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点燃民族团结热
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29日电 题:火把节点燃民族团结热—毕节市民宗工作创新实践侧记
作者 王彦彬
“炎炎夏日将匿藏,徐徐秋风轻送爽”。
凉爽的气候,美丽的乌蒙高原,从过去的“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两银”到如今全域融合发展,各民族创新奋进,毕节示范区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旅程,翻开了各民族团结奋进,凝心聚力新时代发展新篇。
各县区共同发力,迎着各民族团结融合的东风,借助各地特色活动“火把节”活动契机,毕节市民宗局纷纷利用各自统一化、差异化的资源优势,各类活动形式和载体,积极协调各地资源,以“同心发展、融合发展”等各类举措挖掘毕节特色优势,在毕节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打造各种活动优势资源,助推地方发展的“快速度”。
花开并蒂,历久弥香;花开他处,各有芬芳,毕节市奋力推进各县域旅游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民族团结融合发展,打造综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毕节盛景图。
燃情盛夏“火热”
盛夏毕节,各地火把节让这个充满热情的夏天“火上加火,黔西、威宁、织金、百里杜鹃、大方、赫章、金沙、纳雍等地纷纷借助文化的繁荣发展、民族团结大发展大交融的契机,以火把节活动为载体,让火把“燃”起来,让歌唱起来、让舞跳起来,让心融起来。在这盛夏时节,毕节市奋力打造各县域避暑经济,观山海湖经济,享特色民族文化,在全国进入酷暑的时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毕节气候凉爽怡人,年平均气温13.4℃,酷暑时节的平均气温也才是22℃,傍晚十分更是所谓的“凉气袭人”,具有“天然大空调”的美称。毕节市借助地理环境优势,利用“凉爽毕节”,黔西、威宁、百里杜鹃等地大力开展气候优势共享,借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联合各地共同举办火把节,为全国各族群众带来避暑圣地、火热夏季的好去处。
清凉季节“旅热”
随着贵州旅游氛围的大爆发,毕节市各县区借助清凉气候,开展旅游经济建设,黔西、威宁等地以更加注重游客体验式的深度旅游和停留式旅游,利用各地文旅优势,做出好服务,开发好旅游,不断丰富旅游深度内涵,建立全域内旅游聚合,把特色产业、民族文化、民情风俗于民族活动相结合,把“三交”作为各地旅游服务发展的的重要内容,接龙式打造一个引得进游客、留得住游客的旅游圣地。
黔西奋力打造“好生活,在黔西”火把节狂欢,在偌大的金街广场上,沸腾的火焰点亮黔西的黑夜,城市中央的广场上引来了现代与传统的交融,传统民族服饰和现代服饰的融合,一种不一样的新市民、新文化诞生在黔西的热土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文化不仅仅是困囿于一人、一户、一族,真正的民族团结大交融大发展更应该是全民族狂欢的盛宴,乌蒙欢歌响彻黔西的辽阔天空;威宁也秉持着民族交融发展的初衷,大力开展一场点燃民族魂的盛会。
“阳光威宁。浪漫草海”避暑旅游季火把节在威宁隆重举行,“撒麻舞、撮泰吉”等各种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的民族风情的活动轮番上演,原滋原味最能动人心弦;此外,百里杜鹃、大方等地也热火朝天,热闹非凡,各地纷纷结合文化特色以拉动旅游经济发展,打造毕节全域内清凉旅热季。是火把节,又不完全是火把节,除了隆重的篝火晚会,民俗表演、民族活动、传统体育赛事应接不暇,为各族群众带来一场无与伦比的文化盛宴和娱乐盛宴。
人数众多“闹热”
“我喜欢这里,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几个月了,傍晚时分还凉飕飕的,真是避暑的好地方,趁着退休有时间,好好享受生活和这里的民族文化”,来自四川的旅客这样说道。
从曾经民族文化活动的“单行道”,到如今全国各地游客的共赏共享共乐,毕节市全域民族文化旅游实现了民族团结大交融大发展的完美蝶变。不管是黔西,还是威宁,也或是其他县域,来自重庆的、四川的、云南等地的游客欢聚一堂,这一刻,民族团结之魂得到高度凝结,各地游客手拉手,肩并肩。这时候,无所谓民族、地域、姓氏,只是一派交融之景。黔西、威宁等地凭借独特深厚的民族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旅游新项目、新特色,“好生活,在黔西”、“阳光威宁,浪漫草海”和其他各地纷纷亮出旅游特色,以旅游的不断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吸引着各地的游客来感受不同文化惊艳与洗礼,逐渐形成文旅结合的特色品牌和高端的旅游新业态。激情夜的狂欢,在毕节狂热释放,篝火燃尽了偏见与刻板,带来了发展和交融。
县县举行“高热”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毕节市全域内火把节狂欢,不只是某一县域的特立独行,还要推动县县火把节活动向纵深处处、融合处发展,黔西、威宁、百里杜鹃等毕节各地纷纷对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和旅游市场等因素积极探索,大力推行“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文化”的结合,通过全面联动,促进毕节民族团结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以县县“花开并蒂”的方式形成联动效应,成为毕节市融合发展的助推器。黔西大力延申火把节意义,挖掘科技文化内涵,向各地前来参与篝火盛宴的游客展现黔西的不一样发展,千架无人机以黑夜为画布,开启了独属黔西的千变万化,展示黔西的高质量发展,公共云文化空间站向人们展现不一样的公共的、民族的文化盛宴。“石榴籽驿站”更好提升为各族群众服务的坚强决心,水西会客厅打造不一样的城市窗口等。火把节成了黔西展现不一样风情的有利载体;而威宁也同样不甘人后,坚守“五融和五力”“七个样板县”“六带产业”奋力打造风情人文威宁样板。小镇风情,时代新城,非遗传承成了威宁独具特色的发展新样板;百里杜鹃发挥5A景区效应,打造花海天地;大方以发挥奢香人文,寻味大方、红色七星关等塑造特色名片,各地充分发挥“聚木成林”的精神,全面覆盖火把节精神,延申火把内涵,共同助推毕节民族团结融合,助力毕节高质量发展。
时间跨度“狂热”
小打小闹无关痛痒,厚积薄发方能刻骨铭心,此次毕节市全面性的火把节活动,以活动时间长、地域跨度大等为特点,将火把精神深深的烙印在各族群众心里。以“百花齐放”的包容精神为引领,助推各地火把活动的圆满举行。
黔西火把节从7月16日延续到7月25日,将近十天的火把活动盛宴狂欢进行到底,期间的各种民俗表演、美厨大赛、科技艺术节等丰富多彩,向全国各族群众展现多样化的黔西;威宁从8月3日开始到8月10结束,用一个周的时间展现多彩威宁,踩高跷、打鸡毛掸、编撮箕等特色活动扣人心弦,特色威宁、典型威宁得到深刻体现;百里杜鹃、大方等地同样开展了为期几天的火把活动,将不一样的黔西、威宁、百里杜鹃、大方等地凝结成统一发展的力量,汇聚成毕节高质量发展和民族团结融合的推动力。
引领经济“常热”
县域经济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毕节各地举办火把节带动特色经济发展,从特色上把握县域经济发展重点,毕节各地立足于自身发展实际,结合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黔西积极开展非遗产品、文创产品以及特色农作物等线上线下展销平台,利用火把节的热浪,助推黔西产品走出去,开展体育+旅游的赛事经济,打造健康旅游黔西,房地产推介活动让各族游客群众留足于黔西,向全市征集苗绣、蜡染等手工艺作品,将“指尖技艺”转化成“指尖经济”,助推非遗文化走向世界;威宁以火把节为契机,着力做好“文旅融合、文体融合、农旅融合”工作,增强文化影响力,助力农产品走出威宁,发挥文化带动旅游经济的优势,开创威宁发展新路径。
各地积极通过搭建群众文化大舞台,创新实践民族工作,充分发挥分则各自精彩,合则同频共振的精神,凝神聚气推进全域文旅发展,推动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提振各地经济火热发展,深度促进真正的民族团结大融合。
毕节避暑季,这个夏天,你感受火把节“热”了吗?(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