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好林草种苗的基础保障作用

  本报记者 赵姗

  为充分发挥林草种苗在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提升生态系统质量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日前印发了《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针对当前林草事业发展新形势,提出了未来3年林草种苗工作的目标任务:一是全面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二是全面优化林木种苗品种结构;三是全面提升草种生产能力;四是全面保障“三北”工程种苗供应;五是全面普及油茶良种壮苗。

  助力生态建设的必然举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行动方案》从源头重视并抓好荒漠化防治,将提高林草生产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是发展林业碳汇的必然选择。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场种苗司种苗工作负责同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台《行动方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举措,是解决林草种苗面临突出问题的有效举措,是助力生态建设的必然举措。

  从目标导向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林草种苗迫切需要实现振兴,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代命题。

  从问题导向看,林草种苗面临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滞后、林木种苗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迫切需要补齐短板,充分发挥基础保障作用。

  从结果导向看,“三北”工程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普遍缺乏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成本低的优良品种,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精准满足生态建设对种苗的需求。《行动方案》的印发实施,将有力提升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种苗生产供应和市场监管等能力,为科学开展“三北”工程及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供品种对路、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良种壮苗,充分发挥好林草种苗的基础保障作用。

  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周宏春认为,《行动方案》的目标任务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果说,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全面优化林木种苗品种结构、全面提升草种生产能力等,应该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那么,加强耐旱、耐盐碱、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的选育推广,全面提升‘三北’地区种苗生产供应能力,全面普及油茶良种壮苗等任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市场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行动方案》强调了国有林场示范基地建设,以及改扩建60处油茶专业采穗圃和100处油茶保障性苗圃,新增两年生以上良种嫁接油茶苗1亿株,油茶良种使用率达100%,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周宏春说。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场种苗司种苗工作负责同志认为,《行动方案》有四个亮点。

  一是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建设。加快推进雄安新区(北林校区)、海南、青海等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建设,依托国家植物园体系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推进国家植物园(北京)、华南国家植物园和西藏自治区林芝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为科学保护我国林草种质资源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全面保障“三北”工程种苗供应。为助力打好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将重点布局35处耐旱、耐盐碱、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的灌木树种、乡土树种采种基地,在170个国有林场开展种苗基地示范建设。

  三是全面提升我国草种生产能力。为加强草原生态修复供种能力,将重点在“三北”地区建设50万亩乡土草种繁育基地,以及20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

  四是全面普及油茶良种壮苗。为保障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有效落地,将在15个油茶发展省区改扩建60处定点采穗圃和100处保障性苗圃,推动油茶良种使用率达100%。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