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浦桥街道“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小站正在发力

  黄浦区打浦桥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应届生就业牵线搭桥

  “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小站正在发力

  “我现在很迷茫,非常迷茫!”27岁的小徐反复用“迷茫”来形容目前的个人求职状态。他边上的一名物理学专业毕业生也吐露着烦恼:“物理专业性较强,我又是本科生,不读研好像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

  “我是一名大二学生,专业是供应链管理,希望了解更多就业相关信息。”这名大二男生的发言一下子加剧了现场紧张“气氛”,有人窃窃私语,“大二就开始准备了,找工作这么卷!”不过也有“佛系”毕业生,原来报名参加活动的有十多名同学,临近开会时有几位退出了。

  这是在盟智园智联招聘公司举办的一场青年就业赋能沙龙。今年以来,打浦桥街道人大工委积极助力社区就业服务,将人大代表联络站设在了盟智园,驻站代表由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组成,联动“浦汇·助业”工作室同向发力,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小站,将优质资源、优质服务、优质团队导入社区。

  园区汇聚了智联招聘等企业,在沙龙现场,人大代表和职介所老师与求职青年面对面,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一名学日语的应届毕业生说:“今年就业形势严峻,我和身边很多同学发现要找的工作和专业不对口,感觉专业好像白学了。”“你的专业和学历是一块敲门砖,但职业选择不要因此受限。”黄浦区人大代表、大富贵酒楼人力资源部经理王玉洁现身说法,“我也是学语言专业出身的,语言只是一个工具,当时我选择做行政,为此参加了很多培训课程,考了各种资格证书,如今转型到人力资源。所以如果你想尝试别的方向,试试先磨炼技能。”

  “不要给自己设限,个人可以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黄浦区职介所的杨继生老师给大家举了一个例子,她曾接触过一位理工科毕业生,也是对求职方向感到迷茫。后来他并未从事相关专业工作,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为中共一大会址一名讲解员,现在做得非常好。

  王玉洁提到,她所在的公司今年收到了许多不同专业应届生投递的简历,“有位本科毕业生被分在餐饮服务一线,他没有‘轻视’这个岗位,而是发挥专长,主动撰写每日驻店观察小结,引起公司领导重视,他今年5月入职,现在已成为储备店长。”

  同学们的迷茫,区人大代表、北京网聘咨询有限公司华东区总经理贺化龙体会很深。“在我们的日常招聘中,遇到‘职业瓶颈’的青年求职者很多,我的建议是首先要有清晰的自我定位。”贺化龙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剖析道:选择新行业未尝不可,但要了解自身情况,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如“我目前的能力在行业中具有竞争力吗”“目标企业的岗位要求适合我吗”“我将通过多长时间来适应这份新工作”等。

  学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王在各大求职网站投递了近百份简历,参加了大大小小十几场招聘会,始终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接到居委会就业援助员打来的应届生调查电话后,才发现原来在家门口就有就业服务。他在沙龙现场提交了简历,焦虑的心情有所缓解。“与代表和老师聊了后,让我对求职方向和职业规划更有把握了。”

  就业辅导老师还注意到,沙龙里有个未发言的男生。“如果他需要一定的帮助,我们也会通过青少年社工去进行心理干预,关心他到底是什么状况,再慢慢给他做一些培训和疏导。”

  “我们正努力推进‘10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打通毕业生从校园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宣晨介绍,为促进毕业生就业,下阶段将再释放一批本地社工岗位和国企岗位。为方便青年学生线上找工作,打浦桥街道联合智联招聘推出高校毕业生专场直播带岗系列活动,联合辖区内13家企业,在线推送岗位信息,收到简历1630余份,意向录用141人。街道与智联招聘还签订合作协议,在智联招聘网站打造打浦桥街道重点企业专属招聘板块,免费为重点企业发布岗位,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同时,强化辖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匹配,搭建用人单位与求职者高效对接通道。

  统计显示,截至8月中旬,街道首轮排摸到的258名202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通过市场化、公共就业服务等,实现就业的已有242人。(见习记者 王一凡 记者 王海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