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科优势 护航人民健康
本报记者 王敏娜
核心提示
今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首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
作为一家全国排名前列、东北地区居首的大型三甲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十年来深耕学科建设,厚植人才根基,医教研协同发展,以全力创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医院众多学科在全国排行榜中领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国医大一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攻克各种疑难杂症,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医师节,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医大一院,更加直观地了解医院科室特色。
检验科
建立临床检验的“中国标准”
检验医学是临床各系统疾病诊治的支撑学科,也是基础创新成果向临床转化的重要平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作为我国医学检验领域唯一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复旦版检验医学专科声誉排行榜中连续8年位居全国首位,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己任,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支撑。
检验项目的参考值是临床解读检验结果的重要依据,但是我国临床检验参考值长期引用欧美人群数据,缺乏“中国标准”。为解决这一根本问题,中心牵头组织了我国人群大规模多中心参考值研究,首次建立了中国成人临床常用检验项目参考值标准,发布系列卫生行业标准13项,并已在全国各级医院广泛使用,推动了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国家征兵、公务员体检、献血员筛查体检标准以及国家规划教材、检验行业指南,均已采用检验参考值“中国标准”。
中心的艾滋病研究所作为艾滋病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系统研究了我国艾滋病疫情的新变化;明确了HIV感染重点人群的行为学特征及病毒学新特点;揭示了影响HIV疾病进展的关键免疫学及病毒学因素;发现了系列HIV病毒储存库相关创新分子及机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研究成果在多个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为艾滋病防控提供保障。
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心检验人始终坚守疫情防控一线,不仅派出检验医疗队支援武汉、北京、大连等地抗疫工作,还数次为省内疫情防控拉响预警。在疫情防控中,中心团结覆盖全国的网络单位,快速应急组织完成多项多中心临床试验,为新冠疫情防控“四早”提供实验室支撑。武汉疫情期间,组织全国多中心研究,明确了应急研发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产品的临床性能;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组织开展多次新冠检测抗原、抗体、快检试剂盒临床评价,为疫情防控不同时期临床试剂的应用提供依据;针对不断出现的国内散发病例及局部聚集性病例,中心先后组织完成了10合1、20合1混采检测技术多中心临床试验,为大规模人群检测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全科医学科
国内全科医学先行者
中国医大一院全科医学科是国内三甲医院中较早创建面向普通病人、适应全科医生培训需求的一级临床科室,承担我省全科医学教育中心职责任务。其在最新复旦版中国医院全科医学专科综合排行榜中排名第四。目前,全科医学科为全国首批国家住培全科医学专业重点基地,辽宁省全科医学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
全科医学科共有医护人员22人,年门诊量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1500余人,主要为患有慢性病共病、疾病早期与健康问题的人群提供以人为中心的预防、诊断、治疗与连续性健康管理等一体化全科医疗服务。以人为中心、预防为导向、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是该学科临床服务的主要特色。
科室成立以来,在医疗、教学、科研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10年,科室成员获得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近20项,发表SCI文章近30篇,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被评为辽宁省教学名师、获“吴阶平全科医生奖”各1人。目前为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前任主委和辽宁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委单位。
在人才培养方面,科室先后为本科生开设了多轨道全科医学课程,提出了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开创了数字赋能全科医学教育质量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建设了近百例符合全科医学特色和临床路径的临床模拟病例;获批了教育部全科医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单位,《全科医学概论》必修课被评为全国一流课程,《全科医学》选修课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截至目前,中国医大一院全科医学科培养全科住院医师252名、全科医学博硕士研究生共145名。2012年以来,科室依托辽宁省全科医学教育中心,为辽宁省培养全科医学师资3000余人次,培养特岗全科医生479名。
在支持基层和创新推进全科医疗高质量发展方面,科室搭建了与基层协作平台、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双向转诊、科研协作和定期带教等。创新研发了“医院-社区一体化家庭医生服务系统”和“全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了由基层发起、全科医生主导的“互联网+全科MDT”,帮助社区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助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改善百姓健康水平和基层就医体验。
内分泌代谢病科
带动全国甲状腺疾病规范诊治
中国医大一院内分泌代谢病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科技部共建内分泌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卫健委共建甲状腺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国家内分泌代谢病临床研究中心省级分中心,辽宁省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复旦内分泌专科声誉排行榜中位居第五位、东北地区首位。
该学科设有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垂体、肾上腺、性腺、肥胖/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和痛风、1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内分泌罕见病、妊娠内分泌疾病等亚专科,是东北地区疑难罕见内分泌代谢病诊治中心。学科拥有优秀的人才队伍,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230余项,发表学术文章1100余篇。学科带头人历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内分泌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作为我国甲状腺疾病研究的领衔单位,该学科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力。其在碘营养与甲状腺疾病、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研究结果为两次下调食盐加碘浓度的国家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代表性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等国际顶级期刊。学科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被纳入国内外十几部指南和共识,牵头与其他学会制订了9部国家级甲状腺疾病防治指南,为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提供了规范化的诊治方法。
中国医大一院内分泌代谢病科牵头组建了全国甲状腺疾病联盟,纳入了全国200余家医院,联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开展了甲亢、甲状腺眼病、桥本甲炎、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和消融治疗等特色诊疗方法,带动了全国甲状腺疾病的规范诊治。
学科以培训基层医生和科普宣传为己任,连续12年组织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国医科大学甲状腺论坛》,倡导并牵头组织了《东北内分泌代谢论坛》。积极参加健康扶贫和对口支援等工作,对提高基层医生内分泌代谢病诊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科室以多种形式,如讲座、义诊、线上直播、答疑、撰写科普短文等,开展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等内分泌代谢病的健康宣教,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皮肤科
国内领先的“皮肤战队”
中国医大一院皮肤科建于1911年,至今已有110多年历史,是国家首批皮肤性病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我国主要的皮肤性病学医教研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中国医大一院皮肤科在最新版全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位列第五,在全国专科综合排行榜中位列第六,在东北地区医院专科综合和声誉排行榜中连续12年稳居第一。
该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及辽宁省重点专科,也是国家级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机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原卫生部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辽宁省皮肤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及化妆品人体安全与功效检验检测机构。学科实验室先后被认定为:卫健委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皮肤病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临床干细胞研究中心、免疫皮肤病学创新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及免疫性皮肤病诊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
中国医大一院皮肤科在我国皮肤学科首位院士和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带领下,以免疫相关皮肤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为方向,建立了一支从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到设备研发的综合型医学研究团队。学科及其实验室在皮肤病学领域国际知名、国内领先,建设成效和科技影响力均居于全国前列。
2019年,该学科获批免疫性皮肤病诊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为国内及国际多维度合作提供了新的支撑,突出了产学研用相结合、关注解决临床实际困难、满足临床现实需求。近5年,科室开展注册性临床试验39项,其中11项作为组长单位;牵头及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11项;发表论文303篇,包括SCI论文226篇;编写教材或专著10部;获授权专利36项;制订指南/共识19部;获得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奖等奖励或荣誉8项;培养博士后7名,海外联合培养7人,博士生50余名,硕士生108名,各类优秀毕业生14人次。
重症医学科
为中国重症医学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是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副会长单位、国家重症质控中心副主任单位,中国老年医学会重症副会长单位。2010年获得国家首批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科室现拥有4个病区,年收治各类重症病人3000余例,治疗成功率保持90%以上。作为辽宁省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辽宁省重症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辽宁省ICU医生、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为辽宁重症医学从无到有,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等集体荣誉,连续7年进入全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复旦版)前八名。
中国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以脓毒症微循环及凝血功能障碍领域为主要研究方向,先后承担科技部“十四五”重大专项课题等多项国家级科技项目。2016年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重症信息化平台ICM-UP系统,重症注册登记平台及数据库例数达1.2万人,实现了重症注册登记平台的“同步化、规范化、可视化、智能化”,为开展临床重症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根本保证。中心拥有国内领先的脓毒症样本库,在建立标准化、信息化生物样本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开展高质量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主持或参与学会发布“ICU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等20项中国重症医学临床诊疗指南和共识;作为主体单位起草并协同全国专家6次大规模修改编写《重症医学科质量管理控制标准》;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参与编写“重症医学全国培训教材”等重症医学相关教材30余部,为全国重症医学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科室勇担社会责任,多次在国家及省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参与抢救和治疗工作。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科室除了同时派出4支队伍指导辽宁新冠患者救治外,还派出两支队伍支援武汉,科室主任作为国务院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专家,先后奔赴9省份18市指导当地重症新冠患者救治。
整形外科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流建设学科
中国医大一院整形外科为省一流建设学科、中国医科大学培育学科、中国医科大学整形外科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基地、辽宁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最新版全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中排名第八,始终位居东北地区榜首。
该科室创建于2006年,拥有42张编制床位的整形修复重建病房及独立的医疗美容中心,开展修复重建及医疗美容百余项诊治项目和20余项诊疗新技术,在颌面部骨性畸形整复、自体脂肪移植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团队近年来大力发展显微外科游离移植技术,解决了外科手术因缺损造成的修复困难技术难题,成为外科系统的“后勤保障部队”,助力辽宁乃至东北三省的外科手术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作为辽宁省整形外科唯一的博士及博士后授予点,科室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采用“临床科研扎实基础+国际知名学府拓展+国内一流医院加强”培养模式,大部分成员已完成国际知名学府的留学访问及国内顶尖医院的研修学习,培养的百余名博、硕士研究生遍布国内外整形领域,为整形外科人才储备作出重要贡献。
科室主任作为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干细胞学组组长,带领团队在干细胞基础研究、新型支架材料等方向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多项突破。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近30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70余篇被国际公认最权威的科学统计评价系统《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科室在中国医学院校科研能力综合评价体系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中,位列最新年度全国第四,近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位列全国第五,科研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作为辽宁省慈善总会理事单位,该科室开展各类社会公益活动,设立救助项目、慈善基金,为贫困的瘢痕、唇腭裂及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患者提供长期医疗救助。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多项技术领先国内外
中国医大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疑难病例诊治中心、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辽宁省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呼吸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在全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复旦版)中一直排名前十,在东北地区稳居第一位。
该学科包括临床部和呼吸疾病研究所两部分。临床部在国际上最先利用远程遥控等技术对睡眠呼吸障碍患者进行个体化诊治,在国内率先开展了LungPro引导下经肺实质结节抵达术精准诊断肺结节、经纤支镜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ECMO辅助下的呼吸介入和肿瘤治疗等,多角度拓展、深化呼吸疾病研究和临床诊治能力,形成了全新的呼吸与危重症立体交融的现代学科体系。
目前,该学科是国家住院医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我国首批七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三级医院示范基地之一。呼吸疾病研究所是辽宁省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等课题7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单位)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3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7项,获得专利25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50余部,参编指南/共识或行业标准制定20余项。
作为呼吸领域的引领者,该学科一直致力于提升东北地区呼吸疾病的预防诊治能力,牵头成立东北呼吸与危重症工作委员会,建立辽宁省中德胸部疾病介入诊疗中心,通过主办东北地区多学科读片活动、东北地区呼吸年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东北地区的呼吸疾病诊治水平,扩大东北地区呼吸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挥了巨大作用,还多次派出专科技术骨干执行援冈比亚以及援疆、援藏等公益任务。
神经外科
多类疾病诊治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
中国医大一院神经外科是国内最早一批建立独立神经外科专科的科室。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在辽沈地区始终发挥着本专业的引领作用,培养了几代优秀的神经外科人才。
在辽宁,中国医大一院神经外科不仅是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首个神经外科博士后流动站,最早获批卫健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单位,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区域医疗中心认证单位等,更是开创性完成了地区内甚至国内首例神经外科手术。
在现代微创神经外科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医大一院神经外科作为辽宁省微创和精准治疗的先行者,全力推进全省各县市微创微侵袭神经外科的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引领作用。
如今,中国医大一院神经外科是一个完善的、拥有全部亚专业门类的神经外科综合诊治中心。科室人员在神经系统肿瘤、功能神经外科疾病、脑血管疾病、脊髓脊柱疾病、颅脑创伤和脑出血及神经重症等优势领域,已熟练开展20余项国际国内先进新技术项目。科室近3年承担国家和省部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学科科研量值名列前茅。科室拥有一批国内重量级专家学者,在多类复杂的脑胶质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颅底脑膜瘤、脊髓内病变等疾病方面的诊治能力居国内顶级水平,在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和颅神经疾病等领域具备体系化综合诊治能力。科室神经内镜经鼻颅底年手术量达600例以上;面部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的年手术量超过200例,为辽宁省单中心手术量最大的科室。
中国医大一院神经外科是省内、区域内疑难病症、复杂神外疾病的转诊和会诊中心,在处理大量危重症患者和高难度手术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另外,科室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疫情期间坚持不停诊,在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时首批派遣专业人员前往一线,在重点疾病筛查管理中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