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近年为交通出行、高端装备等产业贡献设计智慧

  新华网:推动重庆设计产业发展,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代表的专业高等院校可谓发挥着“顶梁柱”的作用。吴主任,工业设计作为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设计,川美是如何抓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而实现产学研用贯通的?近年在与产业端对接上有哪些标志性成果可以分享?

  吴菡晗:谢谢主持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我们知道工业设计处于生产链的前端,对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具有引领性作用。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开端,到现在成为热门专业,经历了近50年的时间。这期间经历了多少代人的不懈努力推动。我也有幸成为见证者与参与者。

  如今的工业设计,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今天我们讲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的根本是绿色、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建构。因此,过去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业设计,已经失去了核心竞争力。绿色设计应该在工业设计4.0时代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我一直认为绿色设计就像一粒种子,深埋在泥土中,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就可以破土而出,生根发芽。川美从2002年就开始了绿色设计的教学与实践,历经二十余年的迭代,从最初的一门课程,如今已经建设成为本硕博一体化的绿色设计教学体系。川美是国内唯一设有绿色设计研究方向博士点的院校。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责任。在人才培养方面,川美设计立志于将“人民设计师”的理念贯彻始终。倡导设计为人民美好生活服务,为人民高质量生活赋能,也与相关企业建立起了共育机制,精准对接企业的人才需求。

  在科学研究方面,川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立项,同时由于研究成果丰硕,意义重大,获得了免于评审结项。项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持续在产业端落地开花,也为决策层提供了参考。

  在社会服务方面,川美一直走在设计赋能的第一方阵。运用绿色设计助力西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绿色减贫·设计增益”的实践理念,赋能乡村发展。同时,在智能装备和航天航空领域,川美设计也走在西部艺术类院校的前列。

  以上这三条路径,也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产学研用贯通的三种模式。近年来,川美在交通出行、高端装备等产业贡献了设计智慧。

  我们与长安汽车、广汽本田、比亚迪等企业开展长期合作。师生参与到企业的新款产品开发,比如长安uni系列车型的设计就有川美设计参与。今年2023届交通工具工作室10个毕业生,9个进入比亚迪,1个进入广汽本田。

  结合智能产业,我们与华为联合开展未来智能出行交通方式预研。

  在高端装备领域,川美参与了中集海工研究院的小梅沙海洋文旅平台的设计,并且在2022年的深圳海博会上向公众展示。

  在载人航天装备领域,川美先后参与了神舟十五号、十六号宇航服饰设计,完成神舟十七号载人航天任务标识设计,也与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重庆大学共同完成国家重大战略预研项目载人月球车概念设计。

  川美设计学院也是市教委挂牌的国际智能设计产业学院,今年初,又获批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立项。学校也希望通过更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加强与产业端的对接。

  另外我想说的是,就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是可以引领未来世界价值观、消费观和审美观,是可以颠覆和重构人们生活方式的新赛道。重庆的高质量发展,已经在绿色设计这一赛道抢占了先机。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如何保持先发优势,继往开来。这需要形成多方合力,发挥各方的优势,对接各方需求,快速赋能重庆的产业升级,并且同现代科技相融合,成为未来绿色创新的底层驱动力。