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硕,真的要“停招”?

  

  学硕要“退场”了吗?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持续扩招,这一问题被反复热议。公众对于“人才过剩”的敏感神经,似乎开始集中在学术型硕士身上。

  日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公告,从2024级开始,不再招收统计学专业(专业代码020208)硕士研究生。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也在近期宣布,不再招收软件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东北林业大学的风景园林学、公共管理学两个学硕专业也从2024年起停止招生。

  学硕不断缩招,甚至停招,已经成了近几年的趋势。反之,在规模上,专硕开始“做大做强”。

  作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两种不同类型,学硕和专硕各有其特点和培养目标。但事实上,长期以来,对于专硕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一直存在争议。甚至有观点认为,专硕是低配版、短学制的学硕。

  如何避免“学硕衰,专硕兴”成为“劣币驱逐良币”?调整招生规模,之后呢?

  

  据统计,2020年获批/加强建设后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41所高校中,共新增了105个硕士授权点,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01个。

  根据上述发布于2020年9月的《方案》,截至2019年,累计授予硕士专业学位321.8万人、博士专业学位4.8万人。

  此外,针对行业产业需求设置了47个专业学位类别,共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9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8个,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行业产业。

  除了减少统招,增加推免,有的高校还开辟了新的选拔方式。

  2021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宣布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曾引起很大关注。公开资料显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是国内较早从事经济学研究生培养的单位之一。

  目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全国优秀本科生直接攻博夏令营是该院预选拔直接攻博生的唯一渠道。

  而且,学硕虽然重要,但并非所有学科都需要大量的学术研究人才。

  同时,从学校自身发展战略出发,调整招生计划也是必要的。学校需要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对学科和专业进行布局和调整,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这些调整将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产业。

  从研究生大国到研究生强国,改革先迈出了这一步。

  

  新闻与传播专硕是相当注重实践性的专业。据李杰介绍,学院虽然也为学生们安排了校外导师,当地业界比较知名的前辈,但直到毕业要签字时,他才首次见到这位导师一面。

  因为更容易被社会“接受”,于是也有一些学生“跟风”报考学硕。

  不过,在樊秀娣看来,不少学校的专硕已经比学硕吃香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只要能够读硕,尤其是进入名气较大的高校读硕,并不很在乎读的是专硕还是学硕。眼下不少学校的专硕、学硕实际‘操作’时区别并不大,专硕也一样需要做毕业论文,而且,难度也不低。”

  但她也观察到,现在各高校的硕招竞争激烈,很多有名气的高校通过录取第一批保研学生就招满了专硕学生。换句话说,不少读专硕的学生也是推免研究生。

  “当初高校为了吸引学生,往往告诉学生专硕、学硕没有什么区别,待遇也一视同仁,而这些学生为了能进入名气较大的学校平台也就选择了专硕。但真入了学,还是感觉专硕受到了‘歧视’”樊秀娣说。

  她举例称:第一,虽然专硕、学硕的学费相同,但专硕学生每月得到的学校补助金一般要低于学硕;第二,学校硕士点在评定学生奖学金方面偏向学硕,因为奖学金的评定标准主要还是看论文等量化指标。而专硕学生的特点、特长并未体现出来。总之,不少专硕学生感到学校对他们不够重视,甚至有种被“糊弄”的感觉。

  这几年,专硕学制延长至三年逐渐成了一种趋势。在今年“上岸”的准学硕研究生陈茜(化名)看来,刨去一年的上课时间,两年制的专硕时间确实比较紧张。

  但也有些网友吐槽,专硕的学费本来就比学硕贵,不能加价不提质。

  在樊秀娣看来,专硕教育看重的“双师型”教师、先进设施、高质量的实习等条件,部分高校还没有跟上,毕业论文也是和学硕一样的要求,“扩大专业硕士是国际趋势。但国内有的高校硕士点在对专硕学生培养的具体操作中,与国家发展专硕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作者:陈威敬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近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发布最新公告: 自2023级开始,不再招收法学学术学位、新闻传播学学术学位、英语笔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使得学硕招生再次收窄。

  

  多所顶尖高校停招学硕

  其实,“停招学硕”已不再是新鲜事。 近年来,多所顶尖高校正在停招学硕。

  2021年 5月12日,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官网发布通报称,经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自2022年开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软件学院也早就官宣从2021年起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生。

  

  除此之外, 四川大学、福州大学也分别停止了心理学学硕和情报学学术型硕士的招生工作,相关专业仅保留专业学位招生。

  学术型硕士具有较长的学制与不够鲜明的就业导向,随着各大高校直博体系遍地开花,和专业型硕士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硕逐渐退出"舞台"。

  专硕已成硕士研究生的“半壁江山”

  学硕停招的另一面是专硕的蓬勃发展。实际上,国家近年来一直将政策往专硕倾斜。

  从2011年的15.8万增长到2020年的60.2万,专硕招生人数增长近4倍。2017年起,专硕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学硕,并持续高速增长。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专硕招生人数已经达到60.2万,比学硕招生人数超出了21.4万。

  近日,教育部发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在学位授权审核结果中:新增1500多个硕士点,其中专硕占了1115个,占比高达70%以上。

  不少高校已经逐步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将扩招名额落在专硕招生上。2020年,天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专硕与学硕招生人数已经基本持平。

  福州大学2018年招收专硕1831人,2022年计划招收专硕3140人,五年来扩招专硕1309人。同时期, 暨南大学、安徽大学扩招专业硕士分别为1700人、1148人。

  “这样的调整力度是相当大的。”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秦春生告诉记者,“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目前我们专硕培养规模已经占到全校的60%多一点,但从全国高校来看,有的调整快的院校已接近70%,也就是达到2/3了。我们也力争在2025年逐步调整到达到2/3。”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朱晓宁表示,该校目前全日制非定向的硕士研究生中,学硕略多于专硕,大概比例为6∶5。“这是学校3年前的比例,近3年学校没有增加招生,未来若增加招生名额,会向专业硕士倾斜。”

  专硕快速扩招,报考热度攀升

  根据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示,到2025年,会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并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

  

  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院校扩招的影响,专业硕士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随着专硕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报考热度也逐渐攀升。

  在2022考研报名中,南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专硕报名比例均超过学硕。

  其中,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全国共8215名考生报考,相比去年增加2036人,增幅达到33%,相当惊人。 专硕报考人数达到5565人(占比67.7%),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2%。

  专硕报考人数正在远超学硕,其考研竞争压力也正在增加。据秦春生介绍,2021年 东北师范大学专业硕士平均报录比为6:1,但是学硕的平均报录比是4:1左右。而在5年前,这个数据是反过来的。

  顶尖高校学硕停招、专硕报考热度逐渐攀升,我国研究生格局显然已经变了。

  但部分学校因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多方面限制,专硕依旧是“缩水版”的学硕,培养过程和质量并无二致。这也是至今仍有人对专硕含金量持怀疑态度的原因。

  不少高校也正在为此努力,设立了专门的专业学位教育办公室,提高专硕的培养质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