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区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

  泰安日报社 · 最泰安讯 近期,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问题,岱岳区创新 " 三个举措 "、打造 " 三个体系 "、开展 " 三项行动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疗服务关口前移初见成效。

  创新 " 三个举措 ",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创新卫生院 " 领办 " 卫生室建设。按照 " 实际需要、方便病人 " 的原则,选择条件符合的卫生室,由镇卫生院领办、临床科室直管,建立了人员、财务等方面 " 七统一 " 管理机制。制定专属提升方案,按照中心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进行高规格建设,配齐设施设备,优化功能布局,再造服务流程。目前,全区已完成领办并投入使用 12 家,正在建设 16 家。

  创新基层机构 " 一院多区 " 建设。在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镇村联合力度,延伸实施 " 一院多区 " 建设,以镇卫生院为主,选择距离卫生院较远、居住人口较多的村居建立分院区,形成优势、能力互补,实现人才、设备、技术共享,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看病就医需要,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目前,已建成分院并投入运营 4 家,正在建设 2 家。

  创新 " 三高六病 " 医防融合建设。在全市率先实施 " 三高共管、六病同防 " 医防管融合一体化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实施健康积分政策,不断提升受益人群依从性、感受度和满意度。目前,全区所有镇街均完成标准化流程改造,三高系统管理 38341 人,并发症筛查 2590 人。

  打造 " 三个体系 ",全面夯实基层工作网络

  打造 120 急救服务体系。以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国家级胸痛中心为中心点,以点带面,相继在 8 个乡镇建立了联合 120 急救站,按照 " 五统一 " 原则,实现各站点之间调配支援,构建起全区域 120 急救体系,救治路径由双程缩减为单程,大大缩短了救治时间,心梗、脑卒中的病人从首次医疗接触到开始溶栓时间降低了 65% 以上,基层危急重症病人救治能力明显提升。

  打造区域协同服务体系。依托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满庄镇卫生院、山口镇卫生院两家县域医疗次中心先进设备优势,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消毒供应等服务共享;以满庄镇、马庄镇、夏张镇卫生院为试点,充分发挥满庄镇卫生院辐射带动作用,优化资源整合,协同带动区域发展,形成片区医疗便民服务圈。

  打造数字赋能服务体系。积极运用 " 互联网 +" 思维,深入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建成以基本公卫平台为基础、家医签约服务平台为辅助、" 三高共管 " 平台为提升的全方位、立体化分析应用支撑平台,逐步实现医疗数据集中采集、互联互通和疾病信息统一研判,真正实现 " 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让服务更高效、让诊疗更精准 "。

  开展 " 三项行动 ",全面筑牢为民服务屏障

  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围绕诊前、诊中、诊后全过程和门诊、急诊、住院全方位,聚焦群众医疗服务急难愁盼,深入开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行动。通过群众走访、就诊患者回访、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深入查摆分析整改存在的问题,持续改善诊疗设备和服务环境,全面落实预约诊疗、便民服务、老年人就医优待措施,不断提升患者就医、出院、诊后体验。

  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205 个,构建了 15 分钟家庭医生服务圈,通过 " 家庭医生服务点 "、定期上门送医送药等方式,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创新开展 " 家庭医生敲门问候大走访 " 活动,为群众提供个性化上门服务,累计走访 5 万余人、2 万余户。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普及卫生应急急救和疾控知识,累计开展活动 310 余次、惠及 9 万余人。在全市开展皮肤病普查和皮肤恶性肿瘤筛查活动,累计筛查出皮肤病患者 2146 人。建成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 14 处,省级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建设单位 2 处,省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 1 处。组织医疗机构与学校结对子,定期体验艾柱、香囊制作等中医药活动。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岱岳区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面开展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问题专项整治。广泛宣传推介优势诊疗专科,深入推进分时段门诊预约、大型设备检查预约、电子健康卡应用、门诊诊间结算、床旁结算、线上医疗等 " 互联网 + 医疗健康 " 服务,构建多学科诊疗模式和患者居家医疗 +" 互联网 + 护理 "+ 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努力打通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的堵点、难点,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记者 : 王磊

  通讯员 : 李卫杰

  编辑 : 程蓉

  审核 : 晁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