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市全部建成全民健身中心
16市全部建成全民健身中心
到2025年城镇学校体育场地基本向社会开放 山东体育产业总规模超3700亿元
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8月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体育强省建设聚焦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发布会上,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乔云萍介绍,竞技体育方面,山东运动员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勇夺7枚金牌,金牌总数首次位列全国第一,在奥运历史上连续6届荣获冠军;在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勇夺58枚金牌、160枚奖牌,金牌数、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位;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山东有5名运动员入选中国代表团,勇夺1枚银牌,实现了首次有人参赛、首夺冬奥奖牌的历史性突破。
体育“三大球”发展历来受到关注,最近荣获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的济南历城二中女足,是由省足球管理中心和历城二中进行融合共建的。“这是我省发挥体教融合政策优势,进一步厚植山东‘三大球’发展的雄厚人才优势的结果。”省体育局副局长林春说。
全民健身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我省围绕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问题。全省以体彩公益金为引导,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16市全部建成了全民健身中心,95%以上的县和乡镇建成了“三个一”工程和“两个一”工程;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部建成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历城足球“村超”、淄博西老村“村乒”等农村社区联赛搭建了舞台。
同时,我省实施足球场地和体育公园建设专项行动,社会足球场和学校足球场总量达到8189个,大型体育公园129个,推动建设冰雪场馆设施99个。截至去年底,我省共有体育场地24.57万个,全国排名第5位;场地面积2.95亿平方米,全国排名第3位;人均面积2.9平方米(含水域),全国排名第4位。下一步,省体育局将继续联合教育部门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省城镇学校体育场地基本向社会开放。
体育消费方面,最新数据显示,全省体育消费总规模2131.8亿元,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2090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5.85%,健身休闲、体育培训、观赛参赛、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服务型消费占比达到55.43%,居民体育消费覆盖60余种体育运动项目,领域多样性、主体多元化趋势进一步凸显。
下一步,我省将鼓励支持各地结合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举办特色品牌赛事活动,打造沿黄、沿海、沿大运河、沿齐长城系列品牌赛事,支持“村超”“村BA”等群众业余联赛蓬勃发展。同时,深化体育消费试点示范,支持有条件的市争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和示范城市,对纳入试点的21个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县(市、区),在政策配套、要素配置、资金引导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着力打造体育消费示范典型面向全省推广。
体育产业方面,全省体育市场主体突破4.3万家,居全国第2位;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712.69亿元,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提升至1.68%,居全国第三位。2015年至2021年间,我省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4.90%,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体育贡献。
据悉,我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划了两个发展阶段、五项综合指标、十大突破行动的发展蓝图。全省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体育”发展格局,为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记者 于新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