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儿女是否爱父母,取决于父母对3件事的态度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子女的责任与义务。

  但在生活中,总有一些父母,得不到子女发自内心的爱。

  不一定是因为子女不孝顺,也可能是因为父母早前对子女不够爱,或者爱的方式不对。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父母子女之间,也如此。

  人到晚年,儿女是否孝顺父母,是否真心善待父母,往往取决于父母早前对3件事的态度。

  做对了,晚年可享天伦之乐,快乐幸福。做错了,孤独终老。

  

  一

  早年对孩子是否付出情感和关爱

  提起儿子,张大爷就是满腹牢骚。

  说儿子对他不好吧,也不是。吃穿用这些物质需求上,儿子从没刻薄过他,相反很大方。

  但儿子的好,也就仅限于此。

  父子之间没什么情感交流,甚至平时聊天都很少。偶尔因为什么事讨论两句,一言不合就会吵起来。

  所以,每次看到别人家的父子之间能说说笑笑时,张大爷就会羡慕嫉妒恨。

  我和我爸没感情。他就是挣钱养大了我,仅此而已。

  这是张大爷儿子的说法。

  

  但张大爷很不认可这个说法。

  “儿子总是说我年轻时对他不好,不关心他,可能就是我要挣钱,要养家,哪有时间顾得了那么多?

  再说,70年代的父母,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在张大爷眼中,我供你吃,供你穿,把你养大了,就是责任尽到了。

  但一个孩子的成长,除了基本的物质需求,更多的还需要情感上的满足。需要来自于父母发自内心的关心与呵护。

  父母付出爱与关心,才能和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链接。到了晚年,孩子才会发自内心的想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善待自己的父母。

  否则,不过就是尽义务而已。

  

  二

  是否让儿女感到被需要

  父母爱子女,是天性。

  但是有一些父母的爱,却太满。

  为了子女,他们可以付出一切,哪怕是自己的性命,也会在所不惜。

  他们会竭尽自己所能的为子女付出,哪怕够不着,创造条件也要够一够。

  这是自我牺牲型父母,他们燃烧自己,只为儿女。不求感激,不求回报。

  

  你付出的越多,就越会被看到吗?未必。

  自我牺牲型的父母,往往只能养出两种孩子。

  第一种,道德枷锁严重的子女。

  父母过满的爱,让子女背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锁。

  年少时,子女会觉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累赘和负担。

  成年后,子女内心对父母,只有满满的愧疚。

  而真正的爱,是轻松的,发自内心的,让人感到幸福的。是不会有牺牲感和愧疚感的。

  而养出的第二种孩子,更可怕。

  因为从小一直处在索取当中,这样的子女,会把父母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当父母日渐年老,再也无法为他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时,他对父母不会有感激,只会有不满,有抱怨,甚至是愤怒。

  就像一位作家说的,

  你感动了所有人,却没有感动你自己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从来没有对父母需要的感受,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也有被父母需要的一天,想让他们孝顺父母,无异于痴人说梦。

  

  三

  是否认为儿女的付出理所当然

  百善孝为先,生养之恩大于天。

  这是说到父母子女关系时,最常见的两句俗话。

  话很在理,但一些父母,却把它当成了道德绑架子女的武器。

  的确,父母养子女小,子女养父母老,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是,父母养育子女时,总需要子女报以感恩之心,或者一直在教育子女懂得感恩。

  那么,儿女孝顺父母,同样也需要父母抱以感谢之情。

  如果父母将子女的孝顺当成理所当然,甚至理直气壮地要求回报,子女再孝顺,心里也会难受不舒服。

  父母照顾子女时,从教育子女学会说谢谢。子女赡养父母时,父母也要学会表达感谢。

  这样,亲子之间的情感才会互相流动起来,亲子关系也会更加和睦融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