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三均衡”积极有为推进共同富裕

  本报记者 童彤

  8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作出深刻阐释,强调“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

  随着我国正式启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越发意义深远。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当前,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紧紧围绕“两高三均衡”,更加积极有为地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两高”即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三均衡”即促进收入均衡、城乡均衡、区域均衡。

  推动在高质量均衡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西方现代化则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由此带来了贫富差距加大、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而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贾若祥看来,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反映着共同富裕的内涵。共同富裕包括两大核心内涵:一是“共同”,二是“富裕”。

  贾若祥解释称,“共同”,要求必须瞄准当前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切好、分好社会财富“蛋糕”;“富裕”要求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全体人民物质和精神都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在贾若祥看来,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而实现共同富裕,根本上要靠高质量发展,关键则要靠统筹协调。这就要求必须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促进收入均衡、城乡均衡、区域均衡。

  贾若祥认为,“三均衡”的内涵范畴广泛,涉及收入分配上的持续完善、公共服务普惠均衡、城乡协同并进的融合发展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坚持推进。

  “其中,分配制度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性制度,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激发中国消费潜力的战略基点。”贾若祥强调,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通过“提低、扩中、调高”,加快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分配结构。

  中国式现代化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机统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在贾若祥看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共同富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与我国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都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使共同富裕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相协调。

  共同富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与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有机统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头连着民富,一头连着国强,民富是国强之基础,国强是民富之保障。贾若祥认为,要将现代化建设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和共同富裕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有机结合起来,更好支撑我国大国经济健康发展。

  党中央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富裕目标的具体内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内容。”贾若祥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地、逐步地实现共同富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