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创新机制,夯实基层卫生服务网底
“我们乡村医生在收入、职业晋升以及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水平方面都感觉很满意。”8月29日,广州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院长王永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创新运行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大大激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活力。
当天,在广州花都召开全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现场会,广州花都区、深圳罗湖区、清远英德市、茂名高州市、中山市三乡镇、汕尾陆河县作大会交流发言,希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做法,加快把短板变成高质量发展潜力板。
人均医疗费用下降约30%,创新机制“公益一类财政保障”
在广州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73岁的危顺好阿婆正在家庭医生处就诊,因为患有2型糖尿病,她需要服用降糖药,不过药费对于危阿婆来说很便宜。“每两个月来看一次,每天服用一片降糖药,用市医保报销,只需要自费4.64元。”危阿婆说起来满脸笑容,“我是老病号,医生让我吃南瓜、玉米等粗粮,血糖也控制得很好。”
“花很少的钱就能帮病人解决问题,这让我们医生感到很幸福。”王永亮向记者介绍,近两年来,到卫生院就诊的患者人均医疗支出降低了30%—40%。为什么病人的医疗费用会下降?王永亮解释主要是大量的药品实施集采,价格大幅度下降。
病人看病少花钱,但医院的运营却越来越好,医生的积极性更高,这得益于创新运行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大大激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活力。王永亮说:“卫生院取消了政策性收支差补助,采取固定项目,固定收支差的方式,确保医务人员收入不低于取消收支两条线之前的水平。每年财政兜底,卫生院收支两条线,所有的医疗收入都上缴财政,全部支出也由财政来支出,我们医生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医疗业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上。”
充实和稳定乡医队伍,乡医在基层也有发展前景
据了解,广州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年门诊量在26万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5000多人次。目前核定人员编制为231名,现有工作人员310名,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占比61.9%。其下设一个热橙社区卫生服务站,26个村卫生站。花都区率先推行绩效改革“留人”,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落实“两个允许”,有效激活基层医疗机构及群众就诊意愿。2018、2019年,基层门急诊量、住院量增幅超10%。
王永亮说:“近年来,无论是卫生院的医生还是乡医队伍都很稳定,卫生院的医生需要去村卫生站,而乡村医生也会来卫生院执业,这样每2-3年轮转一次,不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而且在晋升职称上也没有任何障碍,不需要论文,只需要足够的执业年限,经过考核即可。目前卫生院新招的毕业生大多都是来自临床医学、临床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本科生。”
目前,花都区打造出区强、镇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基层医改“花都模式”,成为国家推广范本。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区内就诊率近90%,患者及医护满意度均在85分以上。
加快把短板变成高质量发展潜力板
开展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是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和统筹实施健康广东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全省卫生健康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抓手。
2023年5月,广东省启动了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通过严格的遴选、评审及公示,确定了广州市花都区等12个县(市、区、镇街)作为试验区、广州市海珠区等12个县(市、区、镇街)作为建设单位。
在交流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监察专员傅卫指出,广东省的基层卫生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在强县域、强基层、分级诊疗方面成效明显。希望能够持续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在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朱宏表示,全省12个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要深刻把握好“县域、综合、创新”三层要义,敢于突破、先行先试。要以更高的标准实现“县强、镇活、村稳”,加强县域内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强化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县域扩容和均衡布局,推动信息和人工智能新技术在基层的应用和普及。同时,要推进县域卫生人才一体化配备管理,探索推行“县聘镇用”和“镇聘村用”,建立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实现基层人才数量明显提升、人才结构明显优化。
据悉,2024年起,每年对前一年试验区建设情况开展评价分析,动态调整试验区名单,将优秀的试验区推荐进入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朱宏希望,试验区围绕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鼓励改革创新等五大任务开展工作,最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做法,加快把短板变成高质量发展潜力板。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 记者 张华通讯员 粤卫信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甘卓然校对 | 桂晴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