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班三人考上北大元培!

  近日,“一间开满鲜花的教室”登上微博热搜

  一位班主任老师在高三一年

  坚持在教室外摆满鲜花

  让温暖和生机伴随同学们走过高三

  今年高考中,这个班上

  有8名同学考上北大

  其中,陈首文、邹子涵和张江宇三名同学

  被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录取

  这个班级就是长沙市长郡中学2003班

  让我们走进这个班级和三位同学

  一起来看他们团结向上、共赴前程的故事

  点击视频,走进这间开满鲜花的教室↓

  一间开满鲜花的教室

  “温暖、团结、向上、有无限可能”

  长郡中学2003班的走廊窗台上摆放着一排整整齐齐的花瓶,每个花瓶里开放着种类不同、色彩各异的当季鲜花。这些花是班主任丁良老师摆放并打理的,高三一年,她坚持每周买一次花带到学校,让教室每天都开满鲜花。春天的芍药、牡丹,夏天的向日葵、郁金香,秋天的雏菊,冬天的腊梅……一年四季,在每一个紧张备考的日子里,同学们都能在学习累了的时候望向窗外,看着阳光下盛放的鲜花,疏解压力,放松心情。

  

  

  在同学们眼中,丁良老师是一个爱花的人,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细腻美好的老师。她会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上与同学们交流畅谈,从人生理想谈到少年心事;她会亲手烹制美食带到学校,让疫情期间不便回家的住宿生感受到家的味道;她会在除夕夜为每一位同学送上独特的赠言祝福;她也会在没有课的时间坐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办公,在“并肩作战”中给同学们无声的陪伴……

  

  △丁良老师

  

  △丁良老师和同学们

  

  △丁良老师在教室走廊上的答疑桌

  “我们是一伙儿的”,这是丁良老师对同学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在这个班级里,老师和58名同学是一个亲密无间的共同体。他们践行学校倡导的“合作学习”理念,相信“大家在一起就没有做不出的题”;他们在班会上敞开心扉、相互学习,也定期为过生日的同学举办集体生日会;他们还一致决定将“优秀班集体奖”的一千元奖学金捐赠给贫困学子,用自己的力量给予他人温暖的微光。

  

  △班级举办集体生日会

  

  △班级同学在高考前合影

  纵然高三生活紧张、辛苦,但在这样的集体中,每个个体都能从身边人那里汲取力量。在今年高考中,陈首文、邹子涵、张江宇、罗思为、冯梓烨、李臻彦、熊能、彭诗雅,8名同学考上了北京大学,全班58名同学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陈首文、邹子涵、张江宇三位同学被北大元培学院录取。正如丁良老师所说,这个班级“温暖、团结、向上、有无限可能”。

  

  三位同学考入北大元培

  “在一起,共赴前程”

  一个班级有三位同学考上北大元培学院,听起来像是“学霸”的传奇,而真正走近他们,会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是个性鲜明、丰富可爱的个体,也是相互扶持、共赴前程的伙伴。

  三位同学取得的优异成绩,在丁良老师眼中可谓“水到渠成”,因为她见证了他们几年如一日的拼搏付出。张江宇常常是晚自习下课后最晚离开的几位同学之一,邹子涵曾在考试失利的时候直面挫折、调整心态,综合成绩常常位于年级第一的陈首文也曾经面临语文薄弱的问题,而最终通过努力弥补了这一短板。

  

  △三位同学合影(从左至右依次为张江宇、邹子涵、陈首文)

  班级师生、同学之间的温暖情谊,是三位同学心中共同珍存的高三记忆。邹子涵还记得,在遇到成绩波动的时候,丁良老师与她谈心,耐心地倾听她因为哽咽而不连贯的话语,认真地帮她分析问题所在。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战胜挫折,至今都让她觉得是“很幸运”的经历。

  张江宇和陈首文家住得比较近,晚自习下课后经常一起回家,在路上他们有时讨论题目,有时一起吐槽、相互调侃,在他们的闲聊中,一天的疲惫和压力就都烟消云散了。他们一起解出过很多道难题,共同度过很多个一起自习的夜晚,在朝夕相处中相互理解、相互关怀,正如邹子涵所说:

  高中三年,我们都听过无数同学分享心得、讲解习题,向很多朋友倾诉过快乐或是难过,同学们彼此扶持、互相打气。

  

  △邹子涵

  开朗快乐、内心强大的邹子涵,表达能力强、多才多艺的张江宇,成熟稳重、担任班干部的陈首文,他们个性迥异,各有所长,而最明显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在班级氛围的滋养下,成为既奋发向上、敢于追梦,也能享受生活、发现美好的少年。

  陈首文喜欢听音乐,张江宇爱好书法,邹子涵喜欢绘画,他们有理科生的专注和严谨,也有着灵动活跃、富有创造力的内心。热爱生活、从容自如的心态帮助他们走过高三的学习生活,也引领着他们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

  并肩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尚自然展个性,化孤独为共同”

  求学之路漫漫,北京大学始终是三位少年的心之所向。小时候曾经到北大校园里参观过的张江宇对北大最深的印象就是“食堂的饭可太好吃了”,参加过北大组织的高中生夏令营、冬令营的陈首文则在亲身体验中加深了对北大的向往。谈起得知成绩时的心情,陈首文说:

  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很满足,因为终于可以上北大了,能够如愿以偿。

  

  △陈首文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前身是2001年北京大学成立的元培计划实验班。学院以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命名,坚持贯彻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方针。元培学生可自由选择全校各个专业的课程。在对北大的学科状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有所了解后,元培学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能力和志趣在全校范围自主选择专业。

  三位同学不约而同地选择元培学院,源于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在进入大学后可以接触各种不同的领域,有机会进一步探索自己,成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在开放包容的氛围中自由探索、发现热爱,尝试交叉学科,结识不同专业的朋友……北大的魅力、元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少年们。兴趣广泛的张江宇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丰富的设想:

  如果进入大学之后只学理科或者工科的话,可能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样子。我对文学、艺术也都比较感兴趣,我觉得我在大学可以多接触一些文学艺术领域的内容。

  

  △张江宇

  骑自行车环游校园景点,打卡食堂经典菜品,冬天在未名湖滑冰,担任高中生夏令营志愿者,返乡参加招生工作……这些都是三位同学期待在未来的北大生活中一一完成的小目标。谈及长远的理想和规划,同学们希望可以在大学生活中脚踏实地地做好当下,一步步去探索、去勾勒未来可能的发展图景。

  在三位同学即将进入北大之际,丁良老师为他们送上临别寄语:

  第一,要互相帮助。珍惜一起进入元培学院的缘分,在生活上相互照顾。

  第二,要保持初心。把过往的一切成绩归零,保持一颗纯粹的初心,不忘“朴实沉毅”的校训。

  第三,永远保持思考。思考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第四,永远保持热爱。唯有热爱才会有无限的动力,才能一步一步往前走。

  真正做到如长郡中学育人目标所言:爱生活,善求知,忧天下,有作为。

  从一个温暖的班集体、难忘的高中三年中走来,三位同学即将步入一座更大的园子,在未名湖畔、博雅塔旁结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广博的思想,看到更开阔的世界,也遇见更好的自己。愿他们永远拥有少年的热忱与勇气,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绽放光芒!

  你的北大录取通知书,正在寄出!

  北大红的捷报快马加鞭,送来喜悦与清凉。录取通知书正陆续寄往全国各地。

  各位亲爱的2023级新生,北大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