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跨越3000公里,他们延续第七年的约定

  “是什么让你们坚持下来,年复一年地来到这个地方呢?”一位身着高中校服的男生站起来大声说。在格尔木市第一中学宣讲的现场,爱在可可西里的队员穿着整齐的黑色队服,看着荧光大屏上投放的“爱在可可西里分享交流会”几个大字,陷入了回忆。

  2017年,高犇作为发起人之一,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牵头组建起“爱在可可西里”社会实践团队,至此,“爱在可可西里”团队——这支致力于用科技助力高原生态环保的志愿服务团队正式成立。今年是他们奔赴可可西里的第七个夏天。

  

  七年来,他们一直坚信萤火微光,聚之如芒,以绵薄之力为可可西里的生态保护助力。 

  当格尔木烈士陵园里展馆的门被打开,“S”型的长廊犹如一张铺开的画卷,徐徐讲述着英雄们的光辉事迹。怀着沉重的心情,爱在可可西里团队来到了这里缅怀祭扫。 

  巍峨的纪念碑无声矗立着。“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张广平烈士,为了保住了国家100多万元的油料,他燃尽了自己年仅24岁的生命。”队员李御敬佩地说道。而这样无畏的青春和不凡的生命在这座陵园中还有很多很多!当团队成员再次来到纪念碑前,不约而同地摘帽默哀。默哀数分钟后,他们有的弯腰埋头于两旁的土地,拔杂草,护格桑;有的拿起扫把、抹布,扫清墓前阶上的落叶,抹去墓上碑面的尘埃。

  

  烈日之下,碑上的红星再次迎光闪耀。团队决心要继续深入了解格尔木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来到格尔木炼油厂对退休员工进行了深度采访。 

  “我刚来格尔木市那会儿,八一路都是砂石路,柴达木路以南全是沙漠,开车十多公里仍然是沙漠。”格尔木炼油厂的退休员工——程相明从十四、五岁时从山东菏泽来到格尔木市,从通讯兵到运输员,从副班到副代理排长,一干就是四十年,见证着这里从荒草丛生、人迹罕至的阿尔顿曲克发展成为今天繁荣多姿、高楼林立的格尔木市。 

  

  回首三十年,几度革新发展造就这道有力保障 

  在退休前辈们那里,团队成员听到了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也不由自主地将目光聚焦在了格尔木炼油厂这颗“高原明珠”之上。 

  格尔木炼油厂是青海油田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可可西里来说,这不仅是一道强有力的后屏保障,炼油厂的技术革新程度也与可可西里的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走入一扇大铁门,阳光铺洒在一系列设备上,纵横交错的管道如同人体皮肤的一根根血管,维持着格尔木炼油厂的日常运转。“这里是我们的催化裂化装置,那是我们减压蒸馏的地方。”炼油厂综合办公室的副主任康耀明带领着爱在可可西里团队穿梭在庞大机械工厂中,一一介绍道。 

  在展馆内,爱在可可西里团队成员了解了青海油田产业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艰苦创业、支援会战到三项工程奠定基础,一批批高原铁军发展起来,炼化历史源远流长,雪域明珠灿然生辉。 

  团队所前往的格尔木炼油厂,自1993年7月17日建产以来,油品质量得到了全面升级。展厅内也展示了石油炼化的全流程,一瓶瓶褐黄交织的石油炼化产品被摆放在展台上,供团队成员近距离观摩。 

  

  在工程师的工作室内,石油加工、废水处理等一道道工序在员工热情的讲解下变得清晰易懂。交流中员工们也提到,“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更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模式、方式,开发新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 

  通过传播并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地,生态保护将取得变革性的进步。作为一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指导的团队,今后如何结合能源专业和行业优势,助力可可西里的生态环保事业,新的思路和方向也在团队成员心中悄然酝酿。 

  通过宣教,把对可可西里的爱向千家万户播撒 

  过去六年中团队成员把实践成果推出线上,形成了一系列宣教类课程投放全国各地,团队获得了宣讲对象的一致好评。今年团队进一步拓展了宣教形式。 

  他们受南京大学邀请参与实践成果分享会,面向南京江宁区秦淮社区的小朋友开展“七彩夏日·地理科普”专题宣讲,在格尔木市第二中学为高中生讲述可可西里背后的故事,在龙泉一中建立了中科协“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基地暨南航能源与动力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基地…… 

  

  “爱在可可西里的爱,不局限于团队成员对可可西里这个地方的爱,还涵盖了全国各地仁人志士对环境保护、动物保护各个方面的爱。”宣教组的组长张璟如此说道,“今年,团队的宣教还联系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残疾人,他们面临着就业机会少、收入微薄的难题。”残疾人的境遇让团队成员开始寻找有效的帮扶措施,“为什么不能将爱在可可西里的文创产品和他们联系起来呢?” 

  在张璟迸发这个想法之后,团队迅速与残疾人基数较大的南京景明佳园社区联系,开展了第一次爱心助残活动——教授残疾人制作藏羚羊款戳戳绣手工。团队将把戳戳绣工艺品带到索南达杰保护站义卖,所售款项反哺该社区残疾人之家的发展。 

  

  “如果没有宣传,只有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只有我们这样的公益团队去保护可可西里,力量是非常有限的。”队员鲁毛晴将宣教工作视为由一到多、由多到众的过程。今年爱在可可西里团队将在返程后,在宣讲教育方面花更多精力,把对可可西里的爱向千家万户播撒。(记者 石伟强 通讯员 姚郡兰 尹禹绮 李御 陈煜 钱一骏 刘欣煜 陆珂菲 洪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