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净海
8月28日下午,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其中,厦门岛东南部海湾入选优秀案例。
据悉,厦门市近年来坚持规划引领、全力建设生态宜居海湾城市。特别是“十四五”以来,该市坚持高位推动,印发《厦门市“十四五”美丽海湾建设工作方案》、专门成立入海排放口排查和海漂垃圾整治领导小组;强化规划引领,制定多个专项规划并出台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以“全市一盘棋”的理念统筹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出台多个“方案”,构建生态环境、市政、行政执法、街道等多部门各司其职、联动互助的共治体系,共同守护了海域海岸线的洁净蔚蓝……
“科学施策护水清滩净,绿色发展享人海和谐。”厦门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厦门岛东南部海湾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得益于该市长期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充分发挥对台独特优势及“山—海—城”自然优势,着力打造“净海—蓝海—商海”的临海亲海美丽海湾建设模式,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生态空间。
多管齐下整治陆源污染
厦门海域面积约355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度226公里,“十四五”期间,共划分为同安湾、厦门岛东南部海域、大嶝海域、西海域等四个美丽海湾管控单元。
其中,厦门岛东南部海湾覆盖思明区全域,拥有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国家海洋公园、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集中该市8个海滨浴场,是国内颇为著名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每年还常态化举办国际沙滩排球锦标赛、国际风筝节、国际马拉松赛、厦金横渡、海峡两岸春节焰火晚会等赛事活动。
厦门马拉松赛在美丽海湾举行。林铭鸿摄
“人口密集、游客众多,陆源污染大。”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此前,位于城市核心区的厦门岛东南部海域,入海排放口数量占该市四分之一,且地下管网建设时间早,雨污混接错接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加之又临近九龙江河口区……“近岸海域综合整治挑战较大”。
为解决好首当其冲的陆源排污问题,达成“美丽海湾”建设的首要目标——水清滩净,厦门市坚持以海定陆、协同共治,实施污水处理“三个一百”行动,全面推进排水管网混错接改造、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和破损管网修复,初步形成了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全监管”,率先解决高密度中心城区陆源入海污染问题,有力促进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迅速提升改善。
在厦门市思明区举办的沙滩风筝节。张江毅摄
以思明区为例,该区新、改、扩建水质净化厂(站)5座,污水处理能力达71万吨/日,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成为福建省污水收集率最高的城市建成区。同时,按照厂管“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的要求,该区全面加快配套管网和污水调度能力建设,扩容改造泵站、科学设置调节池、增设应急转输管网,有效提高了污水系统应对水量、水质波动和抵抗系统风险的能力。
不仅如此,厦门还坚持“查、测、溯、治、管”原则,扎实推进入海排放口整治。如在厦门岛东南部海域,精心组织开展全岸线入海排放口排查,摸排入海排放口99个;建立入海排放口“监测管家”,全面监测入海排放口;逐一对入海排放口开展溯源排查,通过人工检查、技术排查、资料核查等多种手段,引入无人船、管道机器人、内窥摄像检测系统等高科技设备,做到“应查尽查”,形成问题清单,累计完成排查面积53.09平方公里、排查管网长度约2892.47公里,绘制出思明区入海排放口整治“一张图”,形成全区入海排放口溯源排查成果;制定“一口一策”正本清源改造实施计划,推进排水管网混接错接改造、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和破损管网修复,概算总投资约33.5亿元,截至目前,全区完成正本清源改造23平方公里。
水清滩净引人来。林铭鸿摄
此外,厦门海域持续强化海漂垃圾清理,着力形成“源头减量、治污保洁、清理转运”全链条的海漂垃圾治理工作格局,如组建厦门市海上环卫站,配备环卫码头4个、吊卸点2个、机械化船只7艘、巡查快艇3艘、小型保洁船48艘,对全市海域实施常态化全覆盖海漂垃圾清理并实现“海上收集、陆上处置”。其中,厦门岛东南部海域日均投入117名海岸保洁员,对辖区118万平方米岸滩、沙滩,开展每天两次潮汐保洁,推动实现辖区沿海岸段日常清理全覆盖、常态化,实现“海漂垃圾日产日清”。
值得一提的是,为持续改善厦门岛东南部海域水质,一系列科技手段的应用尽显“数字赋能守护海湾生态”,如,试点开展入海排放口智慧监管,在排海口安装水质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创新打造“全域智能治理”新模式,通过一体化、精细化、智能化、专业化手段,实现人、设备、场景“一网统管”;运用“无人机+人工巡查”协同模式,将无人机自动巡航拍摄的画面进行AI分析,画面回传智慧运营调度平台,通过“云巡检”助力海漂垃圾治理提质增效……同时,强化日常监督管理,设立排海口公示牌,加强巡查执法,全力以赴守护碧海银滩;创新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海漂垃圾治理机制,并充分运用无人机巡视、快艇巡查、远程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提高清扫保洁效率和精细化监控水平。
鹭江道两岸风光。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数据显示,2022年,厦门岛东南部海域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一、二类)点位比例100%,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分别为0.222毫克/升、0.022毫克/升,相比2016年的0.67毫克/升、0.042毫克/升,降幅分别为66.9%和47.6%;沿岸餐饮、商业服务等污染源已全部实现截污,陆源排海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厦门岛两个水质净化厂和鼓浪屿三个水质净化站尾水排放水质达到城镇一级A;99个入海排放口全部完成整治,基本实现晴天零排污;8个海滨浴场水质优良率常年保持100%,海漂垃圾盖度为0.12‰,小于0.5‰,无垃圾带,达到“清洁”水平。
海湾生态优化时见“鱼鸥翔集”
白鹭展翅翱翔、海豚逐浪嬉戏……近年来在厦门岛东南部海域,这样的画面屡见不鲜,也让厦门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在城区就能看见中华白海豚的城市。
“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近三年底栖生物丰富度显著提升。”工作人员介绍,如今,厦门岛东南部海域的自然生态链条逐渐恢复,底栖生物物种已由32种提升至59种,生物丰富度由131个/平方米提升至206个/平方米。其中,珍稀濒危物种除了中华白海豚“稳定保持在60—80头”,2021年文昌鱼年平均栖息密度由2018年的23尾/平方米提升至63尾/平方米,提升174%。
厦门美丽海湾鱼鸥翔集。林铭鸿摄
这得益于厦门坚持系统修复打造“鱼鸥翔集”生态海湾。据悉,该市不仅率先在全国开展沙滩修复工程,将沙滩划分为养护区、修复区、景观区及重建区,分类制定修复计划,先后完成鼓浪屿东岸人造沙滩试验性铺沙工程、观音山人造沙滩、天泉湾修复工程等一系列沙滩保护与修复工程(其中,观音山沙滩修复工程获评全国优秀海洋工程奖第7名),还出台《厦门市海洋环境保护若干规定》,通过立法规范沙滩岸线资源保护工作,出台全国首个滨海岸线保护规划,重点保护基岩、沙质及公众亲海岸线,禁止改变环岛路、鼓浪屿等自然岸线并增加沙滩等软质岸线比重,建立科学滨海岸线保护体系,提高岸线舒适性,促进岸线可持续利用,自然岸线保有率稳定保持在53.29%。
海天一色鼓浪屿。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此外,厦门积极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对白海豚等海洋珍稀物种保护、海域增殖放流等修复工作,在全国建立第一个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和厦门文昌鱼市级自然保护区(1991年),2000年获批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率先实现文昌鱼规模化人工育苗、放流,有效稳定提升生物数量。
营造人海关系和谐共生的幸福海湾
历史上著名书法家、厦门当代书法家的书法作品蔚为可观,厦门环岛路上曾厝路段外侧坐落着全国第一个以书法为主题的滨海景观广场——厦门书法广场。广场以“书鹭岛胸怀,展大海豪情”为设计主题,采用“以天为纸,以海为墨”的设计手法,充分利用“海”的特色进行设计建设,以“凹”字形沿海岸展开,中段为沙滩,两边为原有环岛路滨海绿地,因地制宜打造亲海临海空间……
厦门演武大桥观景平台。姚凡摄
这是厦门营造亲海景观的代表作之一。长期以来,该市大力加强人文与海洋自然生态相融合,坚持“亲海”而不“侵海”,建设了海湾公园、书法广场、音乐广场等环岛路沿线多个较为完整的滨海亲海体系,显著提升了岸线、生态景观以及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
“坚持城海相融,营造‘人海和谐’幸福海湾,公众亲海临海体验实现质的飞跃。”工作人员介绍,在厦门岛东南部海域,除了营造亲海景观,还优化亲海平台,如修复思明区全部17处沙滩、共修复面积65.68万平方米,扩展和改善海域沿线公众亲海空间,拥有厦大白城、珍珠湾等众多优良浴场,打造溪头下“中国最浪漫婚纱村”、沙坡尾海洋文化创意港和“黄金海岸线”环岛路等亲海区域;构建亲海廊道,奉行“临海见海,把最美的沙滩留给百姓”的宗旨,建设鹭江道、环岛路亲海岸线,其中从厦门大学到前埔的一段长约9公里的海岸,是集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海滨绿色长廊。
厦门环岛路风景宜人。姚凡摄
碧海银滩带来引人瞩目的生态、经济效应。目前厦门全市30处海滩中分布在思明区的有17处,自然岸线长度达到17.38公里,2021年厦门岛东南部海域生态系统生产价值为232.44亿元;全区海洋生态与文化艺术、产业日趋完美融合,不断提升公众亲海临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并吸引游客纷至沓来,2022年该区接待游客3461.87万人次,占全市比例约68%。
“厦门岛东南部海域建设美丽海湾,是厦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持续升华,走出了一条陆海共治、‘三生’融合发展的美丽海湾建设道路。”厦门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创新“四化”(制度化责任落实、常态化海上环卫、系统化综合治理、信息化预测预报)治理机制,实现海漂垃圾治理全覆盖;探索污水“四全”(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全监管)工作模式,基本实现陆源污染无直排,率先解决高密度中心城区陆源入海污染问题;坚持“亲海”不“侵海”,建设滨海亲海空间体系,加强人文与海洋自然生态融合,打造全域生态旅游的“大厦之门·幸福思明”新模式,进一步释放生态活力,培育“生态+产业”,探索出“金山银山”转化模式……厦门岛东南部海域美丽海湾建设走出了一条“三生融合”(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城海交融)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新路。接下来,厦门将进一步探索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依托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努力为沿海地区及城市中心城区提供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经验”。(余乃鎏 陈智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