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作文

  《生态作文教学》是语文特级教师谈永康的力作,作者以一线教师的立场现身说法,深入解读“生态作文”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内容。

  何为“生态作文”?作者认为,“生”可以是生存、生活,还可以是生命,都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在里面;“态”即学生写作的情感态度,追求学生写作的常态,更注重“我”与自然、社会的联系。可见,与传统作文教学相比,生态作文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观察、实践、体验。

  具体教学中,“在写,在写,就是生态作文对学生的最大要求”。作者列举了学生写“最喜欢吃饭”的例子,学生写得生动形象,一句“我讨厌妈妈坐在我边上,因为妈妈爱吃的菜(当然是她认为好的蔬菜)都要往我碗里夹,我只能吃蔬菜,都没时间吃肉呢”让读者忍俊不禁,作文最后一句“吃到的就不只是饭,还有那浓浓的幸福”则让人深思。这些都是孩子真实的感受,这种作文方式能让孩子体验到思考和写作的乐趣,进而在一个包容性的环境中提高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正如作者的点评:“‘说老实话’也好,‘开拓思路’也好,无一例外,要为了生活,在生活中,通过生活来实现。”

  我想到自己的作文教学:通常只在课上教一次,学生写完作文就宣告结束,他们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从无考虑。对此,作者建议作文教学可以尝试“学一次”“做一次”的方法,并以“我做成了……”课堂作文训练为例详细讲解。第一阶段,课上跟着老师“学一次”。教师提前让学生制作不倒翁,课上用10分钟时间让学生展示并交流做法和感受,再用15分钟时间请学生回忆并口头交流如何制作不倒翁。教师用板书呈现与制作不倒翁相关的动词和修饰性副词,学生利用板书口述如何制作不倒翁,师生一边听一边提出修改建议,最后学生开始写作并修改;第二阶段,课外试着自己“做一次”。教师布置同题作文“我做成了……”学生做自己喜欢的手工艺品,作文要求与课堂作文一致,即用一系列动词把自己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具体写下来。最终,48个学生带来了48种手工艺品和48篇完全不同的作文。从“这一篇”习作到“这一类”习作,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习作的技能,还开辟了一片习作新天地。

  书中,作者给出了践行生态作文教学的6个策略:五分目的五分动机,五分上课五分环境,五分拟稿五分评改,五分独立五分合作,五分规范五分自由,五分写作五分阅读。在谈到“五分目的五分动机”时,作者指出要将写作动机引入日常教学,明确为什么写这个内容、教这个知识。目的为动机提供保障,从动机走向意志,聚焦所见、所闻、所感,让学生的兴趣、意志得到训练,让文字链接学生的生活,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比如写“让我开心的事”,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六要素把一件事写清楚,动机则是与同学、教师交流,分享彼此的快乐。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6个策略才能帮助学生实现从思维到语言再到文字的转换。

  当教师引导学生用双眼观察真实的生活,用心感悟真实的人生,学生真切的思考和情感才能自然流露于纸间。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海兴县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2023年08月23日第9版

  作者:李梅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