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心医院:国际思维引领 探索科研魅力

  红网时刻新闻8月28日讯(通讯员 高琳)为激发医务人员创新思维,拓宽跨学科合作,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及医教研协同共进,近日,由长沙市中心医院主办的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的首场学术会议顺利举行。此次活动以“国际思维引领,探索科研魅力”为主题,特邀台湾清华大学Chih-Kuang Yeh(叶秩光)教授、中山大学Phei Er Saw(蔡佩娥)教授及澳门理工大学檀韬教授前来授课交流。活动特设“科研技能综合培训”“Face-to-Face”科技前沿学术沙龙两个环节,以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医院员工对学术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助力医务人员开阔学术视野、砥砺学术志趣,研学增智。

  8月22日下午15:00,活动开幕式及“科研技能综合培训”在办公楼一楼国际会议中心如期举行。医院党委书记邓平,院长陈智毅,副院长刘鸣江、蔡岳祥、陈胜文、黄孟军,纪委书记陈益清,以及来自全院各部门、科室医务人员共200余人参与学习。陈智毅为此次活动致开幕辞,他表示科技创新是撬动医学发展的杠杆,也是医学发展的原动力。近年来,医院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在提升医院综合发展水平、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也获得了一定进步。希望通过此次系列活动,为医务人员的科研意识、素养及能力水平的持续提升“开个好头”,实现科研实力、学科水平的飞跃式发展,助力医院“腾飞梦想”。

  随后的学术环节中,叶秩光教授围绕《基金申请与学术论文撰写分享》主题带来了精彩授课,从“撰写基金申报书的策略、医学英文论文的写作、学术海报的制作、挖掘科研创新点”四个角度,同与会人员作了指导分享,并以自己的原创性研究“超声波龙卷风技术用于血栓溶解”为例,讲述了如何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理论验证、学术论文发表、学研新创的过程。蔡佩娥教授为与会人员带来了以《The art of science of manuscript writing》为题的精彩授课,结合多年的写作及审稿经验,从论文写作的摘要、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角度,详细分享了写好医学论文的标准与规范,教授现场听众如何“玩转”写作这门艺术,成功抓住审稿人、期刊及读者的心。檀韬教授带领大家聚焦《医工交叉科研方向》,展示了医疗+AI的各种应用场景,重点讲述人工智能辅助影像识别与诊断的基础及前沿进展,进一步加深了与会人员对医工融合发展创新模式的认识,为“医工结合”不断改进诊疗手段、解决关键问题提供了思路。

  现场座谈科研氛围高涨,专家们将丰富的科研经验及技巧倾囊相授,严谨不失诙谐、学术而不学究的授课内容及方式,为与会人员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盛宴,如同秋日里的一阵清风沁人心脾。

  8月23日上午9:30,“Face-to-Face”科技前沿学术沙龙以分会场形式展开,三位专家分别坐镇“神经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应用及转化研究”“肿瘤纳米前沿及转化研究、研究与论文写作思维引导”“医学人工智能前沿及应用”三个主题专场,医务人员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及研究方向,选择参与一场心仪的沙龙,以“汇报-指导-互动”的形式与专家近距离交流,共同探讨前沿学术发展。别开生面的学术沙龙激发了与会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互动交流。

  医学科研与创新永无止境。未来,医院将不断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并且持续开展科研培训及学术研讨活动,营造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进一步提升医院整体科研水平,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及核心竞争力。在新的征程上,医院将以稳如磐石的定力、坚韧不拔的毅力,以时不我待的追赶姿态、斗志昂扬的工作决心,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医教研并重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