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本书,重新理解幸福|教授书单

  炎炎夏日,也不能忘了读书。如果你正巧有读书计划,不妨从以下五本书读起,重新理解幸福、理解人生。

  这五本书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李秀娟围绕其课程主题“财富与幸福”推荐的。在中欧创投营杭州模块的课堂上,李秀娟教授带着同学们从书本内容出发,结合大家的人生经验,畅聊体悟。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爬两座山。

  第一座山是构建自我、定义自我的山,其意义在于获取。追求好房子、好车子等,人生完全聚焦在自己想获取的事情上面。

  在攀爬第一座山时,会有高光时刻,也难免会有滑落谷底的至暗时刻,这个时候我们会迷茫、彷徨、失落。然而人生谷底期,恰恰是一个人想要重塑自我、做更好的自己的时刻。

  于是我们就来到了第二座山前,当我们决心要爬第二座山的时候,就摆脱了自我,也就是说,“我”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我要怎么样去照顾好家庭、支持好伙伴反而更重要。想做的事情已经不再是围绕着我,而是要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我们爬第一座山时是在追求财富。财富是会带来幸福,但是达到一定界限以后,幸福感并不会随着钱的增加而增加,两者甚至不再是正相关关系。很多东西不能通过钱来满足,富裕程度的提升同时会带来负面的东西,会抵消富裕本身带来的幸福。

  第一座山是精英式的独自攀登,有很强的能力,很强的自驱力,在这个阶段,成功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

  但是当你爬第二座山的时候,更多的是利他的想法,你会突然发现团队的重要性,培养好年轻人,帮助别人获得成功,与他人携手同行更有意义。

  大多数人都活在第一座山里,所以个人主义盛行,导致社会有孤独危机、信任危机、意义危机,我们希望有更多利他主义的人参与到攀登第二座山,去维持社会的稳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你是正在爬第一座山,还是在第一座山的山谷中低迷,还是已经在攀爬第二座山了?找到你所处的阶段,你可能更有目标和方向。

  

  坚毅是什么?

  坚毅的内涵比毅力、勤勉、坚强要丰富得多,它是对长期目标持续的激情和持久的耐力。不仅要有激情,还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力,两者合二为一才叫作坚毅。

  本书的作者曾在当老师期间一直思考:“到底是天赋重要,还是后天的努力重要?”她观察发现,那些学得快、上手快的同学往往并不是成绩最好的同学。

  天赋要有努力的加持,才能成为技能,而如果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到最后不一定能够成功,所以在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再加上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也就是说,这两个阶段都要有努力的因素,这个观点不仅是对自律,对孩子的教育也颇有帮助。

  美国人对努力的重视度是天赋的两倍,对努力工作的认可度是对实力的认可度的五倍。心理学家蔡佳蓉的研究发现,当奋斗型的企业家比天才型的企业家多具备四年领导经验、多四万美元启动资金时,两者的差别会被抵消,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勤能补拙”。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是天赋型,你跟天才的差距就是四年的时间和四万美金,差距有,但是完全可以追赶上来,这就是努力的意义。

  怎么成为一个坚毅的人?关键是要找到内在的激情。内在的激情是人最重要的内驱力。

  怎么知道你对这件事情是不是有激情的呢?很简单,就是你做这件事的时候,不用费劲,不用有太多纠结,不需要不断说服自己去做,这就表示你对这件事情有天然的激情。

  中欧很多校友热爱跑步,天天跑,一有机会就去跑,旁人觉得无法理解,这就说明跑步者对这件事情有着自己的内在激情。

  

  纳瓦尔?拉维坎特是硅谷知名天使投资人,投资了200多家公司,包括Uber、Foursquare、Twitter等知名科技公司。同时,他也是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创办了股权众筹平台AngelList,被人们称为全球股权众筹的鼻祖。他的这本书值得一看,不像有些书大段论述却不知道主旨是什么,这本书一段话就是一个主旨,尽管逻辑上有点散,但是不影响它作为一本高度浓缩的干货书籍。

  里面很多观点,我提炼了这么几个关键词。

  “产品化”

  创造财富的原理就是把自己产品化。“自己”指要具有独特性,“产品化”指发挥杠杆效应。这个过程需要你要具有足够的责任感和专长。

  “把自己产品化”很难,可能要花几十年,但是并不是要花几十年执行,而是要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思考:我能提供什么独特的价值?

  “复利原则”

  “生活中所有的回报,无论是财富,人际关系,还是知识,都是来自复利。”为了维护个人品牌,必须放弃那些有损个人信誉的短期利益;始终走在“做自己”的路上,避免“零和游戏”,始终以利他之心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自我救赎”

  我们怎么让自己从愤怒中解脱出来,从不受控制的思考中解脱出来,从过度期待中解脱出来?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修炼的自我救赎。书里认为,自我救赎就是做自我,关爱自己,自我塑造,所谓成功其实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金钱与财富”

  金钱是具体的,财富是你在睡觉的时候,依旧可以为你挣钱的,比如一处房产、一家企业、一只股票。金钱是你通过时间、体力和血汗劳动换来的,当年你卖时间时,你就是时间的奴隶,而人到最后需要的是自由,因此作者提倡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去创造财富,财富背后能给我们的是自由,是可以从雇佣关系里解脱出来、从枷锁里解脱出来的自由。

  “欲望”

  我们很多的不快乐是因为欲望太多,欲望是主动选择的不开心。有欲望是很正常的,但是太多欲望会让自己很不快乐,所以要有所选择,哪些欲望是要去满足的,同时,其他欲望就要放下。快乐这件事情,有时候不是你要得到什么,而是你要调整期望。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是很多哈佛学生必看的一本书,作者把多年企业管理实践和研究中用到的缜密分析运用于对个人成功和幸福的研究,总结出了可以解释我们的选择与个人成功和幸福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论。

  这本书发起了人生三问。

  一问,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快乐?

  一个人选择工作会看两种不同因素: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

  基础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基础因素欠缺,会让人不满,但只有这些还不足以让你爱上工作。

  真正让人们满意并爱上工作的,是动力因素,包括: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有的人会告诉自己,先追求基础因素,等有条件了,再做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但往往等不及改变,就沉沦在更高的基础因素追求中了。

  二问,如何知道我与配偶、儿女及与朋友的关系可以成为快乐的源泉?

  工作能给我们带来成就感,但是相比与家人、好友培养出的亲密关系带给我们的长久幸福感,就会显得很苍白。花时间陪伴家人,了解爱人的需要,言传身教地培养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价值观,确保与家人和好友的关系是幸福的源泉。

  三问,如何知道我这一生会坚守原则,以免除牢狱之灾?

  恪守原则,远离监狱,不要掉入“仅此一次”的陷阱,因为你最终将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此书是以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为背景,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创始人稻盛和夫与日本知名佛教人士濑户内寂听女士以“人应该怎样活着”为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利他”的善意动机和实际意义。

  稻盛和夫所推崇的利他,算是第二座山里面的一个,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书里讲到一个寓言故事,地狱和天堂各有一锅香喷喷的面条,大家拿着一米长的筷子围坐在锅边。

  地狱里的人总是焦急地夹起锅中的面条往自己嘴里送。可是由于筷子太长,谁也没办法把面条送到口中,便开始抢夺别人筷子上的面条。最终在一片狼藉中谁都没能吃上一口。

  而在天堂,大家都是用自己手中的筷子夹起面条喂给对面的人,因此所有人都能够心满意足地品尝到鲜美的面条。

  因此,一切不幸的遭遇会随着我们的心态转变而发生改变。即便是身处困境之中,也依然要凭借“利他”精神,通过奉献他人来追寻人生的幸福。只要做到摒弃小我,为了利益他人重新振作,并且不管如何辛苦和贫困都仍然努力拼搏,那么承受的一切厄运都必将出现转机,走向光明。

  稻盛和夫认为,“锱铢必较”和“利己主义”是社会的恶源。他作为一个企业家,在功成名就的晚年还接手了日本航空这个“烂摊子”,就是抱着利他之心。如果不出手相救,这家公司恐怕就垮掉了,太多员工会受到牵连,整个行业也会受影响。因此他临危受命,接手公司,他给自己开出一块钱的工资,毕竟他根本不缺钱,完全是一颗利他之心。

  稻盛和夫提出过一个成功的方程式: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跟《坚毅》一书里的公式(天赋×努力=技能,技能×努力=成功)很像,但是加了一项:思维方式。作者认为思维方式很重要,它决定了你努力方向的对与错。

  本文根据李秀娟教授在中欧创投营杭州模块课程内容整理而成。

  编辑 | Jessica、潜彬思

  责编 | 岳顶军

  想了解更多?戳下方中欧直通车,小欧在等你喔!

  中欧官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 | CEIBS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