直观地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3)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符合燃烧的条件。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真题再现
1.
【答案】D
【解析】
烟头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
故选D。
2.
【答案】B
【解析】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才会发生爆炸,不是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不符合题意;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此时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这时应调大进风口,不符合题意;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二者均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B。
3.
【答案】A
【解析】
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体积的21%,不是空气质量的21%,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乙图中,水下的白磷未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说明磷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P2O5固体,冒出白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答案】D
【解析】
A、铜块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能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B、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能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可以为白磷的燃烧提供热量,还可以为水中的白磷隔绝空气,选项说法正确;
D、此条件水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是100℃,此温度低于红磷的着火点,铜块上的红磷不能燃烧,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
5.
【答案】A
【解析】
A、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A错误。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B正确。
C、将木柴架空燃烧增大了接触面积,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C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D正确。
故选:A。
考向二、灭火
跟踪训练
1.
【答案】A
【解析】
A、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A错误。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B正确。
C、将木柴架空燃烧增大了接触面积,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C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D正确。
故选:A。
2.
【答案】B
【解析】
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容易触电,应先关闭电源,A错误。
B、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B正确。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会加剧火势,C错误。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错误。
故选:B。
3.
【答案】C
【解析】
灭火的三个原理: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移除可燃物,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湿抹布能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一下,同时湿抹布又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答案:C。
4.
【答案】C
【解析】
A、用嘴吹灭蜡烛,是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错误;
B、油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油锅中的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该用锅盖盖灭,错误;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利于灭火和保护书籍,正确;
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温度到木柴的着火点以下,错误。
故选C。
5.
【答案】C
【解析】
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扑灭,是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
B、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可以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符合题意;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真题再现
1.
【答案】A
【解析】
A、热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符合题意;
B、纸箱着火用水浇灭,温度降低到了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竖线,不能降低,不符合题意;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因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不符合题意;
D、煤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造成环境污染且浪费燃料,不符合题意;故选A。
2.
【答案】A
【解析】
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说法错误;
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说法正确;
C、物质燃烧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物质燃烧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说法正确;
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说法正确;
答案:A。
3.
【答案】A
【解析】
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此时电器正在通电可能引发危触电危险,此选项说法不合理,符合题意;
B、炒菜的油锅着火,立即益上锅盖并关闭火源,可以隔离空气,降低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离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D、扑灭森林火灾,铲除火路走势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可以使大火没有了可燃物,而不能四处蔓延而得到控制,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4.
【答案】B
【解析】
A、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A错误;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B正确;
C、关闭炉具阀门,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C错误;
D、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D错误;
故选B。
5.
【答案】C
【解析】
A、用嘴吹灭蜡烛,加速了蜡烛周围的空气流动,由于蜡烛火焰较小,降低蜡烛火焰周围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说法错误;
B、木材架空,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保持恒定,不能增大氧气的浓度,说法错误;
C、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说法正确;
D、蜂窝煤的体积是固定的,煤炉火越扇越旺,空气流动的速率,使可燃物相同的表面积接触到更多的氧气,燃烧更旺,说法错误;答案:C。
6.
【答案】(1)湿抹布盖灭;(2)温度低于着火点;(3)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4)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解析】(1)采用隔绝氧气的方法,用湿抹布盖灭,故填用湿抹布盖灭。(2)用嘴能吹灭燃着的蜡烛是因为气体的流动带走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使蜡烛的温度降低且低于其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温度低于着火点。(3)燃着的蜡烛扣上烧杯后,烧杯内的氧气逐渐减少,最后氧气完全消耗尽了,所以燃着的蜡烛熄灭了,故填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4)将煤制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填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7.
【答案】
(1)湿抹布扑灭
(2)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3)升温至着火点
(4)清除可燃物
(5)关闭阀门打开窗户通风换气
(6)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7)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解析】(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可以降温至着火点以下或者隔绝空气,采用湿抹布扑灭;(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放入较多的蔬菜,使油锅里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把火扑灭;(3)一支烟头会引发一场火灾,从燃烧的条件上讲,燃着的烟头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到着火点,使可燃物燃烧;(4)“釜底抽薪”是指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沸,从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5)天然气泄漏容易引起爆炸。如果家里天然气泄漏,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关闭阀门、打开窗户通风换气;
(6)“火要虚”是指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
(7)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有可燃性气体和粉尘,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在这些地方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8.
【答案】
(1)加热铜片和隔绝空气
(2)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污染空气
(3)空气(或氧气)放热 2K+2H2O═2KOH+H2↑
【解析】(1)从图一的实验意图分析可知:图一中的热水起到加热铜片及使白磷与外界空气隔绝的作用;
(2)图二中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可以防止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而图一的燃烧产物直接排入到空气中,对空气会造成污染;
(3)试管内应为空气或氧气,以满足磷燃烧所需要的氧气;钾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钾的温度达到钾物质的着火点;因为钾(K)遇水生成氢氧化钾(KOH)和氢气(H2),反应的方程式为:2K+2H2O═2KOH+H2↑。
9.
【答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④乙【解析】(1)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2)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3)图乙中的实验产生的白烟不会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10.
【答案】
(1)燃烧需要可燃物蘸水的棉花也燃烧
(2)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蜡烛熄灭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解析】(1)由于酒精可以燃烧,水不能燃烧,所以蘸酒精的棉花可以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如果加热的时间较长,水蒸发后、棉花是可燃物,所以蘸水的棉花也燃烧。(2)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滤纸碎片低,所以图1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此实验说明燃烧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图2实验中,用烧杯罩着燃着的蜡烛,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烧杯内的氧气越来越少,最后蜡烛熄灭,由此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即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