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来德丨沈鹏先生书法教学思想简论

  2023年8月21日下午,我们敬爱的导师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仙逝。获知噩耗,宛如晴天霹雳,令人久久不能平静。悲痛之余,回首我自年轻时期受教于先生,几十年间,先生对我的教导,一幕幕,在眼前驰过。尤其是2007年以来,我们邀请沈鹏先生在中国国家画院开设书法工作室,创办精英班、课题班、创研班等,期间与先生披肝沥胆,以师徒传承的形式,为当代书法高端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为了这件事,沈鹏先生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传道解惑、阐幽发微,并由此提出了“宏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十六字教学方针。回答了书法在当代该如何传承发展这一时代问题。先生在国家画院的教学实践,已经成为当代书法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沈鹏先生的离世,让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他的艺术、学术,以及他伟大的人格精神,将永远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他的离世,我们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怀念,但我们更要铭记他的精神和遗志,继续他的事业,为中国书法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沈鹏先生在国家画院的教学活动及其教学思想,我曾撰文进行过梳理总结,现重新整理发表,以此铭记先生的教导。再一次对沈鹏先生表示最深切的哀悼,愿他在另一个世界里安息,我们会永远怀念他。

  沈鹏先生千古!

  图片

  草字走龙蛇,一代书风成绝唱;

  诗林哭泰斗,三餘吟韵化仙音。

  曾来德 敬挽

  图片

  沈鹏先生生前与曾来德交流书法创作

  评价一位艺术大家必然要综合考量。艺术成就、学术价值、人格风范等是主要方面,对后继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也不可少。历史上,孔子三千弟子,贤者七十二人,门生弟子在传播孔子思想方面,发生了巨大的作用。在二十世纪的艺术界,如果要选十位优秀书画家代表,百分之八九十只能在学院中寻找。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往往决定着一个艺术家的历史定位。沈鹏先生是当代一位有影响力的书法大家,在学术界,他已成为书法的一个象征、一面旗帜。沈鹏先生在书法创作、艺术理论研究、诗词创作等及相关人文领域都有精深的造诣和杰出的贡献。同时,他还以独特而深厚的教学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情怀为后学言传身教、指点迷津,教育影响了众多书家,对新时期中国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图片

  2007年中国国家画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邀请沈鹏先生设立书法工作室

  从2007年开始,中国国家画院请沈鹏先生出山设立书法工作室,先后开办了书法精英班、课题班、创研班、访问学者班、二届精英班。以中国传统“师徒传承”的教育模式为主体,参照各大院校培养高端人才模式,培养了数百位在当今书法篆刻创作和理论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理论家。我有幸协助沈鹏先生做教学工作,深感先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极为精深与丰富,其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独特的教学方式深受学员的认同与崇敬。今仅所见,对沈老的教学思想进行探讨。

  沈老的教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宏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十六字教学方针。这十六字方针,是沈老毕生学术、艺术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不仅为当代高端书法人才的培养模式,作出了高度概括,同时对书法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这一时代命题,作出了最响亮的回答。对于“宏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十六字教学方针,其深刻的内涵和意义,略陈己见如下:

  图片

  沈鹏书法工作室集训期间沈鹏先生给学生授课

  一、宏扬原创

  书法附着于汉字,但作为一门艺术,并非不能讲原创。原创是对固有的经典之后呈现出新的可能性的把握;原创旨在创造新的传统。原创,不背离传统;原创以传统为源而承传并更新着传统;原创具有唯我性,但不具有排他性。《易?系辞上》:“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艺术家的创作只有具备原创精神,才会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存在,也才会口碑相传成为时代的精神坐标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沈鹏先生作为一位学养丰厚的学者型书法大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以学者的睿智和视野,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书学理论,其理论的核心是以“原创性”作为书法创作和品评的主要标准。力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书法样式,进而形成符合个人精神特质的艺术风格。沈鹏先生的书学理论是极具前瞻性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围绕当代书法发展的历次争论,说到底还是“传统”与“现代”之争、风格和流派之争,而沈鹏先生的“原创性”理念,则超越了流派和风格的樊篱,将书法艺术带入更核心的本体层面。正是由于沈鹏先生在书学理论上的高度和宽大胸襟,为创作风格、审美取向各异的学员提供了自由的学术空间,为当代书坛建立良好的学术环境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图片

  沈鹏先生与精英班学员合影

  二、尊重个性

  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尊重个性即是保护创造性。在沈鹏书法工作室的教学中,一直对学员的艺术个性表示包容和尊重。营造了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包容的学术氛围。每当学员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提出来,先生必因材施教,针对性地作认真详尽的答复,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场景每每令人感动不已。我们每个学员都有自己不同的教育背景,艺术个性更是千差万别,对于这一切,先生的教学都是在尊重每一个学员个性的基础上,引导学员实现自我突破,追求持续发展。出于对个性的尊重,从整个书坛来看,书法的形式也必然是多元化的。古今书法有优劣之分,没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别。艺术讲流派,不讲宗派。

  图片

  在中国国家画院给学员授课

  三、书内书外

  宋代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对于书法来说也是如此。所谓字外功夫,大而言之,就是书法家的人品和学养,也就是古人讲的“道德文章”。沈鹏先生认为,丰富的人生经验、广博的文化修养对书家很重要。书法家应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丰富阅历。古往今来,书法大家之成功处,皆在功力、学养、人品修为诸方面有过人处。当然,书法本质上是一门艺术,必须有技术性的含量。艺术是伟大的匠人加半个哲学家的修炼。书外功夫要善于与书内融通。比如读诗、赏画、听音乐......要把与书法相通的节奏感、时空感、虚实感等化为潜意识的存在自然而不勉强做作地发挥到书法创作中去。

  图片

  沈鹏工作室“泰山诗主题书法创作展”合影

  四、艺道并进

  一个艺术家所呈现出来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与“道”是相通的。“由技进道”对于书法创作而言,是“技”与“道”的有机结合,才会相得益彰。古人曾把“技、艺、道”当作三个不同的、递进的层次,要求“技”和“艺”相结合,并能由“艺”上升到“道”。问题是我们往往过于看重技法,认为只要掌握了技法,书法的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不然,我们只有把眼光放得高一点,从宇宙观、人生观、艺术观升华技巧,“技”才可能达到更高的“道”的程度。沈鹏先生贵在“融通”的思想,正是保证书法家由“技”入“道”的重要途径。

  沈老的十六字教学方针,从当下文化语境的角度,促动学员去思考当代书法创作面临的种种困境,从而研究书法发展与突破的新途径。在沈老十六字方针的指引下,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除此之外,沈鹏先生在教学过程中,还提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突破思维定势”等重要命题,同时其教学模式本身,也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地方。

  图片

  沈鹏先生带领中国国家画院工作室学员参加第六届中国嵊州国际书法艺术节合影

  1、关于“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沈鹏先生在精英班开班的第一堂课上,便特别引用了爱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观点,“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沈鹏先生强调,书法艺术作品的可贵,在于给欣赏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能产生广阔想象空间的作品才是高层次的艺术。想象力对书法学习极为重要。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也不仅仅是一碑一帖,更主要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创作水平,完善自我。为了认清自己在书法创作上的不足,保证书法创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开启艺术想象力和原创力。而想象力是对未来艺术状态在头脑里的一种虚幻的影像,正因为有了艺术的想象力,才会促使作者想方设法去实现想象中的效果。因此,想象力是书法艺术创作的动力因素。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继而又不断进步,周而复始,形成了宝贵的经验,才有可能形成独特而意义深刻的艺术作品。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关键就在于想象力是否丰富。可以说,沈鹏先生的这一主张真正切合了精英班的学习现状和未来发展。

  2、关于“突破思维定势”:开启艺术想象力和原创力就要突破思维定势,善于否定和怀疑惯常的观念。沈鹏先生深入浅出地解释,认为太阳从东面出来到西面落下,也是思维定势,因为从科学上讲,只知从东到西,但不追求宇宙的起源和未来是不行的。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之一是逆向思维,比如苹果为什么不往上飞?文章为什么一定要写成八股形式等等。书法艺术中有许多已形成定向思维的东西体现了书法美的相对稳定性,对传统的继承不能离开既成的思维定势,但决非所有已形成定势思维的东西都是积极的。我们班里许多同学已有一定的书写经验和较高的成就,于是就有了如何继续提高的问题,有人觉得已有的成就形成固定框架,阻碍进步,所以要有突破,打破那种“结茧”的现象,要懂得自己已有的优势,还要进入到书法领域中不熟悉、不擅长的地区,达到丰厚充实的新境界,以此循环往复。

  图片

  2009年中国美术馆“传承与原创-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书法展”开幕式现场

  3、关于传统的师徒传承教学模式:目前基本上外来的教育模式只能解决一般人才问题,中国传统的师徒传承教育方法仍然是培养中国艺术精英人才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和途径。师徒传承的教学模式在历史上曾广泛存在,其本身就是中国艺术教育史上的优良传统之一。远的不说,以近现代而论,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等大师通过个人书斋内的课徒带出相当优秀的一批门生弟子,又比如近代以来的各种画会、画室如湖社、春睡画院、大风堂、梅景书屋等,都培养了大量的人材。其最大特点就导师通过对学生的近距离接触熏陶,传递师徒情感,使学员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导师的人格魅力、艺术建树,进而达到文化脉胳的传承。沈鹏书法工作室的教学制度正继承了传统师徒教学的特点,其通过自身的学术资源延请名师、高师以导师工作室的形式进行招生与教学,也是为众多成长中的中青年书法家开辟了一条“转益多师是汝师”访求名师、高师的学习途径。与中国传统的人文教育一样,沈鹏先生也倡导学员之间相互学习,主张将教学与学员间的研讨紧密结合。这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书院的“讲会”制度,如古人所称道的“鹅湖之会”,“岳麓讲会”等。来工作室深造的绝大部分是已取得一定成就的中青年书法家,倡导他们之间相互砥砺、相互学习尤为重要。特别是工作室开展的作品研讨会,直面作品,直面问题,大家在争论中,梳理了各自的学术思想。同时,沈鹏工作室的教学也吸收了现代学院教育中的研究生教学体制之长,比如重视学术规范,提倡学术民主,能者为师。事实证明,这个教学模式,对于当代高端书法人才的培养,是十分行之有效的。

  图片

  2010年中国美术馆“藏风聚气汇京华-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书法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总的来说,沈鹏先生的教学思想将技术与艺术、艺术与精神、精神与大道有机地结合,赋予书法人文的关照,给予学员人格的提升,集艺术性、学术性和思想性为一体,所探讨建构的是当代一种新的高层次的书法教育模式,而这,也必将对中国书法的现状与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曾来德)

  (来源:曾来德艺术馆)

  书法家简介

  十分单一特价款

  沈鹏(1931年-2023年),江苏省江阴市人。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1950年起在《人民画报》社工作,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并兼任编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代主席、主席、荣誉主席及艺术品中国荣誉艺术顾问,中国文联第六届副主席。作品参加2011年8月23日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的“光荣的使命——全国新闻出版行业书画展”。

  2020年6月4日,沈鹏以2019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725万元人民币名列《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第62位。

  作者简介

  图片

  曾来德,1956年生于四川省蓬溪县。1980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现为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书记、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艺术学院书法学科带头人,北京大学、河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商书画院院长。系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